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文學啟蒙老師——張顯良》《無樹書的話》

作者:無樹的書食文行
《我的文學啟蒙老師——張顯良》《無樹書的話》

大約在1986年或1987年,張顯良來到南昌講學,在81号公園旁的蘇園路、江西電影院做一篇文學報道,計劃講兩篇,第一篇幾乎是機關組織人員去的,隻有少數座位賣票,結果很難找到票。第二個會議也已滿,沒有座位。組織者(也許是市委宣傳部門和相關文化部門)不得不懇求張先生增加一個,總共三個文學講座。

當時我剛參加工作很快,一夜校同學應邀聽報道,我們都是文人青年!這是第二場比賽,從7:30開始,我們在6:30開始。結果票窗人,靠年輕,我們互相幫緊擠進去,搶了兩張票,2元/張,當時我的工資是31元/月。

第二個也有一些機關組織,我們的陣地是後退的,好的時候眼睛還行,當張先生出現的時候,我還能看到一個身材高挑的中年男子,瘦瘦的長發,戴着眼鏡走到舞台中間。張先生說了幾句開場白後,大家都鼓掌,我們不知道那些開場白有多精彩。也許現在就像一些小鮮肉的大粉絲?

張先生描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曆和文學創作路徑,電影《牧羊人》改編自他的小說《靈肉》,主角徐淩度的經曆是張老師傳奇人生的藝術再創作。張先生描述了他如何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如何從生活中提煉主題,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西北風味,以及那個時代的悲傷。同時,他并沒有完全失去希望和理想,堅信曙光并不遙遠。

講了兩個多小時,為他精彩的語言,精彩的句子,以及他那種毅力的性格感動,掌聲十幾句。我和夜校同學拍了拍手掌。報道結束後,留出半個小時現場回答觀衆的問題。觀衆在台上用一張小紙條寫信,交給張先生。我也忍不住寫了一篇,具體内容忘了,但卻與文學創作問題有關。可惜的是,因為筆記太多,時間有限,張先生沒有在舞台上讀我的筆記。但張先生說,當他回到酒店時,他會一個接一個地完成剩下的筆記。不知道我的紙條,張先生看到了嗎?

本是一個文學青年,聽完這篇文學報道,我會失控,徹底陷入文學之路。

很多年後,我從一個魯莽的年輕人變成了現在滿臉白發的年輕人,張老師的報告會繼續影響着我。不久前,在攤位上發現了"新時期小說名著系列"的《張顯良集》,毫不猶豫地接手。該小說集張老師的四部小說,分别是:《大地之愛》《河之子》《綠樹》《半男半女》,都是重量級作品,是疤痕文學中比較突出的作品,張顯良老師也是疤痕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文學青年讀起來就像陶醉一樣,淚流滿面。

《我的文學啟蒙老師——張顯良》《無樹書的話》
《我的文學啟蒙老師——張顯良》《無樹書的話》

還收集了兩卷張先生的童書作品,一本是《牧羊人》,一卷是《Shorebrak》,再加上同愛好的頭條網友重溫過去的感受。

《我的文學啟蒙老師——張顯良》《無樹書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