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蘸水面的來由
蘸水面形似褲帶,又稱“褲帶面”。“蘸水褲帶面”因傳于後稷的誕生地---楊陵而出名,為陝西名吃。“褲帶面”位居陝西八大怪之首,因其“湯汁适中,油而不膩,筋而不硬,香而不濃,蘸而不淡,光滑爽口”而久負盛名。
相傳唐貞觀盛世,天下太平,百姓豐衣足食。楊陵一農婦李王氏夫婦拌嘴,生氣之餘,和面造飯。面硬加水,水多而面軟,又加面,結果又硬。如此反複,揉了九九八十一遍。面和的既白又筋無力擀開,隻好連揉帶扯,結果又寬又長,形似“褲帶”下鍋久煮,熟而筋道。農婦又調燒了一碗湯汁,讓其夫吃,其夫無法在碗内攪拌,無奈将面蘸入湯汁中,不料吃後連說“嘹!”當地農家效仿食之,其味甚美。後傳入京城長安,唐太宗李世民微服品嘗,贊不絕口,賜書“蘸水褲帶面”。
楊陵蘸水面實際上就是餃子皮蘸汁吃法的延續,真正正宗的蘸水面也是用餃子湯煮面,餃子餡的香味滲入面條。以前包餃子總是皮多餡少,最後剩下的餃子皮在所有餃子都煮熟後也下鍋煮熟,蘸着蒜汁吃,風味獨特。20世紀90年代後期蘸水面商業化了,餃子皮畢竟制作麻煩,改成用寬扯的biangbiang面替代,蒜汁裡也開始加入番茄汁。
【蘸水面】美味面的特點:
面白薄筋光,湯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越覺香。
蘸水面是西北地區風味獨特的漢族面食小吃。
西北人愛吃的面食各有特色,每人用一蘸汁碗,調以辣椒油、大蒜等五味佐料,食之味美留香。
【主料】
面粉、青菜、蕃茄。
【輔料】
油、鹽、大蒜、香蔥、香醋、醬油、五香粉、辣椒油。
【做法】
1、面粉加适量的鹽。
2、部分食材。
3、蕃茄切丁,蔥切段蒜切片,其餘的蒜用搗蒜罐搗成蒜泥。
4、 面粉中陸續加水,和成軟硬适中的面團。
5、 将面團放在案闆上繼續揉。
6、揉成如圖的形狀。
7、用手揪成大小均勻的劑子。
8、 再揉成條狀。
9、四周刷上油。
10、覆寫保鮮膜饧40分鐘。
11、鍋上火燒熱油,油熱後關火兩分鐘。再用勺舀部分油。
12、潑入蒜罐中。
13、 原鍋留油,炝入蔥蒜再倒蕃茄。
14、放鹽、五香粉炒勻。
15、 再倒一碗水開後煮幾分鐘關火。
16、 小碗中放辣子油,加油潑過的蒜泥。
17、 調入鹽、醋、醬油和蕃茄汁。
18、取一條饧好的面,用手壓扁(案闆上刷油。
19、 用擀杖擀成片。
20、用雙手輕扯。
21、 扯至30厘米左右。
22、 全部扯好。
23、輕輕扯長下入開水鍋中。
24、面條入鍋煮,中間點次涼水快熟時下青菜。
25、煮熟的面條撈入涼開水中。
26、食用時蘸汁即可。
【溫馨提示】
1、這個面的關健關健就是要醒面,醒面的時間越長,面越軟、伸展性越好,就容易拉的很長。
2、炒蕃茄汁也可在湯裡打一個雞蛋 。
3、 一定要用熱油潑蒜,最後澆到湯汁裡才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