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口奇怪"霍金語",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愛因斯坦"

一口奇怪"霍金語",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愛因斯坦"

或許每一個天才少年在學校中都會有不一樣的一些表現,就像斯蒂芬·霍金一樣,當他進入學校後,典型的"霍金語"讓同學們印象深刻,可是無人知曉,正是這樣一個連說話都吞吞吐吐的人,最後卻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在霍金8歲那年,他們一家人搬到聖奧爾本斯居住。斯蒂芬是以到拉德萊特的預備學校上了一年學,然後參加了一種測驗孩子智力的"十一加"考試,在這次考試中,他通過了就可以獲得受國家教育的資格,并且獲得了到聖奧爾本斯公立學校免費就讀的機會。

雖然斯蒂芬考得很好,但是他的父親卻希望他考進威斯敏斯特學校,因為在弗蘭克看來,隻有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才更有可能取得未來事業的成功。

一口奇怪"霍金語",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愛因斯坦"

弗蘭克的觀點,是持之有據的。因為當時,大多數的英國議員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那些在英國廣播公司、大學和軍隊裡擔任進階職位的人也都接受過私立學校的教育。由于弗蘭克本人曾經在一所學校背景不大好的小型私立學校中念書,他隐隐約約感到别人對他多少有些偏見。

這讓弗蘭克一度覺得是因為他父母的經濟力量有限,妨礙了他在事業上的發展。是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大兒子也重走他的路。是以他決定,一定要把斯蒂芬送到國内最好的學校去念書。後來,他選中了威斯敏斯持學校,這在英國是一所非常出名的私立學校。

但是,随之而來的現實問題是,僅僅靠一位科學家的收入是讀不起這所學校的,因為它的學費太昂貴。這就需要斯蒂芬在進校考試時取得優秀的成績,獲得獎學金,這樣就可以全部或部分免去學費。

一口奇怪"霍金語",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愛因斯坦"

在弗蘭克看來,斯蒂芬天資不錯,很有希望獲得獎學金。

但是弗蘭克失望了,這并不是因為斯蒂芬考得不好,而是恰好在考試那幾天他生病了,這導緻他根本沒能應考。是以弗蘭克隻好把斯蒂芬送到聖奧爾本斯當地的一所著名的私立教會學校——聖奧爾本斯學校。

本來弗蘭克為兒子沒能進入威斯敏斯特學校而倍感懊悔,但是後來發現聖奧爾本斯學校的教學還是很有成績的。斯蒂芬在聖奧爾本斯學校也收獲到了很多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在聖奧爾本斯學校,斯蒂芬講的一口奇怪的"霍金語"。這讓大家很不習慣。其實,霍金家的人在講話時,稍微都會有一些口吃,别人常常不知道他們在表達什麼,隻感到他們說話結巴,顯得十分笨拙和費力,不過有一些人會認為,這種說話方式正是因為他們絕頂聰明,是以使得他們的言語跟不上他們極其活躍而敏銳的思想。

縱觀一些名人的說話特點慣,丹麥偉大的實體學家尼耳斯·玻爾也有這個毛病,玻爾講話總是不斷地說"可是……不過……"讓别人感覺摸不到頭腦,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其實,正是在這"可是……不過……"詞語的掩護下,發生着巨大的思想飛躍。

一口奇怪"霍金語",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愛因斯坦"

非常巧合的是,斯蒂芬也有這個語言習慣,總是支支吾吾說不清楚,也許他自己大腦裡很是清晰,可是聽的人就滿臉驚愕,不知他嘀咕一些什麼。

也正是因為斯蒂芬有這個十分明顯的毛病,是以有少數老師和同學都把他看作是一個"傻瓜",認為他将來不大可能有什麼出息;但也有一些明智的老師和同學,被斯蒂芬罕見的智力所震撼,是以有人給他取了一個了不起的綽号:"愛因斯坦"。

為此,在斯蒂芬14歲那年,兩個同學對斯蒂芬有着截然不同的評價,一個人認為他永遠不會成才,而另一個則認為他必然鑄就恢宏的業績。為此,兩個人還打了一個賭,賭資是一袋糖果。

後來,等到斯蒂芬成名後,在賭注中赢了的人并沒有得到他應該得到的一袋糖果,但他對賭輸了的人聲明:"你可欠了我的一袋糖,别忘了!"

雖然斯蒂芬在聖奧爾本斯學校讀書期間,說起話來被大家嘲笑是"霍金語",但這并不影響同學們對他的好感,因為他總是會做一些讓大家大為吃驚的事情,赢得同學們的關注。

一口奇怪"霍金語",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愛因斯坦"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内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