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光孫:詩意革命的第一春色

作者:海角霜天

朱光孫先生作為一位著名的美學家,我們很熟悉,他翻譯的西方美學傑作使我們受益匪淺。最近重讀他之前的書《詩學》還是很現實的。《詩學理論》最初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的學習期間創作的,回到家鄉後,這本書被胡石和陳叔通所熟知,曾在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教授詩學。經過七八年的反複修改,《抗日戰争》終于出版了。在還有補充之後,最重要的是加上"捍衛詩歌的節奏——讀胡詩<鄉土文學史>觀點",讓來世能夠了解詩歌創作的重要動機。朱光孫本人非常重視《詩論》,在1984年重印的後記中說:"在我過去的寫作中,我覺得多了些努力,多了一點見解,還是說這個'詩意論'。事實上,詩學确實可以被稱為"中國現代詩學的第一個裡程碑"。

《詩學理論》分為13章和附錄,從建立詩學的角度出發,廣泛涉及詩學的起源、詩的本質、詩歌的特征等詩學的基本理論問題;朱光孫認為,迫切需要研究兩個問題:"一個是固有的傳統可以繼承多少,二是外部影響可以接受多少"。正确解決這兩個問題,對促進新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以,他采用了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不僅從曆史的角度進行縱向比較,而且與中外詩歌進行橫向比較,即用西方詩歌理論來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的詩歌理論來印證西方詩歌理論。

朱光孫:詩意革命的第一春色

詩歌以"詩歌的起源"開始,首先認為"曆史和考古學的證據是無法獲得的",然後鞭打着指出"詩歌的起源不是曆史問題,而是心理問題"。《豫書》雲:"詩,歌永遠的文字",孔子雲:"書到道,詩就達到意向"。是以,《詩與音樂、舞蹈》中朱光孫進一步論述:"詩歌的起源和人類的起源隻要起源",真的沒有發表。詩境其實是在一瞬間看到的古往今的終結,在塵埃中出現一千,在有限的無限中。詩歌是人生的反映,"如果人生不是終點,詩歌就不會終結。詩歌是最早的文學風格,是以朱光孫先生說:"詩歌的起源不僅在于散文,而且遠遠領先于文字。隻是當時的詩歌不是寫的,是原始人口從耳朵傳到耳朵的口頭文學創作。

朱光孫先生談詩歌,尤其是"有趣"這個詞。"詩歌的境界是愛與形象的融合","每首詩的境界都要有'趣味'和'意象'兩個元素。學者王玉新認為:"詩語境理論是詩歌結構的核心。但學者葉朗認為:"詩集是以意象為基礎的。《詩集》可以說是一本關于詩歌意象的理論書籍。"這些論點表明了朱光孫先生'詩學理論'的生命力,并激發了以後的進一步讨論和研究。可以說,朱光孫的"愛情"理論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參考,它就像新詩中矗立在長江發源地的燈塔,将依然明亮的光芒投射到後來。真正的詩歌是關于用愛的美麗召喚那些迷失在精神之地的人。

朱光孫:詩意革命的第一春色

詩歌從多個角度談論詩歌,如《第五章詩歌與散文》,挖掘了詩歌與散文的密切關系,朱光孫認為:"優秀的文字作品應該在詩歌中找到,優秀的叙事理論作品應該在散文中找到。他還指出,"詩歌是具有聲音節奏的純文學",進而進入了"詩歌與音樂"的分析,牽涉到最重要的聲音詩學。詩篇十三章,朱光孫用五章專門講聲音,兩章涉及大量詩歌聲音元素,合計占全書的一半左右。可以看出,他設立詩歌"聲音學"是為了提高讀者對聲音在詩歌中的重要地位的認識。近日,當代詩人逐漸認識到詩歌的價值,海南大學在詩人渡渡鳥、徐景雅的倡議下,設立了"詩歌月刊朗誦"常年活動,通過詩歌朗誦,真正貼近詩歌,達到詩歌的心髒。

說到中國詩歌,詩歌史上幾乎所有的公開話語都仰慕盛唐,貶低六朝。但朱光孫先生有着獨特的眼光,他認為:"曆史詩句時期,往往把六朝放成一段,唐朝放到另一段,仿佛在想,這兩段之間有一條清晰的分界線。這種對謙遜的六朝傳統和對唐朝的尊重的觀點,不僅對六朝不公平,而且不承認曆史的連續性。朱光潛意識地談中國古詩,不僅僅是贊美,而是有好話說好,壞話壞話壞。兩人都說了優點:"我也讀過一些外國詩歌,民族詩歌當然有其自身的長處,但在形象清新清晰、感情的深處永恒,語言簡潔的後半篇,語氣清脆響亮的方方面面,是很多外國詩歌都不能再美了。"還指出,"老漢詩用押韻法是錯誤的,卡在押韻書裡,不管每個詞的發音在任何時候代代相傳、變遷。"他的分析,得益于對古詩的透徹了解,也得益于西方研究的深厚基礎。

在《第十一章中國詩歌如何走上'法'之路》(上圖):傅對詩歌的影響"一文中,朱光孫仔細分析了傅詩對詩歌的影響,指出"傅詩介于詩與散文之間"。它具有詩歌的濃密性和詩意的影射,散文的流動性和散文的直率。"同時,他在西方文學中被描繪出來,"西方詩人,通常比中國詩人更開朗。他們的許多詩歌實際上是"給定的",格雷的墳墓,米爾頓的快樂人和肌肉,雪萊的西部之歌,濟慈的夜莺之歌,雨果的山聽到什麼和拿破侖的贖罪。"你可以在這裡看到朱光孫先生研究中國和西方的背景。詩學的成功在于作者具備偉大文學的根本智慧的能力,即不僅文學,不僅審美和藝術的一般知識和素養,即對于中國文學和文化微妙的真實信仰和運用,這樣才能有一種真實、獨立的肯定,這樣才能恢複。

朱光孫:詩意革命的第一春色

當我讀到朱光孫先生關于翻譯的一段話時,我感到非常感動。"任何一首詩都不能被翻譯成散文,也不能翻譯成外語,因為詩歌的含義太重了,以至于它可以被翻譯和翻譯,"他說。成功的翻譯是創造,而不是翻譯。"好句子"就是"成功的翻譯是創造的,而不是翻譯的",折騰的聲音。我一直認為"詩歌是不可翻譯的,翻譯的詩歌已經成為中國寫作的一種變體。"此時讀朱光孫先生這傑出的知識,心中有一種團結。難怪學者胡曉明對詩學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詩學的成功,除了作者厚厚的生平氣的人文知識和理論,長期積累并成為一種自由流動的表達方式,還因為作者已經極其成功地運用了中國古代詩歌,豐富的詩歌資源, 一方面,将古代詩學的精髓像鹽在水中一樣融化,另一方面,腐朽成魔法,用現代心理學、美學理論、點綴傳統詩歌,詩歌中的文學史材,在現代意義上,中國詩歌的生活得到了轉化。詩學不僅達到了作者的初衷,也證明了用西方理論和中國詩歌來诠釋中國詩歌以印證西方理論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中國文學,包括中國詩學在内的中國文學在現代情況下永恒的審美魅力。"

《詩學理論》最後一章《陶淵明》,用清澈的筆墨寫下了東晉詩人陶元明,朱光孫認為:"陶淵明的偉大之處在于他有深厚的感情,不怕坦言而已。"這篇文章不是太長,但它寫得很精彩,将一位偉大的詩人帶到了我們眼前。朱光潛在的"更新序列"說,"陶淵明是試圖批評個别作家,如果時間允許,我想再寫一些這樣的文章。"可惜朱光孫先生不能繼續寫作,否則我們會很高興在他們的世界裡看到其他詩人。《詩學》是一本重要的書,但它很少受到關注。學者萬小平認為,《詩學》之是以沒有被很多學者注意到,是因為它的出版"不合時宜"(一個是抗日戰争時期的版本,另一個是解放前夕出版的)。《詩》出版後,隻有一篇張士魯的書評,朱光孫的另一本書《文學心理學》出版後又出版了六篇書評。S人一個人,誰又認識了國王呢?當時朱光潛意識哀歎"對詩學的忽視總是不幸的",那麼現在對"詩學"的忽視就更加不幸了。也許這就是大學生的命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