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匈奴的大首領為何稱為“單于”,他的老婆又有着怎樣的稱呼?

作者:塞北書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

王,曾經是華夏族大首領的專稱。譬如,寵愛妲己的商纣王,還有寵愛褒姒的周幽王。荒淫無道的王,漸漸失去了神聖的光環。到了戰國時期,周王的權威更加走低,齊、楚、燕、韓、趙、魏、秦,諸侯們逐鹿中原,年年征戰,人人稱王。

那個時候,匈奴開始崛起于如今的蒙古高原,與燕、趙、秦三國相鄰。

是以,司馬遷大師在《史記•匈奴列傳》裡提到:“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這大概是“匈奴”登上中國正史的開篇。

對于這個性情粗野且樂于搶掠的鄰居,三國都感到頭痛,用如今流行的四川話來講,就是很有些“打腦殼”。于是,便在邊境築起了長長的城牆,阻攔匈奴的馬蹄。

鄰居的這種小氣做法,匈奴大首領肯定是感受不爽的,依着草原民族的犟脾氣,硬是要抗衡到底的。

首先,要有一個氣勢壓過“王”的稱号,震懾四方,唯我獨尊。

司馬遷大師的《史記•匈奴列傳》講到了匈奴大首領的稱号——“單于”,據後人考證,“單于”應該讀為“chán yú”。

班固先生在《漢書•匈奴列傳》裡有着更為詳細的論述,匈奴稱其大首領為“撐犁孤塗單于”。接着,又作了一番解釋:“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似乎,可以将其稱為“統領四方的天子”吧。

匈奴的大首領為何稱為“單于”,他的老婆又有着怎樣的稱呼?

“單于天降”瓦當(藏于標頭博物館)

人,總是要婚配的。有了王,就要有王後;有了皇帝,也要有皇後。匈奴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卻有着自己的語言,單于的老婆,不是稱為“單于後”,而是叫作“阏氏”。

唐代有位司馬貞,位列“宏文館學士”,寫了一部《史記索隐》(30卷),對于《史記》内容進行了更深更廣的梳理與注釋。這位司馬先生和他的書,被曆史學界給予了極高的贊譽:該書音義并重,注文翔實,對疏誤缺略補正頗多,具有極高的史學研究價值,與南朝時期的宋國裴骃的《史記集解》、唐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合稱“史記三家注”。

匈奴的大首領為何稱為“單于”,他的老婆又有着怎樣的稱呼?

匈奴鷹頂金冠(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有了如此的盛名,司馬貞便被後世譽為“小司馬”。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司馬遷的後裔,我是不太清楚的,留給有心人去考證吧。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

在《史記索隐》裡,司馬貞表示:“阏氏”的稱謂,是說她可愛如“胭脂”。這個稱呼實在不錯,恰恰中了女人愛美,且愛聽贊美的小心思。于是,不難知道,“阏氏”的讀音,就是“yān zhī”了。

史書記載,最先出場的匈奴大首領是頭曼單于,他打拼江山很有一套,曾擾得秦始皇心煩意亂。可惜,許多英雄的江山,卻因美人而丢。頭曼單于也沒有逃脫這個魔咒,終因阏氏而亂了陣腳,被親生兒子射成了刺猬。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