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莫孤煙
1955年,十位将領被授予時,包括海軍上将肖金光、公安軍羅瑞清上将、裝甲兵團徐光大上将等。但作為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隻授予了上将軍銜,以至于沒有獲得原來的空軍上将軍銜,但為什麼呢?

1964年7月,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左五)和福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會葉飛(右四)在漳州視察了被擊落的江軍U-2高空偵察機殘骸。
劉亞樓于1929年加入紅軍,不是最年長的資曆,但與1928年紅軍加入羅裡清相比并沒有差多少。十幾歲的劉亞樓在20歲時成為一名營長。有一次,林頓摸了摸自己的頭,對别人說,20歲成為營長,這個小營長就好了。誰知道劉亞樓回答說,你才23歲,不是要當軍長?
劉亞樓在擔任十一師政委委員時年僅22歲,在軍隊服役三年後,成為正規的師級幹部,這在幹部普遍非常年輕的紅軍中也是罕見的。長征期間,劉亞樓擔任紅甲軍紅二師政治委員會的絕對主力,楊成武、耿岩是他的下屬。
1955年授予軍銜時,将軍的标準之一是,紅軍時期最低師級幹部,在朱茅紅軍師級幹部中,蘇瑜、陳偉、黃克成、羅瑞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授予上将軍銜。但這個條件隻是将軍們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的條件,比如李菊奎、擔任紅1師團長的賴傳柱,也是海軍上将的必要條件。是以,從曆史立場來看,劉亞樓授予将軍是沒有錯的。
獎勵看資曆,二看戰争工作。劉亞樓大部分時間都在紅軍當政委,戰争努力自然沒有軍事幹部的亮眼。二戰期間,他早就以為在蘇聯,沒有參加國内的抗日戰争,經曆已經變得一片空白,也影響了人們對他戰争努力的評價。
樓上劉雅
解放戰争是劉亞樓的一段高光時期,作為林氏一直以來的參謀長,不僅提出了很多建議,而且在整軍前線建設中對總部的正規化。不願吹噓的林宇曾經說過,"我的三任參謀長之首一岐劉亞樓",可以看出其儀器的重量程度。
不過,總參謀長畢竟是在做中國軍隊的工作賬目,劉亞樓隻是在與天津的戰鬥中獨自指揮戰鬥,其他時候并沒有單獨站出來,是以和韓先初、徐世友、陳世軒等公認的悍馬一樣,他在戰鬥工作上也沒什麼優勢。與戰地總參謀長李達中将、二戰場參謀長、三洋參謀長張振中中、四戰最後一任參謀長肖克上将不同,劉亞樓上将被授予這樣做的權利。
征服天津的油畫表演
将軍中,蘇瑜和陳偉打了這場仗,黃克成是當時的軍委書記,張雲義是百色起義和新四軍的代表,蕭金光是軍團的政治委員會,解放戰争是東爺的副司令員, 徐海東是紅軍在陝北省的代表,在曆史上作出了特殊貢獻。徐光達、王樹生分别是第二軍、第四軍的代表。與以上八人相比,劉亞樓無法比拟,隻有羅瑞清和譚正能和他做比較。
劉亞樓和羅瑞清的軍事資曆相近,解放戰争是一個團政治委員會,一個是野戰軍參謀長,基本是一級。解放後,羅瑞清擔任公安部部長、公安部隊司令員,劉亞樓的空軍司令員也是級别的。但在解放初期,公安部部長的責任極其重大,作為董事長一方的"大衛兵",羅瑞清是總主席。
劉亞樓、肖金光
東北解放戰争期間,遠野原本在電報的标題中是"林洛坦劉",後來又變成了"林洛劉譚",最後又變成了"林洛劉"。譚政是政治工業幹部,不是單獨作戰的一方戰争,但他也是井岡山下來的,曾經擔任過書記的主席,是政治工業各位将軍的代表。戰年,"重武",參謀長劉亞樓自然可以排在政務部主任前的譚正,平年可以不一樣,譚峥畢竟比劉亞樓多了一顆星。
衆所周知,劉亞樓是林毅的愛意意志,這段關系非同尋常。林毅當軍首的時候,劉亞樓經常跟在周圍,隻要林毅見面說話,帶頭喊口号的永遠是劉亞樓。是以,有傳言說劉亞樓對自己唯一的獎項會有一些不滿,那麼尋找林全檢討。這次從未要求信任林宇親自出馬,向董事長建議,爵位要考慮井岡山的意義,其實委婉地說要加幾個自己的人。
這個傳聞很難說真話,但最終從井岡山的大人物中會是蘇宇、黃克成、譚正、肖金光、羅瑞清5人一樣多,劉亞樓無論如何都不加。
劉亞樓陪同彭某、餘帥、葉帥觀看空軍飛行表演
也有人說,從海軍上将的排名可以看出,劉亞樓絕對不是大個子,因為他隻排在第30位。這種說法不合理,因為海軍上将的軍銜是按照編制順序排列的,基本順序是國防部、總法律顧問、總行政長官、總司令、總司令、訓練總監、軍、軍、大院、軍區、志願軍。國防部副部長肖珂和李達分别排在第1和第2位,志願軍司令員楊勇和政治委員會李志敏分别排在第53位和第54位,這就是原因。
肖可, 劉亞樓, 陳偉, 徐光達
事實上,最初的預判一共有15名将領,除了後來授予的十名将領外,還有張宗森、宋仁差、小可、王震和周春泉5人,劉亞樓、徐世友這些重量級人物都不在其中。不過,如果将軍們能有20個名額,劉亞樓很可能就在其中,畢竟他和蕭金光、羅瑞清、徐光大平級統帥,是井岡山下紅師政委。
可惜的是,将軍人數最終确定為10人,既然劉亞樓不能加,那麼空軍将軍就隻能空缺了。
深入戰争史,發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會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