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了桓範的話,他能打敗司馬懿嗎?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了桓範的話,他能打敗司馬懿嗎?

裝病在家三年的老滑頭司馬懿,趁曹爽和皇帝曹芳,以及一幫文武大臣出宮祭陵的時候,和自己的兩個兒子果斷發動政變,控制了洛陽城,并且派兵把守洛水浮橋,切斷了曹爽的回程。同時安排自己人接管了曹爽、曹羲的軍營。并且拉攏了郭太後和一批功勳元老,同時上書給皇帝,聲明自己的目的隻是不滿曹爽的行為,激發皇帝曹芳對往日曹爽跋扈行為的反感,間接挑撥了皇帝和曹爽的關系,經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亂的霹靂騷操作,同時通過欺騙等手段,最終讓曹爽束手就擒,取得了高平陵政變的全面勝利。

當時,曹爽的同鄉好友,時任大司農的桓範,冒險沖出城去和曹爽會面,建議曹爽把皇帝曹芳挾持到許昌,然後依托皇帝和大将軍的身份,号令四方兵力勤王。桓範同時告訴曹爽,許昌有完備的武庫,可以提供充足的武器補給,自己又身為大司農,并且官印在身,可以征四方糧草作為軍用。有這些條件,足以和司馬懿決一死戰。可惜曹爽最終沒有聽從桓範的建議,他輕信了司馬懿的不殺承諾,抱着做“富家翁”的幻想,墜入司馬懿的彀中。

後人在回顧這段曆史的時候,都為曹爽的庸碌而惋惜,很多曆史愛好者,在總結這段曆史的時候,分析了各種情況,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曹爽聽從了桓範的建議,那麼司馬懿将毫無勝算。

但是我想說“也不盡然”。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了桓範的話,他能打敗司馬懿嗎?

皇帝和太後誰好使?

曹爽手裡有皇帝,司馬懿手裡有太後,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孝治國是基本國策,太後的地位要遠遠高于皇帝。太後有權利和能力廢掉皇帝。而皇帝和大臣對于太後的指令不敢有任何的悖逆。當年,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在沒有真正掌權的時候也不敢對王太後的指令有任何違拗。在高平陵事件之前,曹爽就将郭太後遷到永甯宮軟禁,可以說郭太後恨透了曹爽,這也是為何政變伊始,郭太後就主動站在司馬懿一遍。司馬懿向皇帝陳述曹爽擅權專威的奏表,以及京城四周的軍事調動和人員變更等一系列政令都是經過郭太後同意後才實行的。史書說“奏皇太後,皇太後敕如奏施行”。

郭太後在魏末政壇頗有影響力,後來的毌邱儉、文欽叛亂,都是假借郭太後之名,鐘會在四川的反叛也是打着郭太後的遺令。在廢掉曹芳的時候,司馬師也是假借郭太後之口廢掉了曹芳,同時在曹芳之後立新皇帝的時候,司馬師建議立彭城王曹據,而郭太後認為如果立曹據則輩分不妥,于是建議立曹髦,司馬師欣然同意。曹髦被殺後,司馬昭想廢掉曹髦的皇帝名号,也是打着郭太後的名義廢掉了曹髦,以高貴鄉公歸葬。

郭太後是實打實的曹睿皇後,是名正言順的太後,而曹芳則“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一個身份不明的皇帝和一個名正言順的太後,兩人相比,高下立判,很顯然,郭太後要比曹芳更有權威。雖然郭太後被司馬懿掌控,如同傀儡,但是曹芳何嘗不是被曹爽掌控。同為傀儡,郭太後很明顯要比曹芳好使得多。

是以,如果曹爽挾持曹芳,試圖以曹芳的名義号令天下兵馬,那麼司馬懿可以很輕松地以郭太後的名義下一道诏書,廢掉曹芳的皇帝之位,然後在諸曹中随便挑選一個吉祥物立為皇帝,相信衆多曹氏宗親以及文武大臣應該是不會反對的。畢竟已經有一大幫元勳老臣站在了司馬懿的一邊。

曹爽能否順利前往許昌?

高平陵是魏明帝曹睿的皇陵,位于今天洛陽市汝陽縣工業區茹店村,在洛陽以南約50公裡處。高平陵政變發生時,曹爽一行位于伊水之南,隻有臨時拼湊起來的屯兵幾千人來擔任護衛,防止洛陽城方向的軍隊渡過伊水進攻自己。屯兵隻是一個好聽的名字,其實就是農民,曹魏時期,在洛陽城周邊的屯兵久不經戰事,已經和農民無異,戰鬥力不會太強。另外,當時武庫已經被司馬懿占據,臨時拼湊起來的屯兵裝備絕不可能精良,可能都是拿着鋤頭。

從政變發生到最終曹爽放下武器,經過了一天一夜,50公裡的路程,精銳騎兵半天就可趕到,事實上司馬懿當時已經派出軍隊在伊水北岸嚴陣以待,并且讓殿中校尉尹大目過河去勸說曹爽,之是以沒有直接進攻,是因為顧忌皇帝在曹爽手中,擔心背上忤逆的名聲。伊水之上架有浮橋,如果司馬懿一聲令下,頃刻間就能讓曹爽灰飛煙滅。

從高平陵到許昌,需經過梁縣,也就是現在的汝州,汝州的大部分地區屬于當時的河南尹管轄,而當時的河南尹是王基,此人和司馬家一直暗通款曲,關系非同一般,否則司馬師後來也不會把荊州刺史這麼重要的位置給他,是以,完全有理由相信司馬懿一定早就和王基通過氣了,可随時拿下曹爽,是以曹爽根本沒有前往許昌的機會,所謂的“奉天子幸許昌,移檄文征天下兵”隻是桓範的一廂情願。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了桓範的話,他能打敗司馬懿嗎?

如果前往許昌,曹爽的實力如何?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桓範認為自己身為大司農,腰挂農業部和财政部長公章,可以很容易調動天下糧草。這也是他的一廂情願。在戰争年代,糧食絕對是硬通貨,在兵荒馬亂的時候,皇帝的話都不好使,你區區一個大司農又算什麼呢?另外,郭太後在司馬懿手裡,人家連大将軍、禁軍中領軍、禁軍武衛将軍這樣的大人物都可輕松廢掉,廢掉一個小小的大司農還不是易如反掌?此外,大司農印章又不是傳國玉玺,造辦處想造多少就可造多少。是以,一旦雙方交兵,僅靠桓範他是掙不來一粒糧食的,即使能征到糧食,也是因為人家支援曹爽,而絕不會因為大司農桓範的指令。

縱觀當時曹魏的軍力部署,胡遵統領青、兖、徐、揚,郭淮鎮守雍涼,州泰鎮守新城,石苞鎮守徐州,王昶都督荊州、豫州,鄧艾鎮守南安,毌邱儉和文欽鎮守揚州,王淩和令狐愚鎮守兖州,其中,胡遵、州泰、石苞、王昶、鄧艾都是司馬懿一手提報起來的,是絕對站在司馬懿一邊的,毌邱儉、文欽、王淩、令狐愚以及後來的諸葛誕是反對司馬懿的,但是這幾個人和司馬懿的提拔的人物相比,無論是個人實力還是掌控的軍隊都不占優勢。司馬懿提拔的一幹人都是曹魏乃至西晉初年最重要的軍事将領,雖然毌邱儉、諸葛誕等人也有名将稱号,但是與其他幾人相比,似乎還是弱了一些。這也是後來淮南三叛中,這些反對勢力很快就被消滅的原因。

由于曹爽多年的專權和任人唯親,原來朝中的有真才實學的元老重臣紛紛受到打壓,而啟用了一批浮華虛妄之徒,比如何晏、鄧飏、丁谧、李勝等人,事件發生後,那些受到打壓的老臣紛紛站在了司馬懿的一邊,比如老臣蔣濟,不僅支援司馬懿,還随司馬懿的軍隊來到洛水浮橋邊,親自寫信勸降曹爽。

是以,身為統帥的曹爽無法與司馬懿相比,曹爽手下将領同樣無法與司馬氏一方的将領相比,曹爽身邊的文臣謀士更是無法和司馬懿身邊的人相比,那麼曹爽何來的勝算?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了桓範的話,他能打敗司馬懿嗎?

之前,曹爽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将自己的親信李勝安排到荊州做刺史。荊州在魏晉時期,絕對是天下第一重鎮,除了稅賦貢獻大之外,戰略位置也極其重要。荊州位于天下中央,它西鎖川蜀之喉,東扼江東之門,北守中原之戶,是以在魏晉時期,凡是坐鎮荊州的人都有争取天下的實力,比如早期的劉備、關羽,後來的陶侃、桓溫等,是以司馬懿之是以在公元249年匆匆發動政變,除了曹爽一行傾巢而出機會難得之外,更重要的是曹爽任命的親信李勝馬上就要去荊州任刺史了。如果李勝到了荊州,掌握了荊州的軍政大權,那麼對于司馬家來說,就是大大的不利。是以,在李勝還沒有到任的時候,緊急發動政變,扼殺掉曹爽的這一企圖,至關重要。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的那個夜晚,曹爽獨自按劍沉思,他在腦海裡預演了無數遍桓範的建議,直到第二天清晨,他終于扔掉寶劍,自嘲地說了一句:“我不失作富家翁”。曹爽雖然無法和他的父親曹真相比,但是當年曹真在漢中、雍涼和諸葛亮等三國超一流的人物較量的時候,曹爽也都随父在陣前,多年的耳濡目染也不至于太過庸碌無能,之是以最終願意束手就擒,是因為他也覺得按照桓範的建議真的毫無勝算,雖然他不相信司馬懿會放過他,但是起碼有一點點幻想的空間,畢竟家人都在洛陽城中,既然起兵反抗司馬毫無勝算,為何不投降為家人争取一點活路,實在不濟起碼能和家人死在一起。

當然,曹爽并不真的以為能活着做一個富家翁,那隻不過是他的一句自嘲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