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為他做3件事:題寫碑文、報仇、照顧他的女兒

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戰友之間的友誼格外真摯,在那個無比黑暗的時代,溫暖了人們的心。現代人雖然擁有無比優越的生活條件,精神卻越發空虛,肝膽相照的友情難再尋覓。

踏入曆史長河,閱讀革命故事,讓我們再次領略他們之間的真摯友情,現在來講講彭德懷和左權。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為他做3件事:題寫碑文、報仇、照顧他的女兒

彭德懷和左權同為湖南人。彭德懷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左權小彭德懷七歲,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

兩人之前并無交集,彭德懷18歲入伍,在戰場上練就了過硬的實戰本領。左權則學習多年,曾就讀于伏龍芝軍事學校,也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擁有大量軍事理論知識。因為相同的革命理念,他們成為了戰友,一文一武,從此成為了戰場上的好搭檔。

日常生活中,他們也互相照顧,左權愛抽煙,彭德懷每得好煙,便私留下來,偷偷給左權拿過去。彭德懷胃不好,左權便有意撿菜裡的辣椒吃,留下魚肉給彭德懷。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為他做3件事:題寫碑文、報仇、照顧他的女兒

1940年5月,左權女兒出生,彭德懷與夫人前去看望。想到左權駐紮地為太行山太北區,彭德懷便提議給孩子取名左太北。這個名字非常有意義,左權和妻子劉志蘭很滿意。

打仗時,左權是個無比堅強的硬漢,而每當面對妻女,左權卻無比柔情,有了女兒之後尤其如此。

孩子小時候,得空他就為孩子洗尿布。不在身邊時,也常惦念孩子,時常買些小禮物,托人捎給女兒。有一次,他買了一些花布給,想着讓妻子給女兒做身漂亮衣裳,卻不慎遺失。在給妻子的信裡,提到這件事時,他無比遺憾,這樣寫道:“可惜了那幾張布,還挺好看,想着你替小北做成衣服後,滿可以讓她漂亮一下,卻都丢掉了,想來甚是可惜。

幸福的時光沒能持續太久,小北兩歲時,左權便犧牲了。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為他做3件事:題寫碑文、報仇、照顧他的女兒

那是1942年,百團大戰中日軍失利,他們惱羞成怒,集結全部兵力,共計三萬餘人,對太行山地區發動圍剿。當時,太行地區我軍總計隻有數千人,力量懸殊,無法正面與之抗衡。

面對突發的緊急狀況,彭德懷和左權連夜商讨,作出如下安排:彭德懷分散敵軍注意力,左權帶兵突圍。

計劃進行得非常順利,左權帶領大部隊成功轉移。敵軍圍剿不成,氣急敗壞,又加重了兵力。

見此情景,左權勸說彭德懷馬上轉移,彭德懷卻堅持戰鬥。兩人為此竟吵了起來,無奈之下,彭德懷帶兵突圍出去了,左權卻犧牲了。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為他做3件事:題寫碑文、報仇、照顧他的女兒

多年以後,軍事專家分析,叢林地區地勢複雜,草木茂盛,左權如果能及時隐藏起來,也不會犧牲。隻是因為怕大家迷路,他親自指揮,這才暴露了自身,成為了敵軍的攻擊目标。

得知好友犧牲的消息,彭德懷痛不欲生,暗自下定決心,要為左權報仇。

終于等來了這個機會,1942年12月,他得知,殺死左權的“益子挺進隊”,将要到祁縣參加慶功會。

這是個好機會,但祁縣僞軍衆多,下手不容易。經過反複思考,彭德懷想出了完美計策。首先,他挑選了30名戰士組成了特别部隊,并嚴格訓練。

到了那天,戰士們化妝為平民,混進了祁縣,來到了鬼子慶功的德興飯莊。等到鬼子酒足飯飽,喝得昏昏沉沉之時,戰士們一齊動手,将他們悉數斬殺,為左權報了仇。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為他做3件事:題寫碑文、報仇、照顧他的女兒

1948年,左權去世六年後,劉志蘭再婚了。不久之後,劉志蘭要随丈夫到標頭生活,不友善攜帶女兒,便把左太北托付彭德懷照料。從這之後,彭德懷就成了左太北的幹爹,小姑娘常稱他為“彭爸爸”。

在彭德懷的細心照料下,左太北茁壯成長,幾年之後,她考上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彭德懷頗感欣慰,總算是對老友左權有個交代了。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為他做3件事:題寫碑文、報仇、照顧他的女兒

彭德懷對左權,雖不是親兄弟,卻比親兄弟更親。在他去世後,彭德懷為他報仇,養育女兒,讓這份友情持續了一輩子,如此深情重義,不能不讓人動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