你能想象嗎?中國人曆史上曾遠赴海外,建立了8個國家,如今7個已經滅亡,還有一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那麼,華人出海奮鬥,究竟建立了哪些國家?你又知道幾個呢?
一、 蘭芳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全稱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存在于加裡曼丹島南側,面積大約54萬平方公裡,如今屬于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這是華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明清交替之際,中原戰火紛飛,大量閩粵華人為躲避戰亂,遠下南洋,其中便包括蘭芳共和國的創始人羅芳伯。羅芳伯出生于廣東梅州,1776年在西婆羅洲坤甸成立“蘭芳公司”,類似于英國人成立的東印度公司,目的是為了保護當地華人社群免遭土著和西方殖民者侵擾。1777年“公司”改稱為“共和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正式成立,首都位于東萬律,設立有完整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機構,并在全國實行省府縣三級統治機構,政治體系十分完善,首領也由民主選舉産生,不過在曆經112年後,蘭芳共和國在1888年因荷蘭殖民者的侵略最終滅亡。
二、 戴燕王國
戴燕王國同樣位于東南亞加裡曼丹島上,在蘭芳共和國南側,創始人吳元盛也是廣東梅州人,清朝乾隆年間,因起義被流放于東南亞,18世紀中期建立聚勝公司,當時的羅芳伯是他的部下,但很快羅芳伯的威望便超過了吳元盛,并取代了他的首領位置,吳元盛反而成了羅芳伯的下屬,被羅芳伯派遣至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駐守,當時的戴燕國王生性殘暴,百姓積怨已久,吳元盛将其消滅,得到了當地人的擁護,成為戴燕王國國王。與蘭芳共和國不同的是,戴燕王國采用世襲制,吳元盛逝世後,因子年幼,由他的妻子繼承王位,不過,在吳氏世襲四代曆經百餘年後,戴燕王國也在19世紀末被荷蘭殖民者滅亡。
三、 “納土納王國”
納土納群島位于大陸南海“十段線”最南端,介于馬來半島和加裡曼丹島之間,總面積2110平方公裡,主島是大納土納島,面積能夠達到1720平方公裡,自宋代以來,納土納群島便被作為大陸與外國的海域分界,明朝末年亂世,廣東潮州人張傑緒,帶領華人來到納土納島謀生,逐漸建立王國,不過并沒有正式的名号,政治制度也不完善,張傑緒離世後,王國内部因王位繼承問題紛争不斷,加劇了王國的瓦解,最終同樣因荷蘭人的入侵走向消亡。
四、 吞武裡王朝
吞武裡王朝是泰國曆史上第三個王朝,創始人是鄭信,祖籍是廣東潮州澄海縣人。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在緬甸軍隊的猛烈攻勢下滅亡,泰國全境被緬甸統治,這也是泰國建立後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亡國,就在泰國最無助的時候,鄭信在泰國東部招兵買馬,最終帶領泰國人成功擊退緬軍,鄭信的壯舉在泰國赢得了極高的威望,1767年吞武裡王朝建立,鄭信被擁立成為吞武裡大帝,史稱鄭皇。在鄭信的統治下,原本淪亡時期四分五裂的泰國得以統一,奠定了泰國現如今的國土範圍。隻不過他晚期被推翻,最終被拉瑪一世篡位建立曼谷王朝,吞武裡王朝也是以終結。鄭信是泰國曆史上唯一的華人皇帝,他輝煌的一生也在泰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 “馬來吳氏王國”
馬來吳氏王國曾是馬來半島中部存在的一個政權,統治中心位于宋卡。不過并沒有正式的國号。清朝乾隆時期,福建漳州人吳讓渡海前往宋卡謀生。
鄭信成立吞武裡王朝後,率兵南下征服洛坤地區,1769年吳讓趁機向吞武裡王朝遞交奏請,以每年交稅銀50斤的代價,承包宋卡湖上端四島、五島的燕窩開采權,在吳讓的帶領下當地華人建立繁華聚集地,并得到了鄭信的賞識,成為宋卡地區城主,後吳讓一步步擴張,幾乎占領了整個馬來半島中部,從1775年到1904年,馬來吳氏王國成為南洋華人政權中,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最終在1904年被英國滅亡。
六、 飛龍國
飛龍國位于如今的蘇門答臘島上,創立者是廣東饒平縣人張琏,明朝嘉靖年間,她作為首領發動武裝起義,在閩粵交界的柏嵩關一帶歃血為盟,自稱“飛龍人主”,國号“飛龍”,不過起義最終失敗,隻能輾轉南下,奪取蘇門答臘,自立為王,建立飛龍國。清朝時期,飛龍國曾向朝廷請求救援,但最終因距離遙遠,大清無力庇護,在荷蘭和英國殖民者的壓迫下逐漸衰落。
七、 爪哇順塔國
爪哇順塔國位于爪哇島上,南宋時期将領張世傑兵敗崖山後,左丞相陸秀夫負幼帝躍入茫茫大海而亡,他的兒子陸自立同其他南宋移民逃亡爪哇島,當時爪哇島正直内亂,陸自立率領宋軍占領順塔地方,成立順塔王國,并延續了三個多世紀。直到明朝末年,随着荷蘭殖民者的到來,最終走向終結。
八、 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端的馬六甲海峽出入口處,面積非常小,隻有735.2平方公裡。1963年曾加入馬來西亞,但兩年後便被驅逐,華人李光耀成為新加坡建國者,在他的上司下,新加坡經濟突飛猛進,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迅速提高。時至今日,仍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GDP高達8.47萬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五。并且如今的新加坡依舊是華人主要聚集地,華人數量高達430萬至450萬,占新加坡總人口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