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傷寒,為多種外感熱病的總稱,而狹義的傷寒,為外受寒邪,感而即發的病變。這裡所說的傷寒是指狹義的傷寒而言。溫病是多種外感急性熱病的總稱。二者同屬外感而發,都有表證特征,但治法各異。臨證需詳審才易斟别。
1.從發病原因來辨:
傷寒是感受寒邪,溫病則是感受溫熱病邪。
2.從主要症狀來辨:
傷寒、溫病初起時都有發熱、惡寒、頭痛的症候。
但傷寒惡寒較重,發熱較輕,甚者還有但寒不熱者,其頭痛的程度較重,往往兼有項強;
溫病發熱較重,惡寒較輕,甚者也有但熱不惡寒者,頭痛的程度較輕,從來不兼項強。
3.從舌、口、飲食、脈象、小便等方面來辨:
傷寒初起一般舌質正常不變,舌苔或淡白而薄,或無苔而潤,口不幹不苦不渴,不喜冷性飲食,脈象浮緊或浮緩,小便多清利;
溫病初起有的舌質較紅,有的舌苔黃白而燥,口或苦或幹,或渴或喜冷性飲食,脈象多浮數或浮大,小便多黃赤。
本文節選自《百名老中醫之李翰卿》。本号所分享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之用。釋出内容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可随時和我們聯系。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李翰卿(1892~1972)醫學家。字華軒,又名希缙。大同市靈丘縣沙坡村人。山西省中醫研究所第一任所長。1955年進行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宮外孕的研究,獲得成功,被評為全國十大醫學科研成果之一。1960年編著《傷寒論113方臨床使用經驗》。
李翰卿字華軒,又名希缙。
1892年出生于山西省靈丘縣上沙坡村。
幼時在當地私塾讀書并随舅父張玉玺學醫,其舅父為當地名醫。據雲李15歲時已能單獨開方應診。
年輕時曾在家鄉任國文教員。
1919年被本縣推薦到山西省立醫學傳習所(川至醫專前身)應試,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于該處畢業後曾任舊山西陸軍(傅作義部隊)軍醫、軍醫長等職。
1922年應邀到太原"複成堂"行醫.
其後,先後任李翰卿診所醫師、"太原紅十字會施診所"醫務主任、"太原紅十字醫院"副院長、體乾堂醫師,兼太原國醫公會執委。期間因其醫德高尚,善治危急重證,而被廣大群衆譽為山西四大名醫之一。
1946年任"太原中央考試處"襄試委員。
1949年太原解放後李翰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萬有文庫一部,計1942冊圖書捐贈給國家,山西公學圖書室在6月19日的《山西日報》上刊登鳴謝啟事。同年下半年,太原成立了"中醫研究會",李翰卿被推舉為會長。
1950年任山西省總工會職工醫院、太原市勞工療養院第二醫院醫師、醫務主任、副院長。
1952年"中醫研究會"改組為"太原市衛生工作者協會",李翰卿任中醫會長。
1954年任"太原中醫學會"會長。同年起曆任山西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制定了"1956-1967年山西醫藥科學研究工作規劃",李翰卿任山西醫藥科學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6年8月加人中國共産黨。同年山西省中國醫學研究所成立,李翰卿任所長及黨總支委員。同年任中華醫學會山西分會副理事長。
1958年在黨校學習時結識了山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産科主任于載畿大夫,并從此與于載畿開始了治療宮外孕的探索,此後又與于載畿、藥朝昕、宋瑞荷等人共同組成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研究小組,深人展開了非手術療法治療宮外孕的研究與合作。
1959年任"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山西日報》1959年7月3日刊登)。同年8月起曆任山西省政協第二、三屆常委、委員。
1959年1月李翰卿所著《傷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内部印刷,該書是李翰卿"病證方藥醫學體系"實踐的第一步。在當時作為山西省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的參考資料小範圍流傳。
李翰卿傷寒論113方臨床使用經驗1960年在李翰卿指導下安植基、安邦煜、平全意等進一步充實整理《傷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為《傷寒論一百一十三方臨床使用經驗》,其手稿今存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1961年起計劃撰寫一本中醫治療疾病的實用臨床手冊性質的書,積累資料甚豐,幾經輾轉至今尚有277冊資料儲存在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1963年9月接待了北京中醫學院劉渡舟教師率隊的畢業班實習生一行20餘人。
1965年國家科委、衛生部組織以全國著名婦産科專家林巧稚教授為首的專家組對"非手術治療宮外孕"科研成果進行了鑒定,鑒定為"衛生部級科研成果",被譽為婦産科領域中西醫結合的典範,并拍成科教電影片放映。
1968年文革期間,所長之職被免,但"老所長"的稱.呼卻在老百姓口中一直流傳到今天。
1970年在京參加"全國中西醫結合衛生會議"期間,突然患腦溢血住北京醫院。住院期間周總理、錢信忠等黨和國家上司人親自過問其病情。
1971-1972年間在太原舉辦了兩期全國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宮外孕學習班,病重期間由朱進忠介紹了李老婦科的治療經驗。 1972年7月4日病逝,享年80歲。
@微頭條話題 #人民好醫生# @健康真相官 @頭條健康@微頭條話題
#山西省中醫院超能團#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請相信,如果緣分十足,你一定會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