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作者:新苔米詩刊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詩刊

真知 如樂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再小的個體,也有動人的生命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1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最近看了今日頭條上幾個影評,視訊剪輯加評論的那種,都不錯,有些也是我喜歡的類型,但隻有《茲山魚譜》連着看了兩遍,又有了寫評論的想法。

想過來想過去,最想說的還是它好看的原因,順帶評論其人其事。

我先想到前不久剛讀完的一本書,是美國女作家克裡斯汀·金博爾著的《耕種 食物 愛情》。因為其中一句讓我印象最深的話,這句話是作者站在自傳性故事最後縱觀自己的所作所為總結出來的:當時她已經和名叫馬克的男人結婚,但可能對眼前的農場生活還沒完全适應,甚至也還不完全能接受一個妻子的身份和眼前的這個人,便在婚後一個月借口逃離到某地去出差組稿,在出差的過程中頓悟——逃離逃避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除非你有足夠完善的自我。(大意)

是啊,除非你面對自我,否則一個人走到哪不是痛苦?怎樣選擇會不痛苦?

在有了這個認識之後我們再來看《茲山魚譜》其人其事。

三兄弟出身權貴,名列兩班。因其父的影響,在飽讀詩書尤其是參透陽明心學之後又轉向以天主教為本的西學。在君主專制或者說皇族統治的背景下,由起初的被包容到後來的被打擊:殺戮或放逐。但原本并不是非死不可的,丁若铨和丁若镛作為老大和老三便是臨機應變、現場脫難的,隻有老二,在放逐還是死亡的二難選擇面前,選擇了死。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2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這未必是舍生取義

與其說這是舍生取義,不如說是老二丁若中在衡量放逐的活着和痛快的死去之間的利弊後,主動選擇的後者。

就算他堅持和保持信奉天主,又能在利欲熏心混淆黑白的封建官場得到什麼帶來什麼呢?再說他的犧牲并不能為他的主義增添什麼,在其他兩班權貴們看來,這無非是信仰的差異的問題,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而已,又何必為了堅持某種學問犧牲性命?

從電影後來的描述可以看出,面臨放逐的人生,習慣了怒衣鮮馬的權貴實難承受。就算承受得了物質上的“天上人間”,也未必習得慣精神上的冰火兩重天!劇情中接受現實的丁若铨和丁若镛就在最後分别的那刻直陳心迹,老三丁若镛直言不諱害怕放逐生涯的孤苦寂寞,隻有丁若铨神秘的對他笑了。

3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

對于某些人來說是的,比如丁若中。對于某些人來說未必,比如丁若铨。

如果放得下所謂的榮華富貴、功成名就,四海都可以為家的大丈夫在哪裡不能安心安家呢?

這可以用中國古代的一句士大夫奉為圭臬的名言來闡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裡的“窮”和“達”正是指讀書人的境遇來說的,有人願意追捧你,乃至全天下範圍裡的多數都願意跟随你當然更好,你就順便把天下大事都給兼了;要是沒有人推崇你、宣揚你,你的那一套想法、行事法,理念吃不開,大不了做你自己,哪怕隻在一間陋室裡笑傲江湖又何妨?

看丁若铨的安身立命之法吧。一個窮苦的孤島雖然物質匮乏,但也有不錯的海峽風景;人民生活困頓,哪怕離天朝官府千裡之遠還照樣受朝廷剝削,但也不乏人之本性的天真無邪;人民冥頑愚鈍,不懂詩書,但也有溫柔善良的農婦,還有天資禀異、孺子可教的張昌大(電影主角之一,丁若铨的弟子);即使缺少同道中人,高山流水,文人雅士,但弟子張昌大的海洋生物學知識豐富,可以向他請教。這才有了後來的《茲山魚譜》一書……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生活的形态原本就是真實而熱切,又何必隻拘泥于一種呢?這大約就是一個讀書人、學者應該有的樣子。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追問這個話題,即:我們到底為何而讀書?我想答案便輕而易舉可以得出了,讀書當然可以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進而能實作宏大的理想發出輝煌之光耀徹天下當然更好,但當這些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實作不了時,獨處一隅不為人知又何妨?

讀書還可以讓你即使擁有最少,但卻擁有很多!感受最豐富!這樣出神入化的去安身立命!此之謂真正的讀書人。隻可惜有的人接受不了多樣的人生,比如丁若中,甯肯選擇死也不願去豁達和相信?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4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contracted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電影成功的地方還在于它選擇了一種有意思的人。想想主人公有着這樣盡善盡美的自我,别說隻是荒遠的黑山島了,就是下大牢、做苦役,他也可以憑借強大的心智心力化險為夷、化腐朽為神奇。導演也正是建立在對主人公的深刻了解和同情的基礎上拍攝的,讓我們看到一個博學、多才、有趣的忍辱負重的高貴的靈魂,這便成就了電影最理想的範式——這和前文說的克裡斯汀·金博爾在自傳裡塑造的男主、女主形象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以無論是《耕種 食物 愛情》還是《茲山魚譜》,都好看。

再者,普通人都可以在丁若铨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誰又不是在對生活的最高理想中一點一點掐滅對現實的念想的?誰又不是在幾近絕望的一線之間最終獲得人生的徹悟的?

我們大多數普通人或許沒有讀書人那麼多的書本知識,也沒有出身優越者的才華,但我們原本就在最底層貼近泥土和污垢的地方,我們發生的感情更真切、遭受的壓力更大、經曆的痛苦更多更持久,這些會促使我們去感覺、感受,進而彌補書本知識和技能的不足。悟性和天分好的最終在社會這本無字大書裡成長成才成功,進而在對生活的徹悟上和真正的智者達成同頻、一緻,甚至和他們一樣能安貧樂道、苦中作樂、有所作為……

這在電影中是有所暗示的。這大約也可以算作一個電影好看的理由吧。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作者: 木靈,80後。湖南邵陽人。為了一株蒲公英的信賴。有詩文等在《小說世界》《鄂州文學》《新詩天地》《湖南詩人》《山東詩歌》等刊物上發表。自有寫手工作室:木靈文化。多家媒體簽約作家。

推薦閱讀

談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父親

在上海的日子及其他

生活就是在塵埃處默念、厮守、開花

開學季,我想對女兒說

平鋪千裡秋江,滿載一船明月(談閱讀)

什麼是新底層?(詩歌)

端午紀事:深知身在情長在,怅望潮頭潮水聲

當我來到你身旁……

書評:《伊豆的舞女》|《魔法師的帽子》(童話)|《月亮與六便士》|《黃昏清兵衛》|《當下的力量》|《一個人的朝聖》 | 《白鹿原》| 《秦腔》| 《萬曆十五年》| 《大清相國》| 《娜娜》| 《曾國藩·血祭》| 《曾國藩·野焚》| 《蛙》| 《判決》|《荊棘鳥》| 《無人生還》| 《心魔》| 《古都》|《千隻鶴》| 《偷影子的人》| 《李叔同》| 《紅胡子》|《木靈自傳》|《木靈小傳》|《木靈詩集:不停超越》更多文章見菜單或背景曆史文章……

《新苔米》征文

人們甯願去關心蹩腳演員的吃喝拉撒雞毛蒜皮,卻不願了解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内心世界(路遙)。羅素:那些卑微的生命和人性,總讓我滿含絕望的熱淚。

文學啟于此,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了?何況,最可憐的人,也有動人的生命。然後才是曆史,文采,藝術。

此之謂“新苔米”。

稿酬暫定¥60,另,打賞的50%歸作者,50%用于平台營運。根據來稿情況印刷季刊或年刊。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茲山魚譜》:普通人活着當真比死了還難受嗎?電影好看的理由

圖檔來自網絡

長按掃碼二維碼關注

擷取更多内容和咨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