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期)
《雍正王朝》中一直跟随雍正帝左右的大将軍年羹堯,一輩子要強不服輸,面對雍正帝的一再貶黜,仍然放手一搏,不肯認輸,死死扛着!可是為什麼扛到最後,還沒有見到聖旨時跟一個小牧童下棋故意輸給他?這個舉動的背後意味着什麼?
本期話題:年羹堯一輩子要強不服輸,為什麼臨死前下棋時故意輸給了小牧童?

一、
在真實的曆史中,我們知道,年羹堯并不是雍正潛邸時的包衣奴才,李衛也不是小混混,邬思道更不是雍正帝的幕僚。他們一個是康熙年間的進士,一個是花錢買的官,另一個則是田文鏡的幕僚!
而且不管是真實曆史中,還是《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這三個人的命運卻又截然不同,在《雍正王朝》中,隻有李衛官運一直昌盛,年羹堯丢了性命,邬思道不知所蹤。
我們接上期的話題,單提年羹堯,前面也提到了,年羹堯人生的轉折點其實并不是當上了年大将軍,而是在他主導“江夏鎮慘案”的時候就開始了。
在回答題目提到的問題之前,我們先說一下雍正帝為什麼要一再貶年羹堯?而年羹堯又為什麼一直不認輸?
雍正帝處理年羹堯根本就不是因為群臣的奏折,而是他本來就打算處理年羹堯,群臣的奏折隻不過是他的一個台階而已!
如果大家和老八胤禩一樣以為群臣可以左右皇帝的決策,那就大錯特錯了,還記得後面的清流彈劾田文鏡事件嗎?
雍正帝可以砍了幾個上書的清流腦袋哦!
是以,群臣的奏折最多起到導火索的作用,真正引燃的隻是雍正帝心中的炸藥而已。
那麼,年羹堯到底做的哪幾件事讓雍正帝感受到了心寒,心中充滿了炸藥呢?
二、
在老四胤禛還沒有當上雍正帝的時候,年羹堯就已經做了幾件讓胤禛心寒的事情了:
比如年羹堯巴結老八胤禩,給張廷玉送禮,私藏江夏鎮财産,一方面向老四胤禛表忠心,一方面又多手準備。對手下人義字當先,要麼站隊效忠,要麼金錢開路,總之無所不用其極,想讓主子知道的,花再多錢,再多心思也要告訴主子,不想讓主子知道的事,就是跪死在院子裡,也半個字不吐。
這種私下裡小算盤打的啪啪響的人,早就讓老四胤禛心中不爽了,後來要不是實在無人可用(老十三身體實在扛不住,不然肯定老十三當西北大将軍),肯定不會用年羹堯的。
可是當上了大将軍的年羹堯,還是不收斂,因為打了大勝仗,自以為對國家有恩,對皇帝有恩,對愛新覺羅有恩,再加上跟雍正帝的幾層親密關系,更加有持無恐,肆無忌憚,最終惹惱了雍正帝:
首先年羹堯在西北那裡飛揚跋扈就不必說了,花錢如流水,根本不在乎财政困難。再比如亂殺官員,為了殺不服他的大将富甯安,甯犧牲了他的軍隊。都說糧草是打仗的基礎,供應糧草的官員是恩人,可是他連這個都殺。而且心狠手辣,雍正帝派了老九跟二十個大内侍衛過去,也很快被年收編了!當然,這些雍正帝都可以原諒,眼不見心不煩,隻要能打赢仗就行。
真正的不滿在于年羹堯回朝後對待雍正帝的态度上。
年羹堯趾高氣昂的坐在雍正帝面前,尤其是面對将士時,說了一句“卸甲”讓雍正帝大為吃驚!
雍正帝把黃馬褂披在了年羹堯身上,并且參觀豐台大營時,雍正帝下達的指令,将士們一個都不聽,年羹堯驕傲的說他的軍隊:
“隻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
這就動了雍正帝的底線了,回到後宮後,他氣得不停的跟年羹堯的妹妹年妃說着:
“卸甲!卸甲!卸甲!”
三、
當然,雍正帝也并不是一定非殺了年羹堯,因為他不停地問身邊的人:
“年羹堯真的該死嗎?”
這就可以看出,雍正帝真正想要的是年羹堯的服軟,以及改變。也就是說,年羹堯的臭脾氣雍正帝可以接受,對别人趾高氣昂也可以接受,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要不把你的這個主子不放在眼裡!
要知道,雍正帝重用的大臣,跟他脾氣相投的,基本都是另類:
老十三說好聽點是俠義當先,難聽點就是傻;田文鏡也是一樣,一根筋走到底,人際關系處理的極差;李衛也是一個二愣子,哪有張嘴閉嘴就是髒話,跑進刑部大牢赤膊打人的?還有那個孫嘉誠,簡直就是倔驢一頭,雍正帝隻不過随便說說讓他知難而退就行,他竟然真的傻啦吧唧的去求雨了;還有那個劉莫林,要換現在,早就因作風問題處理了!
是以,年羹堯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他的特立獨行,而在于他有沒有在心中把雍正帝當主子?
年羹堯明白這一點嗎?
他又不傻,他當然明白了,他之是以走到現在這一步,完全是雍正帝寵的:
老四胤禛還不是親王的時候,去南方赈災,年羹堯就委婉的提出,想回京任職,胤禛一拍腦袋,準了!
後來又放年羹堯去四川任職,他還提出帶走李衛(雖然是老四胤禛設的一計,但從年羹堯來看,就是自己的面子),主子也是準了。
年羹堯來了個血洗江夏鎮,夠過分了,結果老四胤禛又是一句話打發了:
“出了再大的事,我給你兜着!”
再到後來年羹堯任大将軍,又搞什麼“年選”,雍正帝幾乎都是有求必應,一概恩準。
這就是造成年羹堯得寸進尺的原因,但凡有一件事,雍正帝能制止一下,就像對待李衛夜見失足婦女一樣教訓一番,年羹堯也不至于到達最後的地步!
四、
年羹堯被貶後,他并不認為這是雍正帝對他的警告,他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尋求關注!
是以,他才吃飯講究,睡覺要翻牌,當然後來他不忘把妻子和孩子送走,因為他知道,他最後的籌碼就剩下他跟雍正帝的恩情了。
有人不了解,雍正帝既然要殺他,為什麼不直接殺了他,偏偏要一貶再貶,最後才殺?
其實年羹堯的跟班師爺說出了真相,他讓年羹堯去向皇帝認個錯,可是年羹堯還想拿着黃馬褂再賭一次。
他賭的正是他跟雍正帝的感情!
其實他根本就不了解雍正帝,他以為雍正帝就是一個過河拆橋,見利忘義的人,其實并不是!
直到他穿着黃馬褂跟小牧童下棋的時候,他才突然意識到,原來他并不是跟雍正帝在下棋,他真正的下棋對手其實是百官。他其實代表的并不是大将軍,他代表的是雍正帝的“火耗歸公”政策,百官反對的也并不是他這個人,更多的是反對“火耗歸公”,就跟李衛推行的“攤丁入畝”和田文鏡推行的“士紳一體納糧”一樣的。
從雍正帝力保李衛和田文鏡就可以看出,其實他也在力保年羹堯!
原來背後要處死他的并不是雍正帝,隻是他醒悟的太遲了,即使皇帝有心,此時也以無力了。
最後,年羹堯輸給了小牧童,也代表着他敗給了百官!
他剛剛輸給小牧童,李衛就站在了他身後,随帶的還有小翠做的菜,最懂年羹堯的可能隻剩下李衛了。他成功地消磨了年羹堯最後的一點驕傲!
随後年羹堯看完聖旨後,大哭着把代表主仆情義的串珠讓李衛還給皇上,自己從容赴死……
此時伴随着年羹堯的死,畫外音再次響起牧童的歌聲:
“牛兒牛兒為誰忙喲,忙完春耕忙秋糧,風霜雨雪它不怕,搖着鈴兒走四方……”
年羹堯争了一輩子,最後通過輸給小牧童也不想輸給雍正帝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時也印證了一句詩: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曾當初莫相識。”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上期回顧: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志在皇位,為什麼不接赈災和追債這兩個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