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子柒狀告微念,創作者與MCN的“困獸之鬥”01 李子柒終于“翻臉”02 李子柒做了難但正确的選擇03 那些與MCN翻臉的網紅

作者:首席商業評論
李子柒狀告微念,創作者與MCN的“困獸之鬥”01 李子柒終于“翻臉”02 李子柒做了難但正确的選擇03 那些與MCN翻臉的網紅

李子柒跟資本撕破臉,對簿公堂了。

天眼查顯示,10月25日,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劉同明、mcn機構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相關案件新增立案資訊,一審原告為子柒文化,被告為杭州微念,劉同明。經辦法院為四川省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這一告,意味着李子柒和微念正式站到了對立面。因何争執?

據時代财經報道,10月26日下午,子柒文化相關負責人曾回應稱,起訴微念公司一事是真的,事由主要是“股權的問題”。

網友發現,李子柒和微念這個前經紀公司及合作夥伴早就鬧掰了,李子柒助理也公開表示,李子柒在4年前就已經與微念無經紀合約了。而“李子柒”在各視訊平台的賬号已經三個多月沒有更新了,其中b站和微信公衆号都停留在了2021年7月14日。

從2021年7月14日開始,李子柒的賬号便停更了,随後,李子柒本人在綠洲中釋出:“大清早報個警”。

此後又在回複評論稱:“資本真是好手段”。雖然秒删,但是卻引起了一陣輿論質疑。

李子柒助理更是在8月26日發微網誌提醒網友“最近有人用李子柒名義發送詐騙短信”,表示從次日起李子柒會在綠洲(微網誌開發的一款社交軟體)每天跟大家“報平安”,後又迅速改為了“問好”。

而在此期間,李子柒一直消失在公衆視野之外,視訊也不再更新。

直到10月22日,許久未曾出現的李子柒終于亮相,她接受了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采訪,在央視《魯健訪談》節目中表示,有三件事最想做:繼續發揚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讓青少年樹立正确人生觀,幫助鄉親緻富。

李子柒還在《魯健訪談》上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覺得李子柒這三個字,對于我來說它最重要的是什麼,因為我這些年幾乎是埋着頭做内容,我是挺想保護它(李子柒ip)的,甚至我不想讓它以後有太高所謂的什麼商業價值。因為我覺得這些東西是一把雙刃劍,而我想保護的僅僅是這個名字而已。”

這一次,李子柒的發聲,并沒有透露出任何新資訊,此舉隻是相當于通過官方管道報個平安。

直到三天後,李子柒宣布狀告微念,一切終于浮出水面。

值得一提的是,微念的股東位元組跳動已于10月16日啟動退出流程。有業内人士表示,位元組跳動當初投資微念,主要是因為看好李子柒,如今李子柒和微念陷入分歧,位元組跳動決定根據協定退出微念。

而位元組跳動投資微念的時間也并不久。2021年7月2日,位元組跳動關聯公司北京量子躍動科技有限公司入股李子柒簽約的公司——杭州微念,持股比例約為1.37%。

李子柒和微念是如何發生“糾葛”的?

公開資料顯示,微念是一家mcn機構,成立于2013年2月28日,注冊資本約776.1萬元,法定代表人及實控人為劉同明,持有微念20.44%的股份。

2016年,李子柒微網誌粉絲數量還不足1萬,但已經小有名氣。經驗老道的微念創始人劉同明嗅到了李子柒的商業潛力,專程飛到四川和李子柒見了一面。

據說兩個人約了一頓火鍋,将合作談了下來。

從2016年9月開始,李子柒專注于内容創作,劉同明則負責流量推廣。2017年,雙方更是轉變合作方式,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四川子柒。

之後,因為李子柒内容創作力極強,短短幾年内,其微網誌粉絲數就增長到了2700多萬,全球粉絲數量過億。

與此同時,“李子柒”這個招牌的商業變現能力也被驗證。這年8月,李子柒同名天貓店鋪正式開業,借助巨大的粉絲流量,“李子柒”品牌在極短時間内迅速走紅,上線僅三天,店鋪就有5款産品的銷售量突破15萬。

但一路水漲船高的ip影響力,卻并沒有換來同等的收益,也形成了對未來控制權的擔憂。

據天眼查app顯示,與李子柒(即李佳佳,系李子柒本名)有直接股權關系的隻有兩家公司,一家是由其100%持股的上海沉香裡創意策劃工作室,另一家則是和微念共同持股的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四川子柒”),雙方各持49%、51%。而曾經被頻繁報道的“李子柒在柳州建螺蛳粉廠”中的廣西興柳食品有限公司,系微念旗下公司,微念持股比例高達70%,與李子柒無任何股權關系。

李子柒狀告微念,創作者與MCN的“困獸之鬥”01 李子柒終于“翻臉”02 李子柒做了難但正确的選擇03 那些與MCN翻臉的網紅

至于微念的高管名單和股東名單中,則均未出現李佳佳的名字,反倒是一批創投公司,而劉是最大單一股東。

這意味着,劉成為子柒文化在法律上的實際控制人,而且相關電商收益還和子柒文化無關。

有媒體查到,與李子柒有關的商标,也都大部分在四川子柒,另外一小部分則在微念。

而“李子柒”公衆号主體是子柒文化,這也難怪李佳佳會擔心媒體賬号的控制權了,雖然李是子柒文化的法人。

不過,微念科技旗下除了李子柒,已經有“部落客女神”林小宅、美食男神“香噴噴的小烤雞”等數十位短視訊網紅,但扛起大旗的還是李子柒。

扛大梁的李子柒,意識到長遠發展下去對ip控制的不利,雙方越行越遠是遲早的事,于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李子柒狀告微念,目前看來是一個雙輸的局面,給未來的内容産業提了一個醒:

1. 内容創作者和mcn在一開始就要談好後續相關衍生品生意的分成比例,以免人紅後大家又來扯皮,在最開始的合作協定上就需要請教專業人士。

李子柒狀告微念,創作者與MCN的“困獸之鬥”01 李子柒終于“翻臉”02 李子柒做了難但正确的選擇03 那些與MCN翻臉的網紅

2. ip擁有最大的商業價值。創作者要把ip的掌控權牢牢握在手上,那麼從最開始就要抵抗住短期資本的誘惑。從mcn的視角看,創造了“李子柒”ip的李佳佳是他們一手挖掘的,也是通過資本投入的幫助才會成長,那麼mcn勢必會比較強勢,畢竟資本也是要回報的。創作者不要心存僥幸,或者期待資本仁慈,而要從法律上保護好自己。

3. 内容永遠是第一位。從mcn的角度來看,也要樂于與内容創作者分享未來的商業成果,這樣才能讓創作者更加積極專注地創造内容,否則,即使赢了官司,但失了人心,未來發展也沒有了想象空間。李子柒即使輸了官司,如果帶着内容創作能力與一批忠實粉絲,哪怕從頭開始創業,做新号,找到新的供應鍊夥伴一起賣貨,還是有機會的。而失去李子柒的微念,守着“李子柒”的空殼,粉絲還能認賬嗎?

總之,内容創作者與mcn的合作應該有一套成熟合理的行業标準去操作,創作者别心存僥幸,mcn也别趕盡殺絕吃獨食。

與曾經的老東家翻臉的,不隻是李子柒一個網紅。

此前,千萬級網紅“小翔哥”與mcn公司發生利益糾紛,同樣停更了很長時間。

小翔哥發表視訊請求公司主動調解問題,但是卻沒得到想要的回應,公司“霸道”的直接讓小翔哥删除視訊,并發表澄清聲明。

小翔哥直接放棄了逾千萬級粉絲的“翔翔大作戰”這個賬号,不過“小翔哥”的ip影響力依然存在,他又開設了“拜托了小翔哥”東山再起,很快,新視訊又獲得了千萬的播放量。

大v“林晨同學”控訴所在mcn的視訊引發全網熱議,該視訊在b站播放量超過400萬,彈幕量近10萬,彈幕裡有不少類似遭遇的部落客表示同情。

更知名的案例還有網紅“朱一旦”。隻不過朱一旦的扮演者朱亘,扮演的是“機構”角色,内容的主要策劃者為導演張策,其不僅是導演,還是編劇兼配音,可以說是朱一旦的靈魂人物。

有傳言因利益配置設定不均問題,朱一旦和張策兩人最終還是和平分手,2020年10月張策離開團隊,自創ip,現在做得風生水起,而另一邊,則是朱一旦賬号的“江河日下”,不僅許久沒有更新,更是屢被粉絲吐槽内容品質下滑。

李子柒狀告微念,創作者與MCN的“困獸之鬥”01 李子柒終于“翻臉”02 李子柒做了難但正确的選擇03 那些與MCN翻臉的網紅

“朱一旦”

如今落到撕破臉的局面,對内容創作者是不是利好不好說,但對機構是利空。

那麼,網紅們為何當初又要加入mcn呢?

絕大部分網紅在發展初期沒有流量,需要借助mcn的資源,招攬第一批流量。

很多mcn機構也會以此作為賣點,在初期招攬大批有網紅潛質的素人,稱自己有成熟的資源、管道來幫助網紅的職業發展。

網紅經濟時代,作為網紅孵化器的mcn也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有資料統計,幾乎90%以上的頭部網紅被頭部的mcn收入囊中。

mcn承擔了網紅發展初期的風險與成本,那麼必然就會追求暴利。

随着流量名氣和收益的提升,mcn與網紅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從最開始互相依存的穩定關系,,逐漸開始懷疑,無奈,甚至憤怒。

有人曾總結,網紅與mcn的沖突,基本都是圍繞在收益配置設定、賬号歸屬、競業限制、網紅跳槽等法律問題上。

不過,大部分網紅,沒有内容創作力,自己無法建立内容護城河,是以選擇依附于平台。

而有的頭部網紅,就是李子柒、導演小策這樣,擁有核心的競争力,機構對他們來說是完成從0-1過程的幫手,等到他們破圈出名後,對mcn來說,地位就舉足輕重了。

但就像沒有小策的朱一旦,ip還是那個ip,但熟悉的味兒回不來,粉絲總會用腳投票。

參考資料:

《李子柒向資本發起“反擊戰”》,雷達财經;

《李子柒何以被逼到對簿公堂?》,虎嗅;

《“李子柒”歸誰》,經濟觀察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