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李心月

随着國慶假期的遠去,2021已進入倒計時。在盛大的冬季嘉年華到來之前,我們先飽嘗秋的千姿百态,珍惜當下好時光吧。在感受季節的同時,閱讀當然必不可少。對于四川讀者來說,10月裡的家門口還有一場大規模書展——2021年天府書展,更是可以提供一個可以挑選精神食糧的良機。在書裡尋找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構,用一個全新的視角了解世界,擁有重新審視生活的機會,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為迎接2022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人工智能哲學十五講》 徐英瑾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非常迅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它必然會強烈沖擊并深刻變革人類既有的生活模式。在人工智能學界,關于何為智能的基本定義目前都沒有定見,而由此導緻的技術路線分歧更是不一而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聽聽哲學家的相關思考。實際上,除技術問題外,人工智能的邏輯基礎和倫理基礎與哲學之間的關系确實十分密切。有鑒于此,本書作者徐英瑾,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從與人工智能緊密相關的哲學問題入手,關注話題如“強人工智能是否可能;近代唯理論和經驗論争論對于人工智能的影響”等。徐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工智能哲學,知識論,認知科學哲學等。

《魯迅的飯局》 薛林榮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2021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魯迅的書或者跟魯迅相關的書陸續出版,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的飯局》角度獨特,從日常的飯局入手,帶我們窺見“大先生”生動的精神面貌。書中作者以時間為順序,詳細記述了魯迅自1912年來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裡所參加的重要飯局,深挖并撷取史料中相關部分,梳理魯迅整個生活概況、創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魯迅在文學史之外,更為真實更為立體豐滿的文人形象,同時以魯迅為原點,輻射當時的文學大家甚至文學事件。

《小鎮奇談》 七月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這是一個充滿懸疑、冒險、奇談種種的少年故事,書中彌漫着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懷舊氣息。書中既有對宇宙終極命題的思索,有對少年人内心世界的描摹,更有對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懷念。生長于四川漢旺的作者七月是當下國内科幻文學界一顆耀眼的新星。他是南京大學生物專業研究所學生,酷愛科幻。七月少年成名,十七歲就發表了處女作,曾獲得科幻銀河獎、星雲獎、第11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金獎等多項榮譽。在這部新作中,七月将自己的創作母題上升至星空,下沉至現實,給讀者不小驚喜。

《跑步集》 李敬澤 著 花城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當作家李敬澤談跑步,談的遠不隻是跑步,還有文學、人生,還有自我與他人這種哲學命題。《跑步集》收錄了李敬澤近年來關于文學藝術的各類評論、序跋、随筆和對話,文章中既有中國文學藝術前沿問題的探讨、中外當代重要作家的評述,也有對近年來文學現象的細緻剖析,見解獨特,文采斐然。李敬澤熱愛跑步,在他看來,跑步是一個去掉“我”的好辦法。一個寫作者或者一個閱讀者,如果能像跑步時那樣,把自己徹底交出去,從有限的、頑固的肉身中的那個“我”跑出去,“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至大無外,會覺得這個世界如此清新飽滿、進出無礙。人人皆可在奔跑中放下自我,進入廣大無邊的世界。”

《紙上》 蘇滄桑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她走到山水之中去寫作、去表現、去感悟,試圖還原中國人對待手藝、對待勞動、對待時間的思考。該書由七篇長散文構成,以中國南方珍貴的非遺文化、手藝行當、風物人情(桑蠶絲綢、傳統造紙、草台戲班、茶農生活、養蜂人家、古法陳釀、西湖船娘)等為基本元素,截取鮮活的人生橫斷面,抒發山水之美、日常之美、勞動之美。作者帶我們在曆史構造的詩意江南之外,在民間和生活中看到另一個江南。

《我在考古現場:絲綢之路考古十講》 齊東方 著 中華書局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絲綢之路,是商業貿易之路,也是東西對話之路,是友好往來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齊東方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齊東方從西安、碎葉、撒馬爾罕、布哈拉、伊斯坦布爾,帶領大家重走絲綢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看考古現場,讀出土文物,親眼見證遙遠的曆史。書中有大量考古現場照片及精美文物照片,是不可多得的考古視覺盛宴。

《涼山紀》 何萬敏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這是一部用圖像與文字記錄涼山的書籍。作者何萬敏糅合了人文地理随筆和地方史志兩種寫作方法,既介紹涼山的風物人情、社會生活、經濟文化,又對涼山的人文多作描述。這些描述帶有深厚的個人體驗與感性色彩,又不失理性分析,對一些外界感覺神秘甚至誤解的風俗加以厘清,以正本清源。何萬敏,生于涼山,長于涼山。涼山是他的故鄉,更是其精神高地。憑借其新聞記者職業訓練的敏感和洞察力,加上對涼山的深厚感情,橫斷山區的高山激流在他的筆下也變得豐滿而立體,充滿溫情與敬意。在地域偏遠的彜族聚居區,何萬敏的足迹與曆史之道合轍、合股而絞纏,由此托舉起紮實、豐滿、感人、綿延的叙事。

《北方廚房:一個家庭的烹饪史》 蔣韻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告訴我你吃什麼食物,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民以食為天,飲食之于中國人,更是有着果腹之外的倫理、親情、社會等深層次的意涵。全書以奶奶、母親、“我”(蔣韻)三代女性的主廚食譜為經,以開封、太原、香港等城市空間的輾轉為緯,串起了一個北方的行醫世家——孔氏家族長達七十年的風風雨雨。作者蔣韻以飲食為線索,跨越漫長歲月,輾轉不同地方,通過幾代人的烹饪記憶、餐桌往事串聯起家族回憶,回顧個人成長,難忘的人生經曆,也向中國家庭中在廚房中忙碌一生的母親們傳遞敬意,是一部深情、動人、回味悠長的非虛構佳作。

《醫學簡史》 (加)傑克琳·杜芬 著 李冰奇 譯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随着世界人口激增,人口流動頻繁,氣候環境變化等諸多因素導緻的公共衛生問題頻發,令醫學常識迅速成為大衆最關心、最需要了解的重要科普知識。 本書作為一部醫學史書,同時也是一本醫學人文佳作。全書采取通俗的語言,圍繞醫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如解剖學、藥理學、産科學和精神病等,進行闡述,同時增加了關于公共衛生的新篇章,介紹了廣受讀者關注的相關主題,如法醫學、生物倫理學、遺傳學等,并輔以大量珍貴史料圖檔,對醫學史這一浩大的綜合學科的發展曆程和脈絡進行了梳理,填補了醫學專業學科發展史的空白。

《貪婪的多巴胺》 (美)丹尼爾·利伯曼,邁克爾·e·朗 著; 鄭李垚 譯 中信出版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為什麼曾經浪漫的感情也會變淡?為什麼成功人士通常不會覺得自己很成功?為什麼幾乎所有的節食計劃後來都功虧一篑?為什麼聰明的人經常會做出糟糕透頂、災難性的決定?這或許都大腦中的一種單分子結構——多巴胺有關。專家認為,這種化學物質控制着你的欲望、想象、沖動、創造力,出乎意料地影響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巴胺對人類影響力實在太大了,了解多巴胺的作用成為解釋甚至預測人類一系列行為的關鍵,這些行為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了解這種物質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決策和生活的,能夠幫助我們充分發揮大腦的潛在功能,提高效率,獲得更好的表現。《貪婪的多巴胺》一書幫助我們充分了解這種物質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決策和生活,能夠幫助我們充分發揮大腦的潛在功能,提高效率,獲得更好的表現。

「封面書單·十月」于深秋書海中,看見更大的世界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