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小村路"越走越寬——記住全國反貧困攻堅先進個人,宜縣彎柳村村一書記宋睿

作者:信陽新聞網
讓"小村路"越走越寬——記住全國反貧困攻堅先進個人,宜縣彎柳村村一書記宋睿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石秀敏

"能夠代表與貧困作鬥争的先進個人站在舞台上,接受國家上司人的獎項,是一種無比的榮譽。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也屬于彎柳村全體村民,屬于一切關心和支援彎柳村發展的上司和朋友!"2月25日,在剛剛結束的全國脫貧總結表彰大會上被認定為全國抗貧攻堅先進人物的宋睿充滿激情,"我有信心與鄉親們一起,把村子建設成為鄉村振興試點村,讓'小村路'越走越寬!""

這是宋睿在2018年獲得國家脫貧獎貢獻獎後的另一項榮譽。

宋睿,配得上這份崇高的榮譽

讓"小村路"越走越寬——記住全國反貧困攻堅先進個人,宜縣彎柳村村一書記宋睿

2012年以來,她先後駐村四輪、九年堅持,在扶貧第一線,在村裡扮演一書記"銳軍"的角色,走出了一條"黨建上司、文化扶持、德育、産業發展、扶貧緻富"的道路。

昔日的垃圾圍攻村,缺乏孝心,不斷與"省級扶貧村"作鬥争,變成了今天的"中國孝道示範村""全國農村治理示範村""推廣中國孝道示範基地""精準扶貧推薦案例""河南省鄉村旅遊特色村"......

2012年10月,宋睿被國家統計局河南省調查組黨組派往本德柳村,擔任扶貧工作負責人。

當時,彎柳村是出了名的"窮村"。有一件事最能說明問題:當她赢得第一筆扶貧基金時,村裡倒下了,40萬元的科技扶貧錢沒有收到,村民們說:"給錢上線,讓我們種,讓我們加,我們不用。"

精神貧困比物質貧困更可怕!扶貧首先要支援心靈,支援心靈!

從改變村容開始,宋睿帶領村幹部志願者穿過14個村組的溝渠,專注20多天,拉走100多車垃圾。看着新家,村民們發自内心地笑了。

第一場戰鬥結束了,宋睿打開了孝道演講廳。

從一開始的禮物吸引村民聽課,到後來大家搶個座位聽課。人民覺醒,村民變了,村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方式。

窮困潦的家羅騰君戒酒、戒牌成瘾,立志做兒孫輩的好榜樣。他去村裡創業,妻子在家開了一家農家餐館,全家年收入7萬多元,當天就紅了。

人變了,奇迹出現了,村民們勤勞,彬彬有禮,整個村子充滿了溫暖和幸福。

種植桉樹并吸引鳳凰。彎柳村的變遷吸引了7家企業到村投資,形成了村級扶貧産業園。村民可以在家門口上班,成為産業勞工。該村人均年淨收入從2016年的67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780元。

村民們樂此不疲,自發組建了歌舞團,他們創造了"親力親為黨""精準扶貧真好"等幾十個節目,贊祖國、感恩黨的好政策。

村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美好生活法講義團體,駕駛公共汽車和移動舞台車,在省内宣講自己的幸福和無貧困故事。

宋睿趁熱鐵,在富餘住房的幫助下,動員了51戶村民家庭,搭建了孝愛房。

讓"小村路"越走越寬——記住全國反貧困攻堅先進個人,宜縣彎柳村村一書記宋睿

以孝敬為家,以小興村、彎柳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時代......來自全國各地的360多名縣鄉上司帶領一個小組到全村考察。彎柳村已成為河南省黨員幹部的教育訓練基地。宋睿做了200多場關于文化自信和鄉村振興的講座,網際網路觀衆點選量超過1億次。

2015年,本德柳村整體脫貧,宋睿在村裡的第一輪活動也到期了。面對剛剛好轉的情況,她放棄了,回到了城市。2017年,随着她第二個任期後重返鄭的工作的消息傳開,村民們淚流滿面,她選擇留下來。2019年底,省一書記村進行第三輪調,為了使"彎柳體驗"輻射帶動更多村上"文化自信、鄉村振興"之路,她再次将彎柳村作為家......在村子裡打了四輪,每次都面臨兩難境地。但每次她最終選擇了彎柳村,選擇了鄉親們,卻辜負了期待已久的親人。人們說,歌睿是黨的救世主和融合。

2019年,出版了《小村大道》一份關于宋睿事迹和彎柳村變化的長篇報告,河南省委組織部将其作為"紀念使命"為主題的教育書目發給村裡18000名新上崗的一等書記。

讓"小村路"越走越寬——記住全國反貧困攻堅先進個人,宜縣彎柳村村一書記宋睿

2019年6月28日,在"中國共産黨的故事:河南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特别吹風會上,中非團結運動全國執行書記、政府原總理薩蘭吉被宋睿的故事深深打動。他贊揚中國共産黨的基層黨組織在農村振興中發揮了關鍵而有力的作用。

《小村大道》的題詞寫着:"什麼才不忘初心,記住使命?什麼是不怕犧牲,無限忠誠?什麼是人心、信念堅定?村裡第一書記宋睿同志,是勇敢奮戰脫貧的共産黨員。"這是對宋睿的客觀和中肯的評價。

"總有一天,我會離開本德柳村——我的第二故鄉,我的血液是連綿的,離開我一起戰鬥了9年的鄉親們,但我的心将永遠留在這片土地上,鄉親們會一起戰鬥的不止于此!"采訪最後,宋先生熱情地說道。

來源:新陽日報

作者: 石秀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