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世界
―――人到中年的一些困惑和迷茫
有一種困惑叫中年人的困惑,年輕人你不懂!2017年人民網的一篇文章曾發文說,經國家衛計委統計,我國焦慮障礙患病率為4.98%,高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意味着,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了,但是焦慮的人卻越來越多了。其中,中年人的焦慮問題最不容忽視。
曾幾何時,意氣風發,少年得志,胸懷天下,無所畏懼,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曾懷着“達則兼濟天下”的崇高理想,奮力打拼,徹夜苦讀,隻為成績優秀,學業有成,去實作自己所謂的理想。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家長的肯定和街坊鄰居的交口稱贊。為此,自己也很自豪,學習更加努力,早早地熬白了頭。考上了大學,端上了鐵飯碗,再也不是泥腿子了,生活展開了它最美好的一面。然而,随着年齡的增長,天下沒打拼多少,困惑卻越來越多。
一、事業上的困惑
人到中年後,普遍有事業價值成就感下降問題。如果事業有所成就還好,但大多數人,事業基本定型,上升空間有限,工作幹勁在降低,工作效率逐漸下降,漸漸地機關上司、同僚也有了看法。這種看法蔓延下去,影響了工作。我有個朋友,是機關的中層,财務負責人。作為财務人員,行事風格嚴謹刻闆,本來就得不到大家的喜愛。機關一把手調整後,新來的上司行事乖張,經常不按常理出牌,每天疲于應付,甚至愛鑽财務紀律的空子。而他工作的嚴謹被看成了和上司對着幹就這樣。本來上升空間就小,遇上這樣的上司你說怎麼辦?開始對事業發展充滿失望和迷茫。
二、家庭的牽絆
來自農村,通過努力參加工作後,結婚、買房、生子等等。家底薄弱,支出卻是剛性的。常常感覺壓力山大。父母都在農村,還有個弟弟,三十多歲,經濟條件一般,父母年老,常年吃藥,沒有收入。這就是所謂“上有老下有小”常常在想,再奮鬥一把,改善改善家庭收入,提高提高父母的生活水準,幫幫自己不成器的弟弟買個房成個家。還有子女的學習教育,常常讓人操碎了心。凡此種種,心力交瘁。所有這些都帶來不好的心理暗示。這些不良因素的日積月累,來不及排解,便形成了焦慮障礙。
曾經有部小衆電影叫《布拉德的中年危機》,主人公布拉德,常常為逝去的青春懊悔,為沒有獲得巨大成功而迷茫,影片折射出當下困擾中年人的焦慮和不甘卻非常接近生活。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布拉德的影子。
蘇格拉底說,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中年人,你困惑了嗎?迷茫了嗎?
聲明:本文部分資料和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