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三月初一,時隔63天,我終于又吃到了蘸水面。
這一頓,我吃了四根面。
我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盆面,會讓我足足等了兩個月。

庚子年的春天,楊淩突然沒有了煙火氣,就連我的味蕾也陷入了沉睡。
火鍋店啥時候開門?蘸水面為啥還沒有營業?關于吃的話題,似乎成為家家戶戶關注的“今日頭條”。
于是乎,從家常小吃到網紅美食,技癢的網友們,紛紛學會了各類“絕活”。
全網“做面皮”,宅家做辣條,又好吃又好“曬”!“舌尖上的朋友圈”裡的各路小姐姐們是絕不甘寂寞滴。
but!
面皮瘾過了,蛋糕小甜點也品嘗了,辣條也上過台面了。久而久之,我卻愈發思念那碗從小吃到大、熱乎乎的蘸水面:蛋花飄蕩,酸裡透香,野菜裹着油潑辣子一口下去,濃汁四溢,妙不可言。
楊淩人對蘸水面的記憶,是離不開老電影院旁的那家蘸水面,盡管後面冒出多少家,這家面依然如卧虎藏龍般的隐居于這座小城。
一根面,薄筋光,二兩重,四根飽,油潑辣子蒜香湯,連吃帶喝賽“黃粱”。
如今,蘸水面多了,味道各有千秋,但若說到道地,我還是懷念她們家。
伴随複産複工,楊淩田園居“蘸水面”一條街,率先成為楊淩最有煙火氣的一條街,也是最有勇氣的一條街。
“老闆,三個湯、十條面,野菜多一點!”心領神會般的三言兩語,就完成了報單。
不到五分鐘,濃湯、盆面端上桌,頃刻間的寒暄熱鬧,瞬間埋沒在吃面的畫面裡,慢一步,可能就少了一根面!
“年前,曾經有一份熱乎的蘸水面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再吃它的時候,已經快走完春天,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再來一次吃蘸水面的機會,我會對老闆說四個字:加把野菜!
《大話西遊》裡,至尊寶對紫霞仙子深情告白,用在疫情之後複蘇的楊淩餐飲經濟,我想,也是毫無違和感。
如今,蘸水面終于回來了!鬧嚷的午時,燈火琉璃的傍晚,“蘸水面”一條街不會徘徊,你來,我就在,你坐,就開咥。
“複蘇了,生意一天好過一天。”某店老闆拉拉口罩,笑着說。
一張圓桌上,摘下口罩,就是團聚。生活,本來就應該有煙火氣!
3月20日,楊淩疙瘩筋正式開業,“朋友圈”像是炸了鍋!烤肉複蘇,正式打開了楊淩吃貨們的“葷”世界,同時,也助燃了他們對生活消費的信心。
示範區、楊陵區紛紛鼓勵上司幹部、職工逛商場、下館子,帶頭為餐飲經濟打call。
這股“吃喝風”帶來的不是群衆的反感,而是一緻的點贊。
當上司也要有濃濃的“煙火氣”……
犄角旮旯裡的煙火氣,越來越旺。
135平方公裡,24萬人口,每一位楊淩人都在心裡開始默默地繪制自己的美食地圖……
一位食客邊吃烤肉邊說,今天吃完不過瘾,下一頓蘸水面、旗花面、譚家甑糕、火鍋一個一個往過吃。末了,還意味深長的說,過幾天萬一開學人一多,可能就擠不上桌了……
80%的餐飲複蘇率,是吃貨們撐起來的!80%的餐飲複蘇率,離不開楊淩人對楊淩美食的熱愛!
餓瘦了兩個多月的身體,是時候該補一補了,走出家門,突然想起一句話,能吃就是福!
記者:張妮
編輯:王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