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一盤噴香的油炸螞蚱

吃罷飯,窗外霧氣朦胧,一陣又一陣冷空氣的降溫,提醒着深冬的來臨。

想想又到年關,在這場人類最偉大的聚集中,又将上演着美妙絕倫的戲劇。觥籌交錯中,意氣風發者不免高談闊論,指點江山,失意者就小心翼翼,低聲細語,而或裹一裹盔甲,護衛着那脆弱的心靈。

然而,在嘈雜喧嚣的氛圍中,肯定有着一桌子的菜肴,我又會舉起筷子,越過傳說肥而不膩的豬頭肉,越過肉質鮮美的河鯉,越過帶着香菜香味的炒雞,伸向那盤焦黃的油炸螞蚱。

呸!失望總是緊跟着希望的屁股,嚼了一嘴雞肉的味道。失望中,我又想起了小時候的那盤油炸蹬倒山。

螞蚱,在山東的農村,大抵有四種:蹬倒山,雙馬甲,土螞蚱,油螞蚱。

蹬倒山,體長6到10公分,體态雄壯、彪悍,一身翠綠,身批飛甲,振翅一飛數十步遠,雙腿粗壯有力,傳說能蹬倒一座大山,故名蹬倒山。小腿上有利刺,鋒利無比,稍不注意就會被刺破出血。

來一盤噴香的油炸螞蚱

雙馬甲(雙馬角?爽美嬌?),身材修長,長臉,頭上有兩長角,身體綠色,螞蚱界中的美女,不善跳躍,動作緩慢,飛不數步,容易捕捉。

來一盤噴香的油炸螞蚱

土螞蚱,通身灰色,顔色似土,體态肥胖,顯得呆頭呆腦,數量最多,但是體型不大,味道一般。

來一盤噴香的油炸螞蚱

油螞蚱,灰黃綠相間,如果蹬倒山是關羽,此物種即是趙子龍,反應迅速,身手靈活,極難捕捉。

來一盤噴香的油炸螞蚱

最美味的,當數蹬倒山。

捉螞蚱,選在夏秋之交。因為這時候,螞蚱們都已經長大成年,體态最大,肉質最緊緻。捉螞蚱的時間,以中午太陽最毒的時候為宜,這時,螞蚱們紛紛跳到路上曬太陽,最易捕捉。

每逢暑假,一到正午,我和我哥還有阿偉就一起沿着河邊的大壩去捉螞蚱。大壩的兩邊多小槐樹,蹬倒山們喜歡呆在槐樹上,渴了就喝露水,餓了就吃樹葉。

在路中央曬太陽的螞蚱,遠遠地看到一個翠綠的身影,就蹑手蹑腳地走過去,繞到它的背後,還有一步遠的時候停住,慢慢蹲下身,伸出手去,屏住呼吸,距離二三十公分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下去,則大事可成。

至于在樹上的螞蚱,如法炮制。

配對的蹬倒山也好捉。雌螞蚱身上背一小的雄螞蚱,動作笨拙。如果恰好碰上正在産卵的蹬倒山,半個屁股還栽在土裡,踢它一腳也不會動,這種螞蚱最美味,因為有豐富的螞蚱卵。

捉住的螞蚱,用一根狗尾巴草,從脖頸上的殼子裡穿過去,很快就能穿一大串。

來一盤噴香的油炸螞蚱

一次捉的螞蚱,因為還湊不夠一碗,就泡在鹹菜缸裡攢着。泡上十天半個月,鹹菜缸裡已經攢了差不多滿滿一大盤。撈出來,用水洗一洗,開炸。

鍋裡放上小半碗油,燒制四成熱,然後放入洗淨晾幹的螞蚱。持續小火烹炸,螞蚱的焦香就慢慢散發到空氣中了,等到螞蚱炸至金黃,果斷出鍋,不要拖延,因為高熱的油溫會在螞蚱體内持續一會兒,過遲則焦。

嘗一下,如果還不夠鹹,就再撒上一小勺鹽。

一盤香噴噴的螞蚱,來上幾兩酒,個中韻味,回味無窮。

來一盤噴香的油炸螞蚱

回味無窮。。。。。。

可惜的是,農藥大量施用,糧食普遍高産,蹬倒山們卻再也不見了。

隻有在酒桌上的時候,口裡嚼着雞肉味的養殖土螞蚱,腦袋裡懷念着蹬倒山的酥脆焦香,一杯酒下肚:今年,告訴你們一個發财的道兒......

(提示:高蛋白和異種蛋白過敏者請謹慎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