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代數曲面上有一個著名的不等式,反映了曲面纖維化的相對不變量之間的關系,這個不等式被稱為肖剛不等式,由肖剛于1990年前後提出,直到2013年才被北京大學國際數學中心的許晨陽教授及其合作者推廣到高維,在此之前一直沒人能夠超越。
肖剛主要從事代數曲面的研究工作,在代數曲面的纖維化、高次典範除子、曲面自同構群等方面有着傑出的貢獻,被公認為少數的天才型數學家之一,被同行稱作代數幾何的白馬王子。
1951年,肖剛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是我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研究所學生,以國中學曆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破格提前錄取。20世紀80年代在法國巴黎第11大學受代數幾何學大師raynaud和beauville共同培養獲得博士學位,是現代代數幾何學領袖格羅滕迪克的再傳弟子。随後肖剛回國,在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任教。
盡管身為海歸博士,同時成績斐然,肖剛在華東師大任教期間,也從未提出過在生活、職稱、評獎等待遇上的任何要求。他淡泊名利,卻以培養我國第一批代數幾何學家為己任。在其培養的碩士和博士生中,至今已有3位獲得傑出青年基金,2位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逐漸形成了北方以北大和中科院為依托,南方以華東師大為依托的代數幾何學南、北兩個根據地。毫不誇張地說,肖剛是我國代數幾何學的開拓者和引路人。
肖剛的興趣不僅僅在代數幾何上,更拓展到了語言、電子、計算機甚至太陽能領域。他認為,學法語每天該背1000個單詞。他曾創下在兩周内熟記法語5000個單詞,并聽懂法語電台70%内容的記錄,其法語水準就連其法國的導師和同僚都大為贊賞。早在上世界七十年代,肖剛就自學無線電技術,并組裝收音機、電視機,甚至發明了高靈敏度半導體電表,和袖珍式半導體示波器。在1992年10月後,肖剛赴法國尼斯大學任教,在尼斯大學任教期間,設計了考評測試系統,該系統在法國一直沿用至今。肖剛甚至還在太陽能領域頗有建樹,緻力于建造具有高成本效益的太陽能接收器,曾撰寫30多頁的教材,設計出以每平米100歐元左右的造價建造抛物柱面形太陽能接受器,甚至還親自動手建造了一平米左右的樣機用作教材示意圖。
肖剛一直堅持“多做少說”,這在他的學術生涯中表現得淋漓盡緻。2014年6月27日,肖剛不幸去世,國内外代數幾何學界受到強烈震動。先生雖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學術卓越、淡泊名利、務實實踐、積極培養後輩、愛好廣泛等諸多品質,為後世學者提供了典範,更值得當代基礎學科的莘莘學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