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時代的謝幕布:"那個女孩"叫默克爾

作者:Beiqing.com

當地時間9月27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初步結果公布。據新華社報道,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在淩晨以微弱優勢領先于其主要競争對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聯合黨(由基民盟和基民盟組成)。

對德國來說,這次選舉注定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由于已經執政16年的默克爾此前曾宣布她不會尋求連任,這次選舉将直接決定誰将在未來接替她。德國在"後默克爾時代"的走向對這次選舉的結果至關重要。

一個時代的謝幕布:"那個女孩"叫默克爾

2021年9月22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出席德國柏林全國大選前德國聯邦政府最後一次每周内閣會議。圖/IC 照片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選舉結果基本清楚,但下一步才是真正的問題。随着德國政治變得更加分散,之前的兩黨"大聯盟"可能不可持續,德國将首次在國家層面看到三黨聯盟。這可能導緻選舉後數周甚至數月的形成。在那之前,誰将接替默克爾還有待觀察。

不熟悉德國政治的讀者可能會對這種複雜而不确定的選舉感到陌生或困惑。由于其獨特的曆史和文化,德國現在,這使得德國的聯邦政治制度不同于美國的聯邦制度,但也與英國、法國等歐洲鄰國有較大差異。

下面,我們授權摘錄了《柏林法:歐洲和德國之路》的一些段落,以吸引讀者。

原作者|保羅·利弗

摘錄 |李永波

一個時代的謝幕布:"那個女孩"叫默克爾

《柏林的法律:歐洲和德國的道路》,保羅·利弗著,于都玉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

失蹤的普魯士人和德意志皇帝

1990年10月30日,瑪格麗特·撒切爾在下議院的講話導緻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戴維·哈維(David Havi)從内閣辭職,并最終導緻她自己的垮台。在她的演講中,她回應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雅克·德洛斯(Jacques Delos)提出的三項建議,即"不,不,不"。這三項建議是,歐洲議會應成為歐洲審議事務的民主機構,歐洲委員會應為其執行機構,部長級會議應更像上議院。

這确實是提洛對歐洲未來的憧憬,但更重要的是,這也是曆屆德國政府的慣例。它符合德國自己的治理方式。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憲法和政治運作的聯邦性質是德國的主要特點之一。不熟悉此功能的人很難了解。它不僅影響德國人對他們國家的看法,也影響他們對歐洲的看法。

這一特征的誕生部分由于曆史原因,德國在俾斯麥·紮辛和馮·穆奇元帥的不懈努力下于1871年成為一個國家。在此之前,有許多各種規模的王國,其居民講德語,彼此之間有某種親戚關系,但他們從未想過他們應該團結起來成為一個國家。例如,歌德是1749年至1832年間最著名的德語作家,他将自己描述為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的公民。在1871年之前,作為德國人,有一種文化認同,而不是政治認同。即使在1871年之後,與法國和英國相比,德國的民族團結意識仍然相對薄弱。直到1934年,"德國"一詞才被用來描述德國護照中的國籍。在此之前,護照持有人通常被稱為普魯士人,巴伐利亞人或撒克遜人。

是以,許多德國人仍然對其地區的前主權政府實體,王國,諸侯國,漢薩爾城或任何其他實體保持着親和力。與漢堡的親和力程度因地區而異,漢堡居民為他們的城市自由貿易和寬容傳統感到自豪,而巴伐利亞人則為他們獨特的曆史和更具包容性的生活态度感到自豪。

巴伐利亞州的政黨也很有特色。與另一個大型全國性政黨社會民主黨(CDU)不同,基民盟不提名巴伐利亞州選舉候選人,它與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ian Social Union)結成聯盟,這是一個純粹的巴伐利亞政黨。在許多問題上,基督教社會聯盟(CSU)有自己的想法,在社會福利和農業政策上都非常保守。

奇怪的是,将現代德國與1871年之前的政治景觀進行比較,最大的普魯士從地圖上消失了。在18世紀,腓特烈大帝統治下的普魯士是歐洲的主導力量之一。雖然它以前被拿破侖擊敗和羞辱,但由布魯舍爾上司的普魯士人參加了滑鐵盧戰役。到19世紀,普魯士逐漸恢複了其影響力,首先通過建立北德意志聯邦,最後通過1871年的協定,它有效地接管了其他德意志國家,形成了一個新的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國王霍恩索倫成為德意志皇帝。盡管普魯士在1871年占德國新人口的60%,但今天沒有人聲稱自己是普魯士人。不僅因為普魯士這個名字的軍國主義和霸權主義,還因為前普魯士領土的大片地區現在屬于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或者屬于俄羅斯,就像前柯尼斯堡一樣。這可能反映了普魯士本身是許多地區特征的融合,是以很難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霍恩索倫家族的成員現在生活在柏林一個安靜的隐居處,他們并不是唯一幸存的德國皇室成員,巴伐利亞國王維特爾斯巴赫,薩克森國王維丁和漢諾威王子韋爾夫的後裔偶爾會出現在德國報紙的八卦專欄中。他們不再是任何政治意義上的公衆人物,但他們的存在提醒德國人,他們的祖先忠于一個與今天不同的國家。

所有這一切并不意味着德國有任何分離主義傾向或對不同政治秩序的懷舊。相反,德國是當今歐洲所有大國中最同質的。在大多數德國人眼中,團結的奇迹是主導他們民族思想的主要因素。從曆史經驗來看,他們認為适應多種政治聯系并不困難,感覺既是巴伐利亞人又是德國人,而不是德國人和歐洲人更容易接受。

一個地區的相關性不僅是德國曆史的遺物,更重要的是,它們是現代德國治理的依賴。當勝利的西方盟國開始對二戰後占領的德國部分進行政治重建時,他們有意識地鼓勵建立一個分散的政治結構,而不是基于過于強大的中央政府。這符合直接參與起草新憲法的德國政治家的意圖,特别是當時的科隆市長康拉德·阿登納(Konrad Adenne),他後來成為聯邦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是以,1949年出現的德國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它的構成實體是國家。正是各州的代表簽署并準許了《憲法》,并根據各州的決定,使德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國家"一詞既有國家的含義,也有國家的含義。國家的政府結構以及用于描述它們的術語與主權國家的政府結構相似。每個州都有自己的議會,其成員選舉一個由州長上司并由所有部長組成的州政府。是以,它們類似于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政府,而不是英國郡議會的政府。

最初有11個州,但到1952年,三個州合并為巴登 - 符騰堡州,是以在接下來的38年中,聯邦共和國有九個州。令人驚訝的是,巴伐利亞是該國的創始州之一,從未正式準許憲法。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原因一直模糊不清,但似乎沒有任何實質性後果。兩德統一後,尚不清楚将滿足哪些條件來說服巴伐利亞改變主意。

民主德國在投票決定将自己并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時必須适應這種結構。當時,它沒有一個真正的州議會(1950年後,它廢除了前州立法機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較小的地方行政機關,但這些機構沒有實權),是以民主德國的州政府不能像原來的德國聯邦州那樣簽署憲法。然而,在決定統一之後,建立了以前屬于民主德國的六個州,即勃蘭登堡州,梅克倫堡 - 前波美拉尼亞州,薩克森州,薩克森 - 安哈爾特州和圖林根州。柏林本身成為一個國家,不再是一個擁有特殊四國控制的城市。德國現在有16個州,憲法本身及其規定的治理形式保持不變。

德國憲法(德語中為Grundgesetz,直譯為"基本法")賦予聯邦中央政府一些權力。《憲法》中沒有規定的權力仍然屬于各州。權力配置設定的指導原則取決于公民作為個人受到直接影響的程度。例如,州政府将有權決定問題何時涉及與公民個人直接關系的領域,如衛生、教育、文化和警務。如果影響更為間接,例如在外交事務、國防政策、邊境管制、移民以及整體經濟和财政政策方面,聯邦政府擁有權力。

即使在聯邦政府負責的地區,實際的行政管理通常也由為該州工作的官員決定。就稅收而言,德國有國家征收的個人和其他稅收,但沒有像One Instate(即負責稅收的國家機構)那樣的國稅局,而是從各州征稅,各州有自己的稅收服務,然後将錢從這些州轉移到财政部。聯邦财政部有一個非常小的稅務部門,負責處理政策問題,但沒有實際的管轄權。

從理論上講,聯邦政府和各州之間的權力劃分應該意味着立法要麼由聯邦議院,國民議會實施,要麼由各州在州議會中實施。但是,《憲法》還規定,如果聯邦一級的決定影響到議會的利益,特别是他們的經濟利益,有關立法必須得到聯邦州議會的準許。這對德國政治的運作方式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使立法生效,在大多數情況下,德國政府不僅需要獲得聯邦議院的準許(根據定義,聯邦議院隻需要多數票),還需要獲得聯邦議院的準許,聯邦議院的政治結構可能有所不同。

一個時代的謝幕布:"那個女孩"叫默克爾

9月21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出席在施特拉松舉行的基民盟選舉集會。照片/新華社

選票和手腕

聯邦參議院是一個議會,其成員不是直接選舉或任命的,而是16個州政府的代表。各州決定誰将被送往聯邦參議院。通常,州長将出席所有重要會議,但州長将由負責讨論該主題的州部長陪同。

每當舉行州議會選舉時,聯邦議院的組成及其政治平衡都會發生變化。各州的選舉各不相同,但鑒于有16個州,議會的任期通常為四年,平均每年舉行四次州選舉。

聯邦參議院的投票是權重的。人口最多的州擁有更多的決策權,而人口較少的州擁有較少的決策權。但權重不是按狀态大小成比例計算的。權重分為四個級别,最大的州有六票,最小的州有三票。是以,在擁有1800萬居民的北萊茵 - 威斯特法倫州和不來梅擁有663,000名居民,隻有三票,這是一個奇怪的模式。從邏輯上講,有人可能會說,任何一個州都是平等的,它們應該擁有相同數量的選票,就像美國各種規模的州隻能選舉兩名參議員一樣。或者所有公民都應該得到平等對待,投票權的權重應該直接與人口統計資料相對應。

一個時代的謝幕布:"那個女孩"叫默克爾

德國聯邦議院席位配置設定。

但大多數德國人似乎對此沒有問題。雖然德國國内關于憲法的争論很多,但從未有過關于是否改變聯邦參議院投票制度的争論。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德國從未主張在歐盟部長理事會中直接反映成員國人口規模的投票權重。

為了使法案草案成為法律,聯邦參議院必須以總共69票獲得35票。每個州對任何問題的投票方式取決于該州的決定。如果州政府由不同政黨的代表組成的聯盟管理(大多數州政府都是聯盟),那麼政黨在組建聯盟時簽署的協定通常決定了如果聯盟成員在聯邦參議院投票時無法達成協定該怎麼辦。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着國家将棄權。是以,在聯邦參議院對任何有争議的事情做出積極的決定并不容易。

正如總統自己的政黨往往沒有好運氣讓其成員在議會中占多數一樣,德國也是如此,德國在聯邦議院的多數席位與聯邦參議院的多數席位不屬于同一黨派。是以,聯邦政府在確定立法通過方面經常面臨挑戰。有時可能需要玩弄某種政治手段,類似于華盛頓特區經常發生的政治分裂.C。

一個時代的謝幕布:"那個女孩"叫默克爾

格哈德·施羅德,德國前總理。

一些總理在這方面會比其他人做得更好。2000年夏天,由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上司的聯邦政府在州選舉中一系列失敗後失去了在聯邦參議院的多數席位。但他緻力于通過一項稅制改革法案,這是確定德國公共财政和提高其經濟競争力的痛苦道路上痛苦的一步。主要反對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在聯邦議院反對該法案草案,人們普遍認為他們有投票擊敗該法案并阻止其成為法律。

但在關鍵的參議院會議開始後的48小時内,施羅德打電話給主要搖擺州的選舉聯盟上司人,可以說是收買了他們。他隻需要三四個小國的支援,而這些小國在德國都很窮。施羅德說服了小州,從聯邦預算中為他們提供了财政支援,幫助他們負擔不起。為了投票,所有四個州都對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國家上司層表示不滿,并投票贊成該法案。令政治評論員感到驚訝的是,這确實是一場非凡且完全合法的政治遊戲。

然後我問施羅德,他如何确定那些小州會投票給他。他笑着說,他相信,在下薩克森州州長期間,他與聯邦參議院的那些人相處得很好,能夠了解什麼對他們自己的州來說是最重要的。

這種成功的政治技巧是罕見的。通常,州民意調查不是基于影響其州的具體問題,而是基于組成政府的國家政黨的政治立場。這通常意味着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陷入僵局。在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執政的最後幾年,由在聯邦參議院占多數的社會民主黨上司的各州采取了所謂的"封鎖政策",系統地拒絕了聯邦政府改革福利國家的所有嘗試(被認為是一種嘗試)。他們是在社民黨國家上司人的壓力下這樣做的,尤其是當時的主席奧斯卡·拉方丹(Oscar Lafontine)。他想把科爾的政府描繪成一個邪惡和無能的政府,而社民黨是勞工階級權利來之不易的捍衛者。這樣的戰略将嚴重損害德國的長期經濟利益,但可能有助于社民黨赢得1998年的聯邦議院選舉。拉方丹之是以能夠在聯邦參議院保住社民黨(SPD)的職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曾擔任薩爾州州長,并且長期以來一直是聯邦參議院的成員。這反過來又說明了德國政治實力基礎的真正實力。

"那個女孩"是默克爾

如果近乎成功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候選人埃德蒙·斯塔布斯(Edmund Stubbs)在2002年成為聯邦總理,他将在職業生涯中首次成為聯邦議院議員。如果社會民主黨候選人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2009年成功,或者社會民主黨候選人佩爾·施泰因布魯克(Per Steinbruck)在2013年成功,情況也是如此。

對于任何在英國政治傳統中長大的人來說,在沒有成為下議院議員的情況下當選首相是不尋常的(盡管有首相亞曆克·道格拉斯-霍爾姆的先例)。但對于德國人來說,這并不奇怪。這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就像一個左撇子。與英國下議院不同,聯邦議院不是德國政治生活的重心。

在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到來之前,所有德國總理都曾擔任過州長,或者至少是當地著名的政治家。康拉德·阿登納是科隆市長,路德維希·埃爾哈特是巴伐利亞州經濟部長,庫爾特·格奧爾格·基辛格是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威利·勃蘭特是柏林市長,赫爾穆特·施密特是漢堡内政部長,赫爾穆特·科爾是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州長,格哈德·施羅德是下薩克森州州長。

其中隻有三人,埃胡德,勃蘭特和施密特,在聯邦政府中擔任部長。他們都以當地政治家的身份開始了他們的職業生涯,一路走來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最終成功并認可了他們。正是因為它們在地方一級廣為人知,才在全國廣為人知。

總理候選人也是如此。斯塔布于2002年擔任巴伐利亞州州長,在格哈德·施羅德于1998年獲勝之前,社會民主黨提名挑戰赫爾穆特·科爾的前三名候選人曾擔任州長:1987年北萊茵 - 威斯特法倫州州長Johannes Law,印度群島勞尚,1990年薩爾州州長Oscar Lafontaine和1994年萊茵蘭 - 普法爾茨州州長Rudolf Shapp。在這方面,德國政治與美國政治相似。曾擔任州長的美國總統人數遠遠高于前參議員或國會議員。

擔任州長不僅是通往總理職位的潛在跳闆,也是進入進階聯邦部長辦公室的一種方式。格哈德·施羅德内閣的25名部長中有七名是前州長。相比之下,他的其他部長中隻有一兩個是聯邦議院的長期成員,他們在那裡赢得了政治職位。在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上司下,情況有所不同,她從未擔任過州長,從未在州政府任職,也從未在内閣任職。

一個時代的謝幕布:"那個女孩"叫默克爾

默克爾。圖/IC 照片

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位不同尋常的總理。不僅因為她是一個女人,還因為她"來自民主德國",她是一個新教徒和一個離婚的實體學家。作為一個傳統上由天主教律師或來自傳統家庭的曆史學家管理的政黨的上司人,她的背景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組合。當她成為總理時,她已經51歲了,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理。最重要的是,她成為黨魁的方式是不尋常的,她這樣做的方式與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相同,在競争對手缺乏勇氣的情況下挑戰現任者。1976年,撒切爾夫人(和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一樣,嫁給了一個離婚的男人和一個化學專業的畢業生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反對愛德華·希思(Edward Heath)擔任保守黨領袖,她的同僚們受到忠誠或惰性的束縛,不想這樣做。她曾擔任教育部長,但從未擔任過重要的國家職務。她在黨内并不是特别受歡迎,因為許多穿着正裝的男性,如威利·懷特勞(Willie Whitelaw),被認為是更自然的總理候選人。但撒切爾夫人以自己的方式抓住了主動權,最終把他們都送走了。

曾在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内閣中擔任環境部長的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曾經以保護性的語氣稱她為"女孩"。她被視為一個有能力的表演者,但不是政治明星。2000年,她成為基民盟秘書長,這是一個重要的組織職位,但傳統上不是一個自然的跳闆。

一個時代的謝幕布:"那個女孩"叫默克爾

默克爾(左)和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

她在2002年抓住了自己的時刻,當時基民盟被一起金融醜聞所困擾,該醜聞涉及棕色信封,其中包含匿名捐贈者的現金捐贈。安格拉·默克爾強烈反對寬容制度,并呼籲改革,最終導緻沃爾夫岡·朔伊布勒辭職。在科爾之後成為黨主席的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自己也接受了這樣一個信封。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将自己作為代理黨主席放在前線,并在後來的一次特别黨代會上當選為黨主席,沒有競争對手。她一直受到公衆的歡迎,而當地黨員(穿着正裝的德國男性)認為自己更适合這份工作卻遇到了麻煩。十多年後,他們中的一些人仍然不完全接受她是黨的上司人。她沒有官僚主義的習慣,沒有長期參與黨務,也不熟悉黨内鬥争的怪癖和弱點。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正如大多數基民盟和社民黨上司人所期望的那樣。

默克爾成為黨魁後不久,我和她共進午餐。她坦率地承認,她與她的前任完全不同,她的當選震驚了黨内傳統主義者。她指出,在他們中的許多人眼中,她的民主德國和新教背景可能比她的性别更令人不安。

她的好奇心也令人印象深刻。她問了我很多關于英國政治制度的運作方式,英國部長們在他們的選區度過的時間,以及首相和後座議員之間的關系。我感覺到她正在為黨的上司和她在國際事務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做準備,是以她很樂意利用她随心所欲的午餐時間獲得一些資訊。說聯邦議院不是德國政治生活的重心,并不是要削弱它的作用或重要性。德國政府和德國總理必須在聯邦議院的支援下就職并繼續執政,而聯邦參議院對此無能為力。

但這并不是獲得公權力的唯一途徑。德國聯邦政府的部長不必是聯邦議院議員,聯邦總理也不一定是聯邦總理。在聯邦選舉之前,主要政黨通常宣布誰是總理候選人,該候選人競選聯邦議院。但是,如果由于某種原因,需要在選舉之間任命新總理,則可以從聯邦議院之外選出一個人。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庫爾特·格奧爾格·基辛格于1966年當選為總理,當時他是巴登 - 符騰堡州的州長。

聯邦政府每個部委至少有一名議會國務秘書,一名初級部長,他是聯邦議院的當選成員。否則,将由組成聯盟的各黨派來任命他們選擇的人選。以前沒有政治經驗的部長是罕見的(盡管并非沒有政治經驗),但這種政治經驗可以通過州或州議會以及聯邦政府其他行政部門的工作經驗有效地獲得。

是以,如果你是一個在政治上雄心勃勃的年輕德國人,夢想有一天成為自己國家的上司人,你可能不想成為國民議會議員。你更有可能首先在當地政治中開始你的職業生涯,并試圖在那裡建立一個政治基礎。

編輯|青子, 羅東

該指南校對|珍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