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葉,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被稱為著名的“李約瑟之問”。
中國古代有着輝煌的科技成就,在數學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一點集中反映在秦九韶所著的數學巨著《九章算術》。

不同于西方數學的理論體系,秦九韶的數學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的數學,從名字也可以看出,《九章算術》強調的是算,内容也以應用為主,涵蓋了天文、星象、曆律、測候,河道、水利、建築、運輸,各種幾何圖形和體積,錢谷、賦役、市場、牙厘的計算和互易等各個方面,被譽為“算中寶典”。
《數書九章》是秦九韶在1244-1247年為母親守孝期間完成的,共有9章18卷,超過二十萬字。題目分為9類:大衍類、天時類、田域類、測望類、賦役類、錢谷類、營建類、軍旅類、市物類,每類9題,共81題,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的大衍求一術(中國剩餘定理)、三斜求積術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數值求法)是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頁,對後世數學發展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秦九韶(1208年-1268年),南宋著名數學家,與李冶、楊輝、朱世傑并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漢族,祖籍河南範縣,1208年生于資陽市安嶽縣,曆任瓊州知府、司農丞,後遭貶,1268年2月卒于梅州任所。他最高做到大約相當于局級的官職。
安嶽縣秦九韶紀念館
安嶽縣秦九韶廣場
近代西方科學史界,中國古代數學家中唯有秦九韶享有盛名。秦九韶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系統地總結和發展了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和一次同餘組解法,提出了相當完備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達到了當時世界數學的最高水準。“大衍求一術”比1801年高斯建立的同餘理論早了五百多年,被稱贊為“中國剩餘定理。”。
将其數學研究“以拟于用”和“探隐知原”有機結合,服務于國家、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的起始之地。秦九韶“數數之傳,以實為體”和“數與道非二本也”的經典論斷,就是在于此曆練的結晶演繹與升華。
美國著名科學史家薩頓稱秦九韶:“他那個民族、他那個時代,并且确實也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清代著名數學家陸心源稱贊說:“秦九韶能于舉世不談算法之時,講求絕學,不可謂非豪傑之士。” 德國著名數學史家m.康托爾高度評價了大衍求一術,他稱贊發現這一算法的中國數學家是“最幸運的天才”。
文獻記錄中的秦九韶,天資聰穎又敢于創新,是公認的“偉大的數學家”,但在生活方面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一個版本中的他,關心國計民生,體察民間疾苦,主張施仁政,支援和參與抗金、抗蒙;另一個版本中的他,多才多藝,但又熱衷于做官且利欲熏心,驕奢淫逸。
秦九韶出身于官宦人家。祖父秦臻舜紹興三十年進士及第,父親秦季槱曾任巴中太守,後因叛亂逃到南宋都城臨安,擔任工部郎中和秘書少監等官職。祖母和母親也都是大家閨秀。
秦九韶天資聰穎,更在父親的幫助下,閱讀了大量的古典書籍,結識了通曉天文曆法、算數、建築等各方面知識的人才,學習了詩詞歌賦等内容,并且會騎馬、射箭、舞劍、踢蹴鞠,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
“九韶愚陋,不閑于藝。然早歲侍親中都,因得訪習于太史,又嘗從隐君子受數學。”-《數書九章》序
1225年,他随父親前往潼川(今四川三台縣),因為元軍屢屢侵犯邊界,南宋朝廷在各地建立了民間武裝。通武知兵的秦九韶擔任了民間武裝的首領,維護地方治安。
1236年,元兵攻入四川,潼川已難以安居,于是他再度出川東下,先後擔任過蕲州(今湖北蕲春)通判及和州(今安徽和縣)守,最後定居湖州(今浙江吳興)。
1261年七月,秦九韶任梅州(今廣東梅州)軍州事。
1268年三月卒于梅州。
惡版本的秦九韶
在湖州任職期間,也是他被诟病最多的地方,主要可見于周密的《癸辛雜識續集》和劉克莊文集中的《繳秦九韶知臨江軍奏狀》。
“到郡(瓊州)僅百日許,郡人莫不厭其貪暴,作卒哭歌以快其去”-劉克莊 “不仁,不義,不孝,不廉之人”-劉克莊 “至郡數月,罷歸,所攜甚富”-周密
在這些記錄中,秦九韶利欲熏心,睚眦必報,心狠手辣,魚肉百姓,聲名狼藉,驕奢淫逸,對于權力和做官有着超乎意料的追求和不擇手段。
斂收錢财方面,利用職務便利低價買入食鹽,高價強行賣給百姓,從中牟取暴利。
生活享受方面,生活奢華,用度無算,不僅給自己建了一座非常豪華的别院,還另起屋舍專門養一些歌姬。
心狠手辣方面,他得知自己下屬的兒子痛罵自己。他便設計出了三種殺人方案(毒死,用劍刺死,用水溺死)給屬下,讓他殺自己的兒子。手下自然不肯,但又迫于秦九昭的官威,隻能趁半夜和他兒子悄悄亡命天涯了。
睚眦必報方面,他和姬妾在庭院中戲耍時,被家裡打水的仆人不小心撞見。他覺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便僞造了證據告仆人偷盜。湖州的地方官在調查清楚事實後,發現并非如此,便沒有按照秦九韶的要求處理仆人。秦九韶恨透了這個地方官,便自己研制毒藥,想毒死這個地方官,幸運的是都沒有得逞。
善版本的秦九韶
在善的版本中,他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人:從不避世免禍,英勇抗敵、打擊不法商賈、豪強劣紳、治理水患、以自己的知識服務于國家、社會與人民。
1236年11月,元兵進犯蕲州,知州張可大棄城去,出任蕲州通判不足一年的秦九韶帶領戍城将士配合孟珙收回蕲州,調整布防,整肅軍紀,将49名通敵叛逆者斬首。
1237年7月,秦九韶主政和州軍州事,整治不法商販及各路豪強劣紳,打擊欺行霸市,保障百姓的日常生活。
1238年6月,辭去和州職務,到了臨安西溪河畔,為友善市民修建了西溪橋。
1256年,受吳潛的邀請治理它山堰(它與都江堰、鄭國渠、靈渠合稱中國古代四大著名水利工程),阻止了海水倒灌它山堰水系,保證群眾飲水。
善惡評價皆有因
十九世紀後,著名數學史家焦循、郁松年、陸心源、吳文俊、郭書春、周瀚光等,根據曆史材料重新進行論證,秦九韶的千古奇冤才得到澄清。他不僅是一個在數學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做出了卓絕的貢獻的數學家,也是一個抵抗外敵、關注民生的正直官吏。
秦九韶的惡評主要源于他所處的時代環境。他一生處于宋朝戰争頻繁時期,宋金、宋蒙之間戰争不斷,南宋也趨于滅亡。秦九韶生活極不安定,但他又不甘寂寞。
在國難當頭與亂世中,在政治腐敗與黑暗之時,南宋統治集團的内部鬥争集中在投降派賈似道與抗戰派吳潛之間。秦九韶屬于抗戰派吳潛集團。後來,賈似道掌握了軍政大權,吳潛被罷官貶逐,秦九韶作為吳潛黨人受到牽連。
對同一件事情,不同階層或不同集團的人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周密和劉克莊同屬賈似道一派,與秦九韶是政敵。而政敵的指責,是不能輕易相信的。
以政敵的記錄作為評判一個人的依據,缺乏客觀性、公正性。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我們甯可存疑,而不必貿然相信其說。
在曆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秦九韶就是中國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他對于數學的貢獻是巨大而不可磨滅的。他所創作的《數學九章》,不僅僅被世界所認可,也成為了曆史學家研究南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重要參考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