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景仁特别催淚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令人不忍卒讀

古人說:“詩言志”,但是詩更能傳情。在古詩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李白《早發白帝城》中“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的輕快,也能感受到王維《渭城曲》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深情,亦能感受到杜甫《登高》中“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的怅恨。品讀古詩,我們會綻放笑容,亦會潸然淚下,這就是古詩永恒的魅力。

黃景仁特别催淚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令人不忍卒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别老母》,便是古詩中特别催淚的一首詩。這首詩出自于清代詩人黃景仁之手,是黃景仁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這首詩,隻有短短4句,但是黃景仁卻将他與母親分别時的憂愁、無奈、痛苦與感傷描繪得淋漓精緻,可謂是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

衆所周知,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一種情感,它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對于常年颠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而言,最值得回憶和最為痛苦的時刻,便是離家時母子分離的一瞬間。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黃景仁因為要外出為官府辦事,不得不告辭妻女和拜别老母,寫下了這首發自肺腑的頌母之詩。看似尋常,讀後卻刻骨銘心。

黃景仁特别催淚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令人不忍卒讀

《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首句“搴帷拜母河梁去”,意思是說,我要去河梁謀生,是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母親辭别。在這句詩中,黃景仁沒有具體交代所到之處,僅僅以河梁替代了送别地。說明這句詩在點明了别母的主題後,還融含了黃景仁即将遠遊他鄉、身世飄零的無奈和感傷。

黃景仁特别催淚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令人不忍卒讀

次句“白發愁看淚眼枯”,緊承首句,抒寫了黃景仁别母時的傷痛之情。它的意思是說,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直到眼淚流幹。雖然“淚眼枯”稍許誇張,但是分别時母親的凄楚和擔憂,詩人的憂愁和愧疚等複雜的情感,都包含在了其中,是以詩人别母時的沉重傷痛可想而知。

“慘慘柴門風雪夜”,是這首詩中唯一的一句寫景,也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全景式畫面。意思是說,在風雪交加的寒冷夜晚,我卻不顧母親的年邁,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從這句詩的意思,我們可以知道黃景仁是為了營造出一種充溢着強烈悲哀情緒的氛圍,好為最後一句的抒情做鋪墊。

黃景仁特别催淚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令人不忍卒讀

最後一句“此時有子不如無”,即我不能陪伴在母親的身邊,那母親養育我又有何用呢?還不如沒有啊。可見黃景仁在這首詩中的情感,是層層蓄積,到這裡終于迸發而出,具有撼動人心的情感力量。隻不過這裡的情感是豐富複雜而沖突的。詩人既要外出謀生養家,又有老母等着自己盡孝,憂愁和愧疚之感溢于言表。

黃景仁特别催淚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令人不忍卒讀

綜觀黃景仁的這首詩,在寫法上沒有過多的技巧,也沒有華麗的詞藻,而是用直白如話的語言對自己遠遊他鄉和老母離别時的情景進行了描寫,抒發了他對母親至真至誠的情感。而這種情感是具有典型性意義的,人世間像黃景仁這樣的兒女何其多。是以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字,卻特别催淚,令人不忍卒讀。

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