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淩蘸水面——簡單作料産生的絕妙組合

楊淩蘸水面——簡單作料産生的絕妙組合

蔥、姜、蒜、辣椒、醬油、醋、油。基本上構成了陝西人做面最核心的佐料,但陝西人似乎擁有魔法一般,能夠将這些佐料變成洋洋大觀的陝西面食傳統,極為好吃。這其中的代表就是楊淩蘸水面。

(1)

相傳在貞觀年間,楊淩的一對夫婦拌嘴,拌嘴的由頭就是因為傻媳婦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面加到一定程度基本上盆子就放不下了。但不曾想這種面筋道異常,越拉越長,形式褲袋,煮熟之後因為無法攪拌,于是隻好用前述的佐料調制了一碗湯汁,不曾想異常的好吃。于是按照陝西小吃編故事的傳統,蘸水面傳入長安城後,僅供給李世民,李世民贊不絕口,于是天天吃,天天吃,甚至還賜書“蘸水褲帶面”。

楊淩蘸水面——簡單作料産生的絕妙組合

褲帶面

關于蘸水面的這個傳說我自己是不甚相信的,然而褲帶面的另一個傳說我倒是覺得有一些意思:

卻說曾經有一位官員有一次來到了一個面館,看到面館的招牌上寫着:面王。官員當時大為不爽,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稱王的。于是官員讓手下請出店裡老闆,發現是一個60多歲的老頭,于是官員問道:“你有什麼能力,居然敢稱王?”

這位老頭倒也不甘示弱,回答道:“小老兒從6歲開始就和面做面,做了一輩子,對面的各種屬性都了如指掌。”官員說:“我一輩子走南闖北,吃過的面不知道有多少,你居然敢說你是面王”,說着,官員解下了自己的腰帶,說:“如果你能夠讓我滿意,我就把皇上禦賜的褲帶送給你。”

楊淩蘸水面——簡單作料産生的絕妙組合

老頭一看官員要來真的了,隻好煮了一碗面遞給官員。官員吃完面後覺得簡直太好吃了,但是又不願意服軟,于是說道:“這也算面王麼!”指揮手下就把老頭店裡的招牌砸了。老頭點點頭,也沒說什麼。

等官員走了不久,一摸腰間,忽然覺得不對勁,原來圍繞在自己腰間的,正是老頭做的一根扯面。這時官員才意識到老頭是高人,回去為老頭重塑金匾,從此老頭店裡面條的大名遠播,最終老者做的面也被稱為“褲帶面”。

(2)

我總以為第二個故事講的更舒服一些,盡管第二個故事編的更加離奇。事實上類似褲帶面這樣的小吃的發明,一般都是因為陝西地區人們往往靠山吃飯,體力勞動者人數衆多,普通人吃飯用的碗對體力勞動者來說根本不夠吃,是以對他們來說,吃飯用盆其實是家常便飯,在許多村落裡,比如我的家鄉,多年前家裡吃面,條件好一點的人會用鋁盆,而家裡條件差點的人會用洗臉的塑膠盆。而盛放面湯的碗也是我們所謂的“搪瓷碗”,各個都奇大無比。

楊淩蘸水面——簡單作料産生的絕妙組合

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來到蘸水面的店鋪中,老闆通常還有這樣的習俗:用盆裝面,用搪瓷碗盛湯。隻不過今天的人們飯量變小了,老闆會按照“根”收費,一般一根面1~2塊錢,我還是200斤大胖子的時候,一頓飯吃3~5根面也就飽了。如果是妹紙去吃的話,估計一頓飯2根面足以。

“扯”是蘸水面的靈魂,就像前面講的故事那樣,和面需要反複拉車81次,但其實沒那麼誇張,我們想象一下海底撈的拉面師傅,其實大體還是能知道需要怎麼扯的。與海底撈師傅不同的地方在于,扯面一定不能像蘭州拉面一樣,大量的面用拉的方式依靠面本身的重力完成面條内部的充足;扯面采取的方法其實是“摔打”,也就是一定要讓面在案頭摔一下,面條才會顯得更加筋道。于是我總以為扯面師傅和澡堂師傅有共同之處,就在于完事之後都要在固定地方抽那麼一下,隻不過澡堂師傅抽的是屁股,扯面師傅抽的是案闆。

楊淩蘸水面——簡單作料産生的絕妙組合

除了扯以外,蘸水面的另一個靈魂在于湯,盡管是普通的面湯,但蘸水面往往要求煮面的湯必須是餃子湯。将餃子的中的香味融合在湯中,似乎面湯也變成了“肉湯”,這其實是陝西人的魔法能力所在,盡管在那些個沒錢的歲月裡,陝西人和全國人一樣都吃不到肉,但是這種“僞肉食”總是會讓人們大飽口福。比起同時期的北京人而言,那時的他們還在喝豆汁吃鹵煮呢,炸醬面那種黑乎乎的東西,如果食材特别便宜的話真的好吃嗎?但陝西人就可以做到食材便宜,内容好吃。妥妥的偉大發明。

(3)

有了面、湯,自然離不開“蘸”。其實近來越來越發現,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戰火使得全國廚師大逃亡,讓各地的小吃都得到了十足的發展,這也是北京沒好吃的的原因——他們進入的都是難民,廚師都跑了。蘸水面的“蘸”說白了就是過橋米線的技術。隻不過陝西人又利用本土優勢得以進一步的優化。進而達到了“油而不膩、香而不濃、蘸而不淡”的境界。

楊淩蘸水面——簡單作料産生的絕妙組合

蘸水面中的料碗是用醋、辣椒、辣椒油、蒜泥蔥花調制而成。當然,這隻是基本款,蘸水面的料汁本就随着季節和人們的喜好變化而變化。比如我們可以在其中加一些蔬菜,或者肉臊子,像過橋米線那樣;再比如如果碗足夠大的話,我們可以把面直接放在碗裡,将料汁倒入,加上蕃茄雞蛋鹵……好吧,這都快成了正宗biangbiang面的介紹了。

其實蘸水面的介紹寫到這裡,大家似乎也能看出來,蘸水面其實是一個蠻“屌絲”的食物,是以在西安其實極少有蘸水面的館子老闆的服務會非常少,甚至連蘸水面湯汁中使用番茄醬的館子都不是很多。蘸水面的許多做法是大家真心喜歡這款食物回家繼續研制發展的,如果我們專程為了吃蘸水面而吃蘸水面的話,我建議提前準備一份肉,這樣才可以吃的大快朵頤。

楊淩蘸水面——簡單作料産生的絕妙組合

當然,誰家小吃不屌絲?路邊攤也有路邊攤的快樂,比如西安有一個沒有門牌号的老店,店裡面食極好,隻是老闆任性連牌子都懶得挂,被評價為“髒香髒香的”,這家面因為老闆的态度被稱為“皮幹面”,“皮幹”在陝西話裡原本就有嚣張的意思。

可對許多陝西人來說,那裡才真正是吃面的真正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