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口奇怪"霍金语",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爱因斯坦"

作者:意达昌兴青少成长频道
一口奇怪"霍金语",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爱因斯坦"

或许每一个天才少年在学校中都会有不一样的一些表现,就像斯蒂芬·霍金一样,当他进入学校后,典型的"霍金语"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可是无人知晓,正是这样一个连说话都吞吞吐吐的人,最后却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在霍金8岁那年,他们一家人搬到圣奥尔本斯居住。斯蒂芬因此到拉德莱特的预备学校上了一年学,然后参加了一种测验孩子智力的"十一加"考试,在这次考试中,他通过了就可以获得受国家教育的资格,并且获得了到圣奥尔本斯公立学校免费就读的机会。

虽然斯蒂芬考得很好,但是他的父亲却希望他考进威斯敏斯特学校,因为在弗兰克看来,只有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才更有可能取得未来事业的成功。

一口奇怪"霍金语",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爱因斯坦"

弗兰克的观点,是持之有据的。因为当时,大多数的英国议员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些在英国广播公司、大学和军队里担任高级职位的人也都接受过私立学校的教育。由于弗兰克本人曾经在一所学校背景不大好的小型私立学校中念书,他隐隐约约感到别人对他多少有些偏见。

这让弗兰克一度觉得是因为他父母的经济力量有限,妨碍了他在事业上的发展。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大儿子也重走他的路。所以他决定,一定要把斯蒂芬送到国内最好的学校去念书。后来,他选中了威斯敏斯持学校,这在英国是一所非常出名的私立学校。

但是,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是,仅仅靠一位科学家的收入是读不起这所学校的,因为它的学费太昂贵。这就需要斯蒂芬在进校考试时取得优秀的成绩,获得奖学金,这样就可以全部或部分免去学费。

一口奇怪"霍金语",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爱因斯坦"

在弗兰克看来,斯蒂芬天资不错,很有希望获得奖学金。

但是弗兰克失望了,这并不是因为斯蒂芬考得不好,而是恰好在考试那几天他生病了,这导致他根本没能应考。因此弗兰克只好把斯蒂芬送到圣奥尔本斯当地的一所著名的私立教会学校——圣奥尔本斯学校。

本来弗兰克为儿子没能进入威斯敏斯特学校而倍感懊悔,但是后来发现圣奥尔本斯学校的教学还是很有成绩的。斯蒂芬在圣奥尔本斯学校也收获到了很多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在圣奥尔本斯学校,斯蒂芬讲的一口奇怪的"霍金语"。这让大家很不习惯。其实,霍金家的人在讲话时,稍微都会有一些口吃,别人常常不知道他们在表达什么,只感到他们说话结巴,显得十分笨拙和费力,不过有一些人会认为,这种说话方式正是因为他们绝顶聪明,所以使得他们的言语跟不上他们极其活跃而敏锐的思想。

纵观一些名人的说话特点惯,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尼耳斯·玻尔也有这个毛病,玻尔讲话总是不断地说"可是……不过……"让别人感觉摸不到头脑,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其实,正是在这"可是……不过……"词语的掩护下,发生着巨大的思想飞跃。

一口奇怪"霍金语",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爱因斯坦"

非常巧合的是,斯蒂芬也有这个语言习惯,总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也许他自己大脑里很是清晰,可是听的人就满脸惊愕,不知他嘀咕一些什么。

也正是因为斯蒂芬有这个十分明显的毛病,所以有少数老师和同学都把他看作是一个"傻瓜",认为他将来不大可能有什么出息;但也有一些明智的老师和同学,被斯蒂芬罕见的智力所震撼,因此有人给他取了一个了不起的绰号:"爱因斯坦"。

为此,在斯蒂芬14岁那年,两个同学对斯蒂芬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人认为他永远不会成才,而另一个则认为他必然铸就恢宏的业绩。为此,两个人还打了一个赌,赌资是一袋糖果。

后来,等到斯蒂芬成名后,在赌注中赢了的人并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一袋糖果,但他对赌输了的人声明:"你可欠了我的一袋糖,别忘了!"

虽然斯蒂芬在圣奥尔本斯学校读书期间,说起话来被大家嘲笑是"霍金语",但这并不影响同学们对他的好感,因为他总是会做一些让大家大为吃惊的事情,赢得同学们的关注。

一口奇怪"霍金语",有人叫他"傻瓜",但也有人看出他是"爱因斯坦"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