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作者:封面新聞

視訊加載中...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徐語楊

不管窗外是白雪飛舞的嚴冬,還是翠葉紅花的陽春,馬老大部分時間都在成都家中的書房裡伏案。寫書法,看報紙,寫點什麼。雖已進入107歲,但他的精神依然活躍。也會遇到病魔的攻擊,也經受衰老的催逼,但這都沒有抵擋他對世界一如既往的探索和追求。“一個生命奇迹”,每一個走近馬老的人,無不被他旺盛的生命力所感動。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2021年3月底的一天,穿着格子襯衫的馬老,精神矍铄,見到前來探訪的封面新聞記者,笑呵呵地說,“今年十月在北京舉辦的第十次作代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很想去參加,順帶見見許久沒見的老朋友們。”雖然視力和聽力都受到年齡的影響,看書需要戴眼鏡,手拿老花鏡,但他整個人精氣神很足,握手時能感到其溫暖、有力。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好友相契

與封面新聞記者一同前往探訪的還有馬老的多年好友、作家李緻。每年到臘月初三,馬老生日這天,李緻、王火等幾位至交好友,都會跟馬老聚會“打平夥”吃飯。2021年馬老的生日,因為疫情防控,一年一度的聚會取消了,但92歲的李緻和其他幾位朋友,還是前往馬老家中,為馬老慶生。李緻身體還比較硬朗。今年97歲的王火,身體就稍弱些,因為心髒有恙入院治療未能前來。老朋友每次前往探視馬老,都是上午。9點過,便準時出現在馬老家中。“我拜訪馬老,時間一向掌握得不錯。因為馬老年紀大了,不能打擾他太多。一般我去拜訪他,待上一個小時就走。”李緻說。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馬老與李緻

幾年前,李緻遷新居,馬老給他寫了一幅書法對聯,“一世清貧雙手潔,平生誇富滿樓書。”看到李緻,馬老想起這幅對聯,跟李緻說他又重寫了一幅,将其中“一生清貧雙手潔”改為“一世安貧多至友”。他耐心跟李緻解釋為何要改,“一世清貧雙手潔”中“清”和“潔”意思相近,犯了“合掌”之忌。撰寫對聯,講究當用有限的文字,表達盡量豐富的内容。一聯中對仗的出句和對句,如果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稱為“合掌”。解釋完,還多次征求李緻的意見“你看行不行?”李緻回答說,好,很好,感謝馬老!馬老如此精益求精,謙虛謹慎,也讓李緻非常感動敬佩。

1915年1月,馬識途出生在重慶忠縣長江邊上的“馬家大院”,緊鄰石寶寨,那是一座四角頭大院。馬識途父親馬玉之曾任洪雅縣、大邑縣縣長,忠縣團練局長、縣參議長。幼年的馬識途在本家祠堂辦的私塾讀古書,習國文,深受傳統文化浸染。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遵“本家子弟十六必須出峽”的教誨,馬識途被父親馬玉之“攆出”三峽,出夔門,到北平求學,尋求立身救國之道。當時才16歲的馬識途,在日記中寫下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自勉。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峥嵘歲月去,和平年代來。安度晚年的馬老, 穿越漫長的歲月,将他青壯年時代未能完成的文字研究,書法愛好,傳統詩詞,都一一再續。

憑借自己強大的記憶力,将70多年前在西南聯大讀書時聽唐蘭老師講《說文解字》的筆記,再加上自己的了解,整理成一本書 《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除了研究中國文字,尤其是甲骨文的演變,書法也是馬老另外一個心頭好。馬老曾于2005年、2014年、2018年三次受邀前往北京舉辦個人書法展,口碑甚高。其中2018年10月那次展覽,當時已進入104歲高齡的馬老還乘坐火車赴京出席。2021年6月,馬老還将在重慶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的個人書法展。馬老說,“如果身體情況允許,我也想去現場。”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待續之作

雖然馬老多次強調,自己的職業是革命家,文學寫作是業餘。但其實他在文學上一直有不俗的追求。馬識途的文學創作之路,早在西南聯大時期就已經開始。之後,因為革命需要,他暫停了文學夢。1959 年,《四川文學》主編、作家沙汀找到馬識途,約寫了關于建國十周年的文章《老三姐》,發表後,《人民文學》轉載,自此才重續他的文學創作之路。之後他寫出大量優秀的作品,尤其是《夜譚十記》系列,被讀者和評論家都給予好評。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2020年7月5日,馬識途釋出《封筆告白》,宣告從此不再創作。但其實馬老心中依然有故事,有未完的寫作心願。在這次采訪中,馬老就提到他未完成的一部作品。事情還要從1961年說起,馬識途的諷刺小說《最有辦法的人》,被時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的作家陳白塵,拿去在《人民文學》上發了頭條。被茅盾看到了,說諷刺小說本來是文學的重要部分,大家不願寫,現在開始有人寫了。改革開放後,馬識途再次遇到陳白塵。陳白塵問他,“你寫的那個“最有辦法的人”,現在怎麼樣了?”馬識途回答說,“當然更有辦法了。”陳白塵說,那好啊,你把“更有辦法的人”寫成一本書。我給你做一個計劃:最沒有辦法的人,沒有辦法的人,少有辦法的人,真有辦法的人,最有辦法的人, 五章, 一章一章的寫,寫成“有辦法”世家。

可是從事行政工作的馬老,公務繁忙,“我哪有功夫完成啊。是以隻發表了《最有辦法的人》第一篇。”提到此事,馬老的語氣中難掩遺憾,“當時還顧慮一個問題在于,這個系列設定是諷刺小說。如果寫到“真有辦法的人”,那是真真值得佩服的人,諷刺不得。是以我寫到七八萬字就放下了。最近我女兒幫我在電腦上找到了這個稿子的一部分。其實我一直想完成它。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我很想把特殊年代遇到的一些人的經曆和自己與他們的交往寫出來,想寫改革開放的那一批,真正幫助中國變得繁榮富強的人,他們是真有辦法的人。 ”

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曾說,“馬老是一個非常寬闊的作家。子彈在龍門陣中飛了一百年,到現在也依然充滿活力,充滿力量。”在他看來,雖然馬老已宣布封筆,但他知道馬老還有故事沒有寫出來,“我相信馬老還是會繼續寫,因為他的槍裡還有子彈,總要打出去。讓我們期待馬老還能寫出新的好作品。”

名人堂·師說丨馬識途②:宣布“封筆”後,内心依然有寫作夢 最想寫“真有辦法的人”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