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五問
歙 縣 篇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實作“六個新提升”、做到“六個當先鋒”目标。市委七屆七次全會提出“探索六個新路徑”“實作六個領跑”任務,特别是強調要加快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遊目的地建設,吹響了安徽文旅改革再出發的号角。歙縣坐擁“徽文化”和“山水畫”,在“一城一鄉一區一江”的大格局下,如何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以“新”促“質”,以曆史名城的厚度、推陳出新的高度、創新融合的深度,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建設高氣質現代化文化旅遊名城?
吳登 攝
歙縣将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貫通起來,按照黨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鼓足幹勁、奮勇争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歙縣實踐走深走實,奮力在全市、全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扛起歙縣擔當、展現歙縣作為。
吳登 攝
一問
徽州古城,如何煥新出彩?
徽州古城作為徽文化集中展示地,是中國儲存最為完整的四大縣級古城之一。近年來,歙縣積極推進曆史文化資源保護,讓曆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城市更新協同并進。
為摸清曆史文化資源“家底”,歙縣持續開展普查、認定、登記、保護等工作。2976處曆史建築、3785處地面不可移動文物逐一建檔;相繼出台《歙縣徽州古城保護條例》《歙縣徽州古城保護範圍内相關審批事項規定》等規範性檔案。
吳建平 攝
8月27日,在安徽省2024年度“皖美消費新場景”評選活動中,歙縣“徽州府衙沉浸式夜遊”獲評大黃山區域第一名。
仁和樓剪紙館、徽州非遺館等從無到有;“詩畫練江”搖橹船、曹氏二宅“迷你小劇場”等相繼推出;中和街“歙采缤紛”好物店、“大魚神燈”文創店等競相亮相;九月徽州、井觀客棧、西街一号等民宿人氣火爆,招隐草堂、創客空間、泊心雲舍等加速建設;《博物館奇妙夜》《徽州府有喜》等沉浸式演出新興業态應運而生……古城的新生,愈發精彩。
鄭宏 攝
今年截至7月底,作為徽州古城煥新出發的招牌産品,“徽州府衙沉浸式夜遊”累計入園觀看人數18萬餘人次,創造綜合營收6000餘萬元業績,帶動周邊吃住行等相關産業消費約1億元。
随着大文旅時代的到來、大黃山建設的展開,歙縣将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創新能力和競争活力,引領文旅産業全面轉型更新和跨越式發展,讓這座沒有屋頂的徽文化大地藝術館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吳登 攝
二問
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黃山關聯創新區如何向新而行?
兩年前,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黃山關聯創新區正式獲批,歙縣經濟開發區作為其唯一片區,昂首邁入改革創新發展的“快車道”。
一方面,歙縣從體制層面實施“管委會+公司”模式改革,整體推動政企分開、政資分離,深入激活開發區改革内生動力;另一方面,歙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深入接軌甯波、上海、粵港澳等地區,積極融入大黃山建設,率先引導企業發展多式聯運,組織外貿企業參加“徽動全球”萬企百團出海行動,規劃建設物流電商産業園,建立全市首家智能雲倉系統,打造電子商務産業集聚區,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
吳登 攝
據統計,自黃山關聯創新區挂牌以來,歙縣完成國務院6批278項和安徽省首批44項改革試點經驗複制推廣;“打造一站式全周期園區法治護航中心”項目通過評估,在全省進行推廣;“五證齊發跑出項目落地新速度”入選市政務服務年度十佳案例。
借助黃山關聯創新區這塊金字招牌,歙縣聚焦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機械電子三大主導産業,搶抓安徽省打造新能源汽車“首位産業”機遇,布局新能源汽車産品應用新賽道。
2024年上半年,58戶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實作總産值17.4億元;實作外貿出口超20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以上。今年以來,新簽盛龍裝飾、鑫聯精工等重大項目9個,協定投資22.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個。
樊成柱 攝
此外,歙縣系統性布局規劃“一區四園”建設,現如今的黃山關聯創新區,将生态理念融入發展規劃全過程,公益性、基礎性、普惠性服務供給持續提升,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服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作為改革創新的“試驗田”,黃山關聯創新區追“新”之路一往無前。開放的土壤,必然生機蓬勃。諸多“第一”“率先”“首家”标注了歙縣片區“敢為人先”、打造高品質發展“增長極”的鮮明印記,也必将成為今後創新發展的決心和底氣。
鄭宏 攝
三問
“兩山”價值如何轉換?
一江清水出新安。歙縣山清水秀,環境絕佳。如何算好“兩山”轉化的“生态賬”“經濟賬”和“産業賬”?歙縣人有着自己的一本賬。
2012年,全國首個跨省生态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啟動。從曾經的水質“對賭”到今天的互利共赢,“新安江模式”已擴充至全國24個流域(河段)、23個省(區、市)。新安江水環境品質、流域空氣品質等生态名額均穩居全國前列。
鄭宏 攝
随着對“兩山”認識的不斷深化,歙縣以良好的生态環境為依托,以厚重的人文曆史為背景,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
2023年2月,歙縣成立歙州農文旅集團,強化集約經營理念,以整合全縣優質生态資源,盤活“閑置資産”,創新“兩山”轉化路徑,拓寬“兩山”轉化通道。通過建立“歙采缤紛”綜合類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目前歙縣共整合農産品和文創産品2大類共計255個品類,與13家農業企業、2個強村公司合作,聯農帶農。
鄭宏 攝
全國首次閑置農房經營使用權網絡競拍、安徽省首次林業碳彙交易、安徽省首筆水排污權抵押貸款簽約落地歙縣,“村落徽州”、EOD、VEP成了“兩山”轉化的三把“綠色鑰匙”……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态“紅利”正滋養着歙縣向新向好。
歙縣全力推進新安江詩畫長廊建設,加快與長三角合作步伐。今年以來,2024年“浙皖合作十件事”和杭黃兩市合作事項清單落實落細,1—6月,歙縣共簽約杭州地區投資項目6個,協定投資額達16.06億元,與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産學研協定10項。
鄭宏 攝
吾心安處是新安。從徽州文化延伸到産業轉型再到“兩山”理念實踐,大黃山在變“大”,長三角在變“小”,新安江見證了曆史的變遷,也将見證着未來的發展。歙縣将繼續秉承先進發展理念和時代契機,着力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态強縣。
吳建平 攝
四問
“歙采缤紛”和美鄉村新畫卷如何漸次鋪展?
“山繞清溪水繞城,白雲碧嶂畫難成。處處樓台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千百年來,歙縣以其獨具魅力的山川地貌和鄉村風物,直擊很多人的情懷。
近年來,歙縣圍繞“雲巅、山場、江畔、田園、村落”五大場景,通過各具特色的文化IP,在保持村莊本真質樸的基礎上,通過差異化設計、商業化營運,打造出“雲巅坡山”“光影石潭”“錦鯉瞻淇”等一批鄉村“微景區”,将令人向往的場景呈現出來,将消費者喜歡的業态植入進去,一幅幅精品示範村建設的美麗藍圖逐漸清晰。
樊成柱 攝
歙縣聚焦“興産業、樹品牌”,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培育壯大鄉村産業,推動“豬魚茶菊果”全産業鍊發展,打響“歙采缤紛”綠色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歙縣還不斷健全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目标,采取“國企+村集體+農戶”模式,用“小”項目撬動鄉村“大”振興,采取“線上+線下”銷售模式,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延長農産品産業鍊,增加附加值,實作國企、村集體、農民三方共富。
改革新征程上,歙縣将持續做大做強鄉村産業、做精做美鄉村顔值、做深做細鄉村治理,一幅農業有奔頭、農村有看頭、農民有盼頭的“歙采缤紛”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青山秀水間鋪展開來。
樊成柱 攝
五問
“徽文化·大地藝術季”如何在大黃山建設中破壁出圈?
歙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集中展示區、重要承載地。文化之城以文化解碼、以文化相吸、以文化賦能。
2023年1月,歙縣創新推出“徽文化·大地藝術季”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品牌,通過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方式,對徽文化進行包裝、二創,打響文化牌的同時,積極打造消費體驗新場景,推出《徽州府有喜》沉浸式夜遊演出等文旅活動,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内涵。
今年,敦煌“小萌駝”和敦煌藝術家來歙交流,敦煌、安圖、栾川等地考察團來歙縣走訪,名城的對話實作了“萬卷書”到“萬裡路”的跨越,文化的連線推動了“獨樂樂”到“衆樂樂”的更新。如今在歙縣,文房四寶版本館籌建提上議事日程,黃山影視産業熱火朝天謀劃;徽劇振興工程如火如荼展開……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全要素趨于完善,“旅遊+”融合發展風生水起。
樊成柱 攝
在“徽文化·大地藝術季”品牌的加持下,今年1—6月,歙縣共接待遊客828.79萬人次,同比增長14.4%,旅遊總收入72.79億元,同比增長15.83%。歙縣将堅持守正創新,推動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現文化新魅力,實作發展新作為。
作者:歙萱 設計:楊育童新聞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編輯:王婧 二審:王翠竹 終審:黎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