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廊橋遺夢》:中年女人的愛情,就像鞋櫃裡的高跟鞋反世俗的婚外戀表象下,其實是對激情與變化的訴求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差異,造就了“弗朗西斯卡式”困局難以釋懷的結局,其實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尊重

作者:曉讀夜話
《廊橋遺夢》:中年女人的愛情,就像鞋櫃裡的高跟鞋反世俗的婚外戀表象下,其實是對激情與變化的訴求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差異,造就了“弗朗西斯卡式”困局難以釋懷的結局,其實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尊重

“這麼确切的愛,一輩子隻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是以漂泊就是為了向你靠近。”這是影片《廊橋遺夢》中最讓人動容,又最教人絕望的一句話。影片男女主人公,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他們一個浪迹天涯、四海為家,一個安居一隅、兒女繞膝,他們原是一組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卻在一個偶然的時空裡相知相愛,擁入愛河。

這既是一段世俗的婚外情,又是一段反世俗的精神戀愛。那麼個人情感與家庭責任,究竟孰輕孰重?有人說:“中年女人的愛情,就像高跟鞋,更适合擺在鞋櫃裡,偶爾拿出來看看,試試,再平靜地放回去。”

在這個被普遍認同的世俗道德标準之下,故事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最終回歸了理性和家庭,羅伯特則将其狂熱的愛化作了餘生的堅守和尊重。這個“發乎情而止乎禮”的結局可以說為世俗婚外戀披上了一層“勸退”的外衣。然而,自從1995年上映以來,這部影片卻出乎意料地掀起了全美的離婚狂潮。

“婚内遇上真愛,究竟應該何去何從?”這是影片《廊橋遺夢》一直在引領我們思索的一個問題。一直以來,婚外戀都被定義為一種不齒而非道德的存在,可《廊橋遺夢》則一反常俗地将之演繹為動人心魄的唯美愛情。

有人說,這是對婚外戀的過度渲染和美化。事實上,我認為《廊橋遺夢》所放大的不是對婚外戀本身的寬容,而是對人類心靈情感的細膩洞察。

《廊橋遺夢》:中年女人的愛情,就像鞋櫃裡的高跟鞋反世俗的婚外戀表象下,其實是對激情與變化的訴求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差異,造就了“弗朗西斯卡式”困局難以釋懷的結局,其實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尊重

如果看過羅伯特與弗朗西斯卡相戀的經過,多數人也許會感到不可思議,僅僅持續四天的激情之戀有何魅力,竟能抵過主人公貫穿一生的婚姻?

那是1965年的一個夏日,攝影師羅伯特驅車前往麥迪遜縣,拍攝廊橋,在問路過程中,他邂逅了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是一位風姿綽約的中年村婦,和丈夫、孩子久居鄉下,過着平淡而瑣碎的鄉間生活。但是自從結識攝影師羅伯特的那一刻起,她看到了一種全新的,更為鮮活的人生。

羅伯特作為《國家地理》的攝影師,他的足迹遍布全球,他的人生也因為和不同人物、動物發生绾結而顯得傳奇、豪放。面對這個早年離異,無兒無女,卻一生肆意灑脫,放蕩不羁的浪子,弗朗西斯卡心中塵封多年的,少女時期的夢想一度被喚醒。

弗朗西斯卡生于意大利,婚後追随丈夫,來到民風淳樸、冷清閉塞的麥迪遜縣鄉下,如她所言“這兒很安靜,鄰居們都很友好……車子可以不用上鎖,孩子們不用擔心走失。”可她卻對羅伯特吐露心聲:“這不是我少女時代的夢想。”

作為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弗朗西斯卡在内心深處有着丈夫和家人所看不見的,對未來變化的憧憬,以及刻骨的浪漫。是以,當羅伯特吟出葉慈那句“月亮的銀色蘋果,太陽的金色蘋果”時,醉心詩歌的弗朗西斯卡仿佛找到了靈魂知己。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弗朗西斯卡早年就為家庭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個緻力于一日三餐、四季衣裳的主婦。是以,羅伯特的到來,在弗朗西斯卡看來,無異于白開水中的一滴果汁,乏味生活中的一針興奮劑。無論是羅伯特風度翩翩的外形,飽經滄桑的人生傳奇,還是他那風趣的談吐、見多識廣的氣度,這些對于久居鄉間,生活單調麻木的弗朗西斯卡來說,都是一種緻命的誘惑。

從偶遇、結識到互生情愫,羅伯特為弗朗西斯卡采花、攝像,兩人月下散步,談論詩歌……這些微小而動人細節,打破了弗朗西斯卡的程式化生活,更是滿足了她對浪漫少女理想的追憶。而她愛上羅伯特,正是出于這種對激情與變化的渴望。

《廊橋遺夢》:中年女人的愛情,就像鞋櫃裡的高跟鞋反世俗的婚外戀表象下,其實是對激情與變化的訴求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差異,造就了“弗朗西斯卡式”困局難以釋懷的結局,其實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尊重

影片中,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的戀愛僅僅持續了四天。第一天,他們相識,第二天,他們相愛,第三天,他們決定厮守終生,可是第四天,就在家人即将回歸的前夜,弗朗西斯卡還是不忍傷害善良的丈夫和成長中的兒女,決定放棄和羅伯特的這段感情。她說:

“女人決定結婚生子時,她的生命一方面開始了,另一方面卻結束了。生活開始充斥瑣碎的事,你停下腳步,呆在原地,好讓你的孩子能夠任意來去。他們離開後,你的生活就空了,你應該再度向前,但你已忘了如何邁步。”

弗朗西斯卡的婚姻困局,其實是戀愛與婚姻的本質性差異造就的。當一個女性處于少女時代,她可以盡情去追逐理想的生活狀态,享受生活的自由,但是一旦結婚生子,家庭責任感便會迫使她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傾注到丈夫和孩子上,使得個人成長與發展受限。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長期的家庭生活使弗朗西斯卡漸漸失去自我,遠離少女時期的“理想”,而現實生活的單調與乏味,更讓她覺得無處尋求了解。而羅伯特的出現則為弗朗西斯卡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廊橋遺夢》:中年女人的愛情,就像鞋櫃裡的高跟鞋反世俗的婚外戀表象下,其實是對激情與變化的訴求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差異,造就了“弗朗西斯卡式”困局難以釋懷的結局,其實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尊重

在兩人談詩論書,夜遊賞月的過程中,弗朗西斯卡也被羅伯特帶入了那個自由、廣袤的精彩世界當中,使她暫時擺脫了妻子和母親的身份,重回自己的少女時代,也就此深陷與羅伯特的愛河。

然而,在激情之愛中萌生至死不渝的愛情信念,沒有什麼比這更容易的了。隻是一旦激情褪卻,心動不再,羅伯特是否會在下一個路口,邂逅另一個弗朗西斯卡?我們不得而知。很多人都曾為影片中的這樣一個情景潸然淚下:

在下着暴雨的十字街口,閃爍的紅綠信号燈下,弗朗西斯卡看到羅伯特的車子就停在前方,而丈夫則在自己身邊。她明白,這是羅伯特最後的告别,有那麼一瞬間,她想要跳下車子,去擁抱那個在大雨滂沱中注視自己的男人,但是車門仿佛有千鈞之重。車子外面,有她的愛情;車子裡面,承載的卻是她的前半生。弗朗西斯卡,最終推不開這扇門。

這段無聲的告别是極緻的愛,也是難平的意,可是影片中真正讓我淚如泉湧的卻是這樣一個鏡頭:在這段婚外情過去近20年後,弗朗西斯卡的丈夫病入膏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在床榻上與妻子深情相擁,用最後的力氣掙紮着說:“我知道你有自己的夢想,遺憾我沒能給你,我很愛你。”

《廊橋遺夢》:中年女人的愛情,就像鞋櫃裡的高跟鞋反世俗的婚外戀表象下,其實是對激情與變化的訴求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差異,造就了“弗朗西斯卡式”困局難以釋懷的結局,其實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尊重

這段婚外情的結局是美好的,弗朗西斯卡回歸家庭,攜手丈夫平靜走完了餘生,羅伯特則将他的愛情化作了餘生的尊重。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做出的選擇,看似遺憾,事實上卻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成全。

在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分手之際,她曾對他說:“我希望永遠保留這份愛,我希望終生都能這樣的愛你。但若我們走了,就會失去,我不能讓這一生都消失掉,重新來過。”這是安慰,也是弗朗西斯卡的智慧。

對于弗朗西斯卡而言,羅伯特注定要成為生命的過客。作為一個半生根植家庭的女人,她無法追随羅伯特浪迹天涯,因為隻要有一天她想起自己既有的家庭,想起無辜的丈夫、可憐的兒女,她便無法心安理得,對家庭的愧疚将會伴随她終生。

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之間的感情,在本質上是一種不可捉摸的激情,尚未經曆柴米油鹽的磨砺、衣食住行的考驗。弗朗西斯卡深知,當愛情過渡到了婚姻,責任必然沖淡激情,是以當現實的生活還來不及讓愛情暴露出粗粝、蒼白的一面時,她選擇将激情之愛定格為永恒。

《廊橋遺夢》:中年女人的愛情,就像鞋櫃裡的高跟鞋反世俗的婚外戀表象下,其實是對激情與變化的訴求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差異,造就了“弗朗西斯卡式”困局難以釋懷的結局,其實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尊重

也正是因為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最終沒有越過道德底線,《廊橋遺夢》才沒有成為一個俗套的婚外情故事。在影片的最後,弗朗西斯卡在羅伯特逝世後,收到了他的全部遺物,其中羅伯特生前的手镯,弗朗西斯卡曾經送給他的項鍊,以及二人定情之初,弗朗西斯卡寫下的字條。

七年後,弗朗西斯卡病逝。她在自己的遺囑中對子女們說:“我把所有的愛給了你們,我的孩子們,現在我死了,我希望将我的身體留給羅伯特· 金凱。”弗朗西斯卡的兒女在母親去世後,被她一生的故事所感動,最終将母親的骨灰撒在了麥迪遜橋畔。

站在一個女性的角度,弗朗西斯卡何其有幸。從婚姻角度來說,她有一個圓滿的家庭,一個愛她至死的丈夫;從愛情的角度來看,普通人收獲的是感情中流雲般的短暫刺激,而她卻因為夫妻的成全,得到了值得懷戀一生的不滅激情。

在現實生活中,從戀愛的激情到婚姻中的親情,很多人以為,這是愛情的自然變質。但是事實上,有些東西其實從未失去,隻是時間的風沙常将它們深埋于心,導緻我們忽視了它們原來的面目。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賬号@曉讀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