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是率部起義,為何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上将,而傅作義卻沒授軍銜?

1945抗日戰争結束,緊接着便爆發内戰,這一戰從1945年到1949年,以蔣介石敗退台灣結束,自此國内恢複和平,後新中國成立。

在解放戰争中,有不少将領都曾率兵起義,而後成為共産黨一員,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場授勳儀式中,就有不少起義将軍,被授予軍銜。

然而那一年人們卻有些疑惑,隻因建國後,同是國民黨起義的将領,陳明仁被授予了上将軍銜,可傅作義卻沒有任何軍銜,這是為何呢?

同是率部起義,為何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上将,而傅作義卻沒授軍銜?

1949年的1月,傅作義徹底起義,起義之後他手中的兵力立刻被打散,而且令他感到吃驚的一點是,20多萬士兵,全都願意接受共産黨的改編,這一下他的手中等于沒有任何了軍權。

再來看陳明仁的起義,陳明仁是1949年8月,在長沙發動的起義,但起義之後他手中的隊伍,卻一個都沒有改動,軍權仍舊保留在他的手上。

同是率部起義,為何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上将,而傅作義卻沒授軍銜?

不僅如此同時國民黨起義的将領,但兩個人的結局卻有所不同,而且起義的時候,傅作義手中是20多萬人馬,陳明仁隻有區區的七萬,為何後來傅作義不如陳明仁呢?

第一:軍事形勢。

傅作義起義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被逼無奈為自己留的後路,當年傅作義守在北平的時候,将手下12個軍55萬人,以平津為中心展開,東邊到唐山,西邊到張家口,數千裡鐵路線上建立了三個防區,建構了無數的碉堡。

看似他手中的人多,可守在身邊的隻有不足20萬人,而當時北平被包圍的時候,東北野戰軍兵力高達80多萬人,他們很快便解放了張家口和天津北平。

同是率部起義,為何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上将,而傅作義卻沒授軍銜?

随着解放的地方越來越多,解放軍的兵力擴大迅速,他們完全可以圍困傅作義,後來共産黨派人出面勸傅作義,傅作義也深知大勢已去,便順台階而下,打開城門将解放軍迎進去。

如果他堅持不起義不投降的話,那麼他很快會被我軍殲滅,再也不複存在,綜合考慮之下,傅作義當然會順當起義。

同是率部起義,為何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上将,而傅作義卻沒授軍銜?

陳明仁

不過相較于傅作義的被迫,陳明仁就有很大的籌碼,陳明仁手中雖然隻有區區7萬的兵力,可是他有籌碼與我軍談判,當時如果陳明仁能夠順利歸向我軍,那麼從局勢上說,對我軍的好處很大。

是以他們背後的籌碼不一樣。

第二,傅作義的軍隊,原本的根是“軍閥”,與蔣介石之間的關系也頗有意思,國民黨根本無法束縛住他。

同是率部起義,為何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上将,而傅作義卻沒授軍銜?

傅作義

但陳明仁呢?他是蔣介石的心腹不說,在國民黨也有很大的地位,他的起義會影響到國民黨将領,動搖他們的軍心。

第三、陳明仁身上的軍功章,實打實打出來的,抗戰時期他也曾與日軍拼了命的,并且他對軍隊管理上,也有着獨特的方法,頗的軍中戰士們的擁護。

同是率部起義,為何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上将,而傅作義卻沒授軍銜?

如果當時将陳明仁的部隊打散,他的那些手下必定會憤憤不平,而且對于這個人,黨很相信他的為人,是以将軍權還給他也是很放心的。

而傅作義呢?軍閥出身戰士們的凝聚力也不同,手下的紀律自然也不怎麼樣,是以必須打散他的部隊,才能保證今後不會出現困擾。

建國後在準備授銜儀式的時候,陳明仁很快便定下了少将的軍銜,那麼當時相較陳明仁來說,傅作義不太好定,黨中央思想來去便沒有給他定下任何軍銜。

不過當時傅作義對于自己沒有軍銜一件事,表現的根本不在意,他稱共産黨對自己已經夠好了,軍銜有沒有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