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小村路"越走越宽——记住全国反贫困攻坚先进个人,宜县弯柳村村一书记宋睿

作者:信阳新闻网
让"小村路"越走越宽——记住全国反贫困攻坚先进个人,宜县弯柳村村一书记宋睿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秀敏

"能够代表与贫困作斗争的先进个人站在舞台上,接受国家领导人的奖项,是一种无比的荣誉。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弯柳村全体村民,属于一切关心和支持弯柳村发展的领导和朋友!"2月25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脱贫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认定为全国抗贫攻坚先进人物的宋睿充满激情,"我有信心与乡亲们一起,把村子建设成为乡村振兴试点村,让'小村路'越走越宽!""

这是宋睿在2018年获得国家脱贫奖贡献奖后的另一项荣誉。

宋睿,配得上这份崇高的荣誉

让"小村路"越走越宽——记住全国反贫困攻坚先进个人,宜县弯柳村村一书记宋睿

2012年以来,她先后驻村四轮、九年坚持,在扶贫第一线,在村里扮演一书记"锐军"的角色,走出了一条"党建领导、文化扶持、德育、产业发展、扶贫致富"的道路。

昔日的垃圾围攻村,缺乏孝心,不断与"省级扶贫村"作斗争,变成了今天的"中国孝道示范村""全国农村治理示范村""推广中国孝道示范基地""精准扶贫推荐案例""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2012年10月,宋睿被国家统计局河南省调查组党组派往本德柳村,担任扶贫工作负责人。

当时,弯柳村是出了名的"穷村"。有一件事最能说明问题:当她赢得第一笔扶贫基金时,村里倒下了,40万元的科技扶贫钱没有收到,村民们说:"给钱上线,让我们种,让我们加,我们不用。"

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扶贫首先要支持心灵,支持心灵!

从改变村容开始,宋睿带领村干部志愿者穿过14个村组的沟渠,专注20多天,拉走100多车垃圾。看着新家,村民们发自内心地笑了。

第一场战斗结束了,宋睿打开了孝道演讲厅。

从一开始的礼物吸引村民听课,到后来大家抢个座位听课。人民觉醒,村民变了,村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方式。

穷困潦的家罗腾君戒酒、戒牌成瘾,立志做儿孙辈的好榜样。他去村里创业,妻子在家开了一家农家餐馆,全家年收入7万多元,当天就红了。

人变了,奇迹出现了,村民们勤劳,彬彬有礼,整个村子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种植桉树并吸引凤凰。弯柳村的变迁吸引了7家企业到村投资,形成了村级扶贫产业园。村民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成为产业工人。该村人均年净收入从2016年的67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780元。

村民们乐此不疲,自发组建了歌舞团,他们创造了"亲力亲为党""精准扶贫真好"等几十个节目,赞祖国、感恩党的好政策。

村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美好生活法讲义团体,驾驶公交车和移动舞台车,在省内宣讲自己的幸福和无贫困故事。

宋睿趁热铁,在富余住房的帮助下,动员了51户村民家庭,搭建了孝爱房。

让"小村路"越走越宽——记住全国反贫困攻坚先进个人,宜县弯柳村村一书记宋睿

以孝敬为家,以小兴村、弯柳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来自全国各地的360多名县乡领导带领一个小组到全村考察。弯柳村已成为河南省党员干部的培训基地。宋睿做了200多场关于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的讲座,互联网观众点击量超过1亿次。

2015年,本德柳村整体脱贫,宋睿在村里的第一轮活动也到期了。面对刚刚好转的情况,她放弃了,回到了城市。2017年,随着她第二个任期后重返郑的工作的消息传开,村民们泪流满面,她选择留下来。2019年底,省一书记村进行第三轮调,为了使"弯柳体验"辐射带动更多村上"文化自信、乡村振兴"之路,她再次将弯柳村作为家......在村子里打了四轮,每次都面临两难境地。但每次她最终选择了弯柳村,选择了乡亲们,却辜负了期待已久的亲人。人们说,歌睿是党的救世主和融合。

2019年,出版了《小村大道》一份关于宋睿事迹和弯柳村变化的长篇报告,河南省委组织部将其作为"纪念使命"为主题的教育书目发给村里18000名新上岗的一等书记。

让"小村路"越走越宽——记住全国反贫困攻坚先进个人,宜县弯柳村村一书记宋睿

2019年6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河南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特别吹风会上,中非团结运动全国执行书记、政府原总理萨兰吉被宋睿的故事深深打动。他赞扬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振兴中发挥了关键而有力的作用。

《小村大道》的题词写着:"什么才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什么是不怕牺牲,无限忠诚?什么是人心、信念坚定?村里第一书记宋睿同志,是勇敢奋战脱贫的共产党员。"这是对宋睿的客观和中肯的评价。

"总有一天,我会离开本德柳村——我的第二故乡,我的血液是连绵的,离开我一起战斗了9年的乡亲们,但我的心将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乡亲们会一起战斗的不止于此!"采访最后,宋先生热情地说道。

来源:新阳日报

作者: 石秀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