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作者:历史文社

林耀东,电视剧《破冰行动》里的终极反派。身为东山市人大代表、塔寨村村委会主任的他,却知法犯法、阴沉狠辣,一呼百应将整个村子都变成了地下“制毒王国”。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林耀东在现实社会确有其人,其原型就是人称“冰毒教父”的博社村村支书——蔡东家。他以一己之力,将博社村打造成了“中国第一毒村”。全村五分之一的家庭涉毒,巅峰时期的冰毒产量足足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为了彻底摧毁这个巨大的毒窝,广东警方集结3000多警力,陆海空联合出动、夜袭毒村。仅收网当晚,便捣毁了77个制毒工厂,收缴冰毒3吨之多。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警方缴获的毒品

那么,蔡东家是怎样一步步打造出毒村的?警方又是如何戳破假面、发现端倪的呢?本期历史文社,带你走进“中国第一毒村覆灭记”。

一通举报电话,揭开惊人大案

2012年年中的一天,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公安局接到了一通特殊的报警电话。有民众举报称,潭西镇有一个制毒窝点。

接警后,警方立即对潭西镇展开了秘密走访侦查,很快便在一个小村庄的路边,锁定了一栋可疑房屋。那是一栋深灰色的二层小楼,外墙没有刷漆砌砖,看着非常不起眼。可是小楼的大门、窗户、边角等处却安装着大量的监控摄像头。从早到晚,深色窗帘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一丝光都透不出来。最关键的是,小楼外面还接着一条排水沟,从中散发着极为刺鼻的异味。经验丰富的缉毒警一闻,就知道这正是制毒过程中化学原料反应发出的味道。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确定目标后,警方开始在附近轮班蹲点,仔细查探出入该小楼的人员。或许是“常在河边走,从未湿过鞋”,屋内的可疑分子警惕心显然不够强,那么多监控摄像头皆等同于摆设。仅在第二次踩点时,侦查员就畅通无阻的潜入到了小楼大门口,并揭开黑布,看清了门口那辆黑色豪车的车牌。

根据调查,车主名叫蔡汉交,27岁,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人。以蔡汉交为核心,应该有一条从原料提供到制毒贩毒的完整毒品链条,而这栋二层小楼正是该组织的一个制毒窝点。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蔡汉交

2012年7月,警方发起收网行动,120多名民警特警兵分四路,将13名嫌疑人一举抓获,并顺利缴获全部制毒装备、20多公斤毒品和100多万元的毒资。

此次顺利高效的缉毒行动,令警方感到十分满意。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就像“捞虾的碰上条大鱼”,再一捞,池塘里所有鱼竟相互咬着尾巴,一次性全拉起来了。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审讯过程中,蔡汉交也不知是想坦白从宽、争取宽大处理;还是出于自私,想拉着其他人陪自己“赴黄泉”。他竟主动交代出了一系列重要线索:

“我制毒是跟村里前辈学的,技术工人也是从村里请的。”

“从福建买来的原料,一小部分我自己用,大部分都转卖给村里其他人了。”

很显然,蔡汉交的意思就是,博社村还有其他贩毒制毒团伙,而且资历比他老,规模比他的大。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蔡汉交等人被捕

喜上加喜的是,还没等警方进一步调查蔡汉交证词的真假,证据便主动送上门了。9月4日这天,博社村发生了一起意外爆炸事故。当警方赶往现场调查事故起因时,意外发现这里竟然是一个制造冰毒的简易工厂。而在随后的走访调查中,又有近40个小型制毒窝点接连浮出水面。

这次偶然的发现,让警方赫然意识到,蔡汉交说的都是真的,博社村的制毒贩毒规模真的是超乎想象的大。

恐怖三甲地区,犯罪滋生温床

事实上,关于博社村的情况,可以说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因为包括博社村在内的三甲地区,本就是整个广东省最臭名昭著的“犯罪天堂”。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所谓三甲地区,指的就是陆丰市的甲东镇、甲西镇和甲子镇。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贫穷落后,该地区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像一片金钱至上的“法外之地”。从80年代起,三甲地区一度陷入了“十年走私、十年假币、十年制毒”的犯罪怪圈。

据了解,三甲地区的制毒浪潮起源于90年代末,主要与赫赫有名的中国两大毒枭——陈炳锡和刘招华有关。

话说早在1991年,陈炳锡就开始涉足毒品生意。起初,他只是个海洛因分销商,从曾经的“中国第一毒品集散中心”云南平远街购买海洛因,再走私贩卖到美国、泰国等地赚差价。1992年平远街被剿灭后,陈炳锡便转战冰毒了。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陈炳锡

至于刘招华,此前历史文社专门讲过,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总之,1998年,随着被誉为“现实版绝命毒师”的刘招华和陈炳锡强强联手,开始大规模制造高纯度冰毒。

截至2003年陈炳锡被捕归案,两人共制造、贩卖了12.36吨冰毒,这也是全球史上最大的冰毒案。而在如此庞大的毒品生意之下,相关产业链自然疯狂膨胀,从而在普宁和陆丰地区掀起了毒品狂潮。

由于三甲地区贩毒、制毒的风气太过猖獗,国家禁毒委曾于1999年、2011年两度将陆丰市列为“涉毒重点整治地区”。而博社村就是其中重中之重的头号打击对象。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博社村

总而言之,三甲地区的违法犯罪乱象就是一个难以根治的长期问题,作为“重灾区”的博社村自不必说。只不过,警方没有想到的是,距离上次整治才刚刚过去几年时间,博社村的制毒贩毒业竟会这么快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展开深入调查,大佬浮出水面

依据复杂的地区犯罪史,以及蔡汉交所交代的部分情况。警方相信,意外查获的那30多个制毒窝点,一定只是博社村“毒品王国”的冰山一角。为了顺藤摸瓜,将该村所有涉毒人员一网打尽,陆丰市公安局抽调了大量警力,驻扎在附近展开了大半年的隐蔽侦查。

经过一层层抽丝剥茧,博社村制毒贩毒人员网络和各个窝点位置,逐渐被警方全盘掌握。而藏在最深处的终极boss兼保护伞——蔡东家,也随之浮出水面。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蔡东家,他表面上是博社村支部书记、广东省汕尾市人大代表。暗地里却是一手将博社村打造为“中国第一毒村”的罪魁祸首。

蔡东家早年在深圳做生意,赚了点钱后,便回到村里承包了100亩虾塘,每年能赚个10来万,日子过得很不错。直到1996年,村里的两个小混混小陈和小洪,找到蔡东家帮忙。两人说想找个隐蔽的地方制作“石膏粉”,事成之后会给蔡东家20万的好处费。

这个所谓的石膏粉,其实就是冰毒。当年,冰毒生意进入三甲地区之初,毒贩们都用“阿司匹林石膏汤”来称呼冰毒。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总之,在20万好处费的诱惑之下,蔡东家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他帮小陈、小洪准备好了他们所需要的空地和各种设备,还找来10几个村民打下手。仅仅一个多月,便协助二人生产出了高达500公斤的石膏粉。

后来,当石膏粉就是冰毒的真相被揭开后,蔡东家是火冒三丈。一开始,他气的是小陈和小洪把无辜的自己拉下水,害自己背上灾祸,每天提心吊胆害怕警方找上门。可在知道冰毒市价后,蔡东家气愤地点就变成了,能够卖到上亿元的500公斤冰毒,自己忙前忙后、背这么大风险,竟然只拿到了区区20万分成。

久而久之,伴随着这种不满与怄气的情绪,“冰毒=暴利”的概念也在蔡东家心中成形。既然冰毒这么赚钱,那不如自己做啊,既然不到两个月就能生产500公斤、赚到上亿块,那自己岂不是也能分分钟发家致富了。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警方缴获的毒资

就这样,在金钱的诱惑下,蔡东家毅然决然踩进了毒品这条道。并借助从小陈、小洪那儿了解到的制毒流程,迅速步入正轨。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产生疑问。以往了解到的毒枭之中,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国家,无一不追求一个“一家独大”、“全面垄断”的目标。那为什么蔡东家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拉着全村人一起入伙了。

从大局上来看,蔡东家一是需要帮手、扩大规模,二则是为了分摊风险。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跟博社村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

相传,南宋时期,一个叫做蔡登瀛的人从福建迁移到博社村定居,他共生下了4个儿子。其中第三子早早远走他乡,大儿子、二儿子、四儿子则留在当地繁衍生息,由此形成了博社村同宗同源的三大家族(分别称作大房、二房、四房)。

截至2013年,博社村共有1.4万村民,他们全都姓蔡。全村约有1万人来自大房,3000人来自二房,1000人来自四房。参照人多势众的规律,大房自然拥有最大的权力、号召力,以及绝对的话语权。而蔡东家正是大房人。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源于这种特殊的发展历程,和严密的宗族关系,博社村内部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沆瀣一气。博社村就像是一个旧社会里封建传统的大家族,家族族长就是天,什么法律道德、警察干部在他们眼里都比不过集体利益。

更辛辣地说,博社村其实就是一个并肩犯罪、相互包庇的大集团。而作为村子里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又出身大房的人,蔡东家自然是一呼百应的存在。

就这样,在蔡东家的号召和带领之下,以蔡东家的亲兄弟为起点,博社村五分之一的家庭(另一说是三分之一),都踏上了制毒贩毒的犯罪道路。

至于蔡东家,在村内贩毒网络成形后,他便担任起核心领导者的角色。他四处砸钱收买警察干部,为村民制毒贩毒提供保护。他大肆购买AK47、地雷等枪支武器,组建“黑保安”、明哨暗哨队伍,为毒贩毒品“保驾护航”。如果有村民意外被抓,也是蔡东家花钱活动,把人给捞出来。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蔡东家堂弟蔡良火

简而言之,蔡东家就是罩在博社村黑恶势力头上的,那把硕大无比的保护伞。

第一毒枭曝光,行动迫在眉睫

前面提到过,针对博社村的暗中调查,警方足足持续了大半年时间。由于博社村的涉毒人员、制毒点实在太多,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前往不能打草惊蛇。所以,警方一直在尽可能的进一步掌控情况,迟迟没有行动。直到“博社村第一毒枭”的出现。

2013年11月9日下午一点过,广东清远市内,警方发现了一辆横冲直撞、行迹怪异的可疑车辆。随后一路追踪,于一个公路收费站处成功将其包围拦截。警方在车子后备箱内找到了40公斤冰毒,并以此逮捕了车上的4名嫌疑人。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由于人赃并获,4人很快便对贩毒罪行供认不讳,并老实交代称:“冰毒是从陆丰甲西博社村的蔡昭荣那里买的。”

“蔡昭荣”这个名字一出,警方是喜从中来。因为早在2011年8月,蔡昭荣就已经登上了陆丰市公安局网上追逃名单。不仅如此,根据警方的调查,蔡昭荣贩毒的量很大,一次就是几公斤、几十公斤,显然是为分销商供货的大毒枭,社会危害度极高。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只可惜,经过一年多的追踪,蔡昭荣的父亲蔡长、哥哥蔡昭燕。弟弟蔡昭展先后落网。唯独蔡昭荣这个头号人物藏匿颇深,迟迟不见踪影。然而这一次,好不容易收到了蔡昭荣的最新消息,还没等警方激动一番,一道晴天霹雳就砸了下来。

4名毒贩说,蔡昭荣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制造冰毒、售卖制毒原料了。前不久,蔡昭荣刚从福建买了60桶原料,每桶25公斤就能生产出20公斤冰毒。再加上已然成熟的工艺技术,可以说过不了几天,这批原料就会化身1200公斤冰毒,流散至全国各地。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尽管在漫长的前期调查中,警方已经确定,博社村完全就是一个疯狂的“地下毒品王国”。但是,仅蔡昭荣这一家的一次制毒工作,便涉及到1200公斤之多的毒品,这个规模真的庞大到超乎所有警察的想象。

毫不夸张的说,每晚一天行动,可能就会有数百上千公斤的冰毒外流,后果不堪设想。很显然,收网行动迫在眉睫。

雷霆行动展开,缴获3吨冰毒

蔡昭荣的情况曝光之后,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警方,终于拉开了“雷霆行动”的序幕。陆丰市公安局在全省借调了大量警力,在博社村外围层层布控设伏,撒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警方抓捕多名贩毒人员

2013年12月29日凌晨4点,收网行动正式展开。陆海空立体合围,3000多名民警、武警、边防战士齐齐出动,分成109个抓捕小组,突击盘踞在村子各处的各个涉毒家庭。

不得不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整个抓捕过程中,不少涉毒村民都献上了如出一辙的可笑场面。有人拿出满是铁锈的锄头,坚称自己是个老实巴交的种田人,对屋内堆满的冰毒结晶毫不知情。有人床上放着上了膛的手枪、拉开保险的军用手雷,一副要同归于尽的模样,但被抓后却说武器都是从树林里捡来的,跟自己无关。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中国第一毒村覆灭史:村支书带领全村制毒,国家出动3000警力围剿

当然,人赃并获,哪里容得他们睁眼说瞎话。他们的强词狡辩,只会显得他们更加无耻巨额可笑。最终,经过12个小时的搜捕,警方一举抓获了182名涉毒嫌犯,成功捣毁77个制毒工厂和1个生产炸药的军火工厂,将整个毒村连根拔起。最重要的是,仅这次雷霆行动中,警方就足足从博社村收缴到了3吨冰毒。如果再加上此前10多年贩卖出去的,这个数字不知道会有多庞大,取代刘招华、陈炳锡登顶“世界最大的冰毒案”都有可能。

2016年,蔡东家因贩卖、制造毒品罪,及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被判处死刑。并于2019年1月17日被正式执行死刑,为自己的罪孽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虽不清楚其余100多名涉毒人员的最终审判结果如何,但参照《刑法》中制造、贩卖冰毒50克,就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相关条例,想必应该有不少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吧。

马卡连柯曾说过“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对金钱的欲望,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挣脱法律、道德的约束,从而行差蹈错、步入深渊。所以,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坚守底线,切勿因一念之差,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以上就是本期历史文社的全部内容,看完不要忘记转赞评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