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作者:新苔米诗刊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诗刊

真知 如乐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再小的个体,也有动人的生命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1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最近看了今日头条上几个影评,视频剪辑加评论的那种,都不错,有些也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只有《兹山鱼谱》连着看了两遍,又有了写评论的想法。

想过来想过去,最想说的还是它好看的原因,顺带评论其人其事。

我先想到前不久刚读完的一本书,是美国女作家克里斯汀·金博尔著的《耕种 食物 爱情》。因为其中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这句话是作者站在自传性故事最后纵观自己的所作所为总结出来的:当时她已经和名叫马克的男人结婚,但可能对眼前的农场生活还没完全适应,甚至也还不完全能接受一个妻子的身份和眼前的这个人,便在婚后一个月借口逃离到某地去出差组稿,在出差的过程中顿悟——逃离逃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除非你有足够完善的自我。(大意)

是啊,除非你面对自我,否则一个人走到哪不是痛苦?怎样选择会不痛苦?

在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我们再来看《兹山鱼谱》其人其事。

三兄弟出身权贵,名列两班。因其父的影响,在饱读诗书尤其是参透阳明心学之后又转向以天主教为本的西学。在君主专制或者说皇族统治的背景下,由起初的被包容到后来的被打击:杀戮或放逐。但原本并不是非死不可的,丁若铨和丁若镛作为老大和老三便是临机应变、现场脱难的,只有老二,在放逐还是死亡的二难选择面前,选择了死。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2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这未必是舍生取义

与其说这是舍生取义,不如说是老二丁若中在衡量放逐的活着和痛快的死去之间的利弊后,主动选择的后者。

就算他坚持和保持信奉天主,又能在利欲熏心混淆黑白的封建官场得到什么带来什么呢?再说他的牺牲并不能为他的主义增添什么,在其他两班权贵们看来,这无非是信仰的差异的问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已,又何必为了坚持某种学问牺牲性命?

从电影后来的描述可以看出,面临放逐的人生,习惯了怒衣鲜马的权贵实难承受。就算承受得了物质上的“天上人间”,也未必习得惯精神上的冰火两重天!剧情中接受现实的丁若铨和丁若镛就在最后分别的那刻直陈心迹,老三丁若镛直言不讳害怕放逐生涯的孤苦寂寞,只有丁若铨神秘的对他笑了。

3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

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的,比如丁若中。对于某些人来说未必,比如丁若铨。

如果放得下所谓的荣华富贵、功成名就,四海都可以为家的大丈夫在哪里不能安心安家呢?

这可以用中国古代的一句士大夫奉为圭臬的名言来阐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里的“穷”和“达”正是指读书人的境遇来说的,有人愿意追捧你,乃至全天下范围里的多数都愿意跟随你当然更好,你就顺便把天下大事都给兼了;要是没有人推崇你、宣扬你,你的那一套想法、行事法,理念吃不开,大不了做你自己,哪怕只在一间陋室里笑傲江湖又何妨?

看丁若铨的安身立命之法吧。一个穷苦的孤岛虽然物质匮乏,但也有不错的海峡风景;人民生活困顿,哪怕离天朝官府千里之远还照样受朝廷剥削,但也不乏人之本性的天真无邪;人民冥顽愚钝,不懂诗书,但也有温柔善良的农妇,还有天资禀异、孺子可教的张昌大(电影主角之一,丁若铨的弟子);即使缺少同道中人,高山流水,文人雅士,但弟子张昌大的海洋生物学知识丰富,可以向他请教。这才有了后来的《兹山鱼谱》一书……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生活的形态原本就是真实而热切,又何必只拘泥于一种呢?这大约就是一个读书人、学者应该有的样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追问这个话题,即:我们到底为何而读书?我想答案便轻而易举可以得出了,读书当然可以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进而能实现宏大的理想发出辉煌之光耀彻天下当然更好,但当这些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实现不了时,独处一隅不为人知又何妨?

读书还可以让你即使拥有最少,但却拥有很多!感受最丰富!这样出神入化的去安身立命!此之谓真正的读书人。只可惜有的人接受不了多样的人生,比如丁若中,宁肯选择死也不愿去豁达和相信?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4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contracted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电影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它选择了一种有意思的人。想想主人公有着这样尽善尽美的自我,别说只是荒远的黑山岛了,就是下大牢、做苦役,他也可以凭借强大的心智心力化险为夷、化腐朽为神奇。导演也正是建立在对主人公的深刻理解和同情的基础上拍摄的,让我们看到一个博学、多才、有趣的忍辱负重的高贵的灵魂,这便成就了电影最理想的范式——这和前文说的克里斯汀·金博尔在自传里塑造的男主、女主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无论是《耕种 食物 爱情》还是《兹山鱼谱》,都好看。

再者,普通人都可以在丁若铨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谁又不是在对生活的最高理想中一点一点掐灭对现实的念想的?谁又不是在几近绝望的一线之间最终获得人生的彻悟的?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或许没有读书人那么多的书本知识,也没有出身优越者的才华,但我们原本就在最底层贴近泥土和污垢的地方,我们发生的感情更真切、遭受的压力更大、经历的痛苦更多更持久,这些会促使我们去感觉、感受,从而弥补书本知识和技能的不足。悟性和天分好的最终在社会这本无字大书里成长成才成功,从而在对生活的彻悟上和真正的智者达成同频、一致,甚至和他们一样能安贫乐道、苦中作乐、有所作为……

这在电影中是有所暗示的。这大约也可以算作一个电影好看的理由吧。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作者: 木灵,80后。湖南邵阳人。为了一株蒲公英的信赖。有诗文等在《小说世界》《鄂州文学》《新诗天地》《湖南诗人》《山东诗歌》等刊物上发表。自有写手工作室:木灵文化。多家媒体签约作家。

推荐阅读

谈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父亲

在上海的日子及其他

生活就是在尘埃处默念、厮守、开花

开学季,我想对女儿说

平铺千里秋江,满载一船明月(谈阅读)

什么是新底层?(诗歌)

端午纪事: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潮头潮水声

当我来到你身旁……

书评:《伊豆的舞女》|《魔法师的帽子》(童话)|《月亮与六便士》|《黄昏清兵卫》|《当下的力量》|《一个人的朝圣》 | 《白鹿原》| 《秦腔》| 《万历十五年》| 《大清相国》| 《娜娜》| 《曾国藩·血祭》| 《曾国藩·野焚》| 《蛙》| 《判决》|《荆棘鸟》| 《无人生还》| 《心魔》| 《古都》|《千只鹤》| 《偷影子的人》| 《李叔同》| 《红胡子》|《木灵自传》|《木灵小传》|《木灵诗集:不停超越》更多文章见菜单或后台历史文章……

《新苔米》征文

人们宁愿去关心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鸡毛蒜皮,却不愿了解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路遥)。罗素:那些卑微的生命和人性,总让我满含绝望的热泪。

文学启于此,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了?何况,最可怜的人,也有动人的生命。然后才是历史,文采,艺术。

此之谓“新苔米”。

稿酬暂定¥60,另,打赏的50%归作者,50%用于平台运营。根据来稿情况印刷季刊或年刊。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兹山鱼谱》:普通人活着当真比死了还难受吗?电影好看的理由

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扫码二维码关注

获取更多内容和咨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