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金名将韓世忠,33載戎馬倥偬,驅逐胡虜安太平

在兩宋之交的抗金名将中,嶽飛和韓世忠是最為著名的。嶽飛因個人命運的際遇,博得後人無限同情,稱譽和敬仰,而那位在杭州西湖的醉人風光中得以善終的韓大将軍便黯然隐沒在了曆史長河的深處。

任何人的一生總離不開大的時代背景。出生于北宋末年的時代,給他的一生打下了絕好的時耶之機。而出生于普通農家,又自幼習武,生的更是高大魁梧,這似乎就是一個為了軍伍而生的人兒。宋哲宗元祐四年(1090),韓世忠出生在位于今陝西省綏德縣的一個普通農家。

抗金名将韓世忠,33載戎馬倥偬,驅逐胡虜安太平

其實,和嶽飛一樣,韓世忠也有着傲骨鋒棱、剛正亢直的個性。但與嶽飛不同的是,在被罷去兵權之後,韓世忠走了一條看似明哲保身的退避之路,也是以得以善終。他一生特别是晚年的行事所為,更能展現中國傳統智慧的精髓。

據《宋史》記載,他"風骨偉岸,目瞬如電。早年鸷勇絕人,能騎生馬駒……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挽強馳射,勇冠三軍。"從小,韓世忠的力氣就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大,身材也長得高大魁梧。于是有人就對韓世忠建議說,長得像你這麼壯實的孩子,就應該去軍營,殺金人,報效朝廷,是以,韓世忠18歲就應募從軍了。

剛入軍營的韓世忠隻是一個小兵,駐在西北地區,經常和軍隊打仗。韓世忠一個剛入營的小夥子,分分鐘就讓他上戰場殺敵去。正所謂,隻要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韓世忠打仗殺敵的時候特别勇猛,又有謀略,是以很快就被升為小隊長,管理十幾個人的隊伍。官職雖小,卻擋不住韓世忠的心。

抗金名将韓世忠,33載戎馬倥偬,驅逐胡虜安太平

崇甯四年時,宋朝的西北鄰居西夏發生騷亂,"世忠斬關殺敵将,擲首陴外,諸軍乘之,夏人大敗。俄複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鬥,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躍馬斬之,敵衆大潰。"可見其作戰勇猛、毫無畏懼。

1120年,方臘起義。童貫受命平叛,比起《水浒傳》裡的宋江上司的水浒衆人,童貫的戰鬥力明顯要更高一籌,不出半年便将方臘打的丢盔棄甲,而韓世忠則受命清繳餘部。這本是一個肥差,拿了方臘餘部,隻等封賞。但是也就在此時此刻他的上司辛興宗卻奪了他的功績。不過正所謂官場失意,情場得意,韓世忠也因禍得福。郁悶的他,在慶功宴上卻碰到了那個對的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梁紅玉就這樣與他結為伉俪。

抗金名将韓世忠,33載戎馬倥偬,驅逐胡虜安太平

1121年,滹沱河上他以50餘騎用疑兵之計将金兵2000人的騎兵主力打的大敗。但這對于早已是病入膏肓的北宋王朝而言,毫無意義。1126年,宋徽宗和宋欽宗還在讨論着瘦金體好不好看,這幅作品是否上流,便被金人以"牽羊禮"帶走,攻破汴京,擄掠無算,皇後、公主盡皆被淩弱,好在還留下了獨苗——康王趙構。

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當了皇帝,是為宋高宗。這是南宋朝廷的第一任皇帝。趙構隻圖苟且偷安,在南京即位之後,一路被金兵追擊,從南京逃到揚州,又從揚州逃到杭州,最後跑到海上去躲避金兵。在嶽飛等将的抵抗下,金兵退出江南,趙構又從海上傳回杭州。

帝位剛坐穩,宋高宗眼皮子底下又發生了苗劉兵變。在從各地湧來的勤王部隊中,韓世忠率軍沖在最前面。激戰中,叛軍因占據地理優勢,打得韓世忠的部隊被迫後撤。韓世忠棄馬操戈向前,并對将士下了死指令:"今日當以死報國,面不被數矢者皆斬。"最後,叛軍被打得奪路而逃。韓世忠救出宋高宗趙構,宋高宗告訴他,宮中的中軍統制吳湛和苗、劉是一夥的,此賊不除,宮中不安。恰在此時,吳湛率兵前來迎接韓世忠。甫見面,吳湛伸手與韓世忠相握,韓世忠力大,順勢捏斷了吳湛的手指,喝令拿下。随後與其他叛将一并斬于市曹,苗、劉之亂遂平。

抗金名将韓世忠,33載戎馬倥偬,驅逐胡虜安太平

宋高宗見到韓世忠,拉着他的手邊哭邊訴說滿心委屈:"中軍吳湛之前在逆賊面前表現最積極了,但他現在還留在我身邊,你能先把他殺了嗎?"韓世忠馬上去見吳湛,握着他的手同他講話的時候,硬生生将其中指掰斷,之後斬首示衆。高宗下诏授韓世忠為武勝軍節度使、禦營左軍都統制。之後,韓世忠追擊逆賊,擒獲苗劉二人,高宗親手書寫"忠勇"二字,鑲在旗上,賜給韓世忠,從此對他更加信賴倚重。

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南下渡過長江,臨安被破,高宗慌忙逃往浙東。韓世忠向高宗自請留在長江邊上截擊回撤的金兵,決心拼死一戰。當時,各地屯守之軍皆大敗。韓世忠的留下,不僅把自己放置在金軍進攻的危險之中,也讓宋高宗的跑路安心了許多。

金兀術一路殺到趕到明州(即今浙江甯波)海邊,一路上不斷遭受到百姓組織的起義軍的攻擊。金兀術想到長江沿岸還留着宋軍的大批人馬,便不敢再有停留,帶領金兵燒殺搶掠了幾次以後,就開始向北方撤兵了。三月後到達了鎮江附近,韓世忠決定趁機對金兵進行阻擊。

金兵行至江邊之後,明白韓世忠不肯輕易放他過江,就派使者到宋營下了戰書,要求跟宋軍決戰。當時金兵有十萬餘人,而韓世忠手下的宋軍總共才八千人,雙方兵力相差懸殊。

此時就發生了著名的黃天蕩之戰,韓世忠、梁紅玉伉俪聯手,以8000之衆,頑強阻擊10萬金軍48天,殲敵一萬多人,活捉金軍主帥完顔宗弼(兀術)的女婿龍虎大王,打出了南宋軍民的威風和士氣。黃天蕩大戰,兀術兵号十萬,世忠僅八千餘人,在抗金作戰的大部分時間裡,韓世忠手下不足千人。傳遞兵權盤點軍隊的時候,韓世忠在同級别的将軍裡最少,連嶽飛都感歎:就這麼點人,還打了這麼多勝仗!

抗金名将韓世忠,33載戎馬倥偬,驅逐胡虜安太平

韓世忠最有名的是黃天蕩之戰和大儀鎮之戰,大儀鎮之戰,韓世忠親自帶隊,冒險誘敵深入,全殲金軍,俘虜金将撻孛也等200餘人,此戰被有些人列為南宋"十三處戰功"之首。而大儀鎮的戰役,更加奠定了韓世忠的曆史地位。

《宋史列傳》中提到:......捷聞,群臣入賀,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與求曰:"自建炎以來,将士未嘗與金人迎敵一戰,今世忠連捷以挫其鋒,厥功不細。"帝曰:"第憂賞之。"于是部将董旼、陳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論者以此舉為中興武功第一。
韓世忠在抗擊西夏和金國的戰争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除平定方臘外,還為宋庭平定了建安範汝、廣西曹成、淮南李橫、淮陽劉豫等反叛,為偏安一隅、搖搖欲墜的南宋支撐了幾十年。這些赫赫戰功,使得他從一名士兵,一步步地被提拔為副尉、承節郎、軍統制、團練使、節度使,并曆任為江南東、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讨使等要職,進太保,封英國公、潭國公。建炎十三年,封鹹安郡王。
抗金名将韓世忠,33載戎馬倥偬,驅逐胡虜安太平

在中國古代皇權至上的社會裡,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保護是晚年的元勳宿将們保全性命的不二法門。但韓世忠并不是隻知道一味順從上意的懦夫,他的凜然正氣和耿耿傲骨依然時有展現。面對氣焰熏灼、權傾朝野的秦桧,南宋群臣大多仰其鼻息,不敢違抗,就連貴為天子的高宗也有"靴中置刀"之憂。而個性憨直的韓世忠卻于一揖之外,從不與之交談。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抗戰英雄,卻觸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于韓世忠反對議和,多次上疏彈劾奸相誤國,為投降派所不容。嶽飛身陷冤獄後,滿朝文武官員無一人敢言,而他卻敢于當面質問秦桧。當秦桧以"莫須有"三字回答時,他氣憤地說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擔心,勸他不要與秦桧作對,他卻回答說:如果畏懼禍患,苟且偷安,将來有何面目見先帝于地下?後來,他終于因得罪權臣而被解除了兵權。

自此,這位抗敵多年的名将杜門謝客,不言朝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八月逝世。韓世忠一生清廉,仗義疏财,死前将曆年所得賞賜都分給了部下,田産也都分給了他封邑的百姓。

《宋史》評價韓世忠道:"嗜義輕财,賜赍悉分将士,所賜田輸租與編戶等。"此外,他還"知人善獎用",提拔了許多的優秀将領。後來,他交出兵權,告老還鄉,但他"澹然自如,若未嘗有權位者。"到了晚年,韓世忠喜好佛教,性情淡泊,自号為"清涼居士"。
抗金名将韓世忠,33載戎馬倥偬,驅逐胡虜安太平

一首《臨江仙》,榮貴非幹長生藥,清閑是不死門風。勸君識取主人公。單方隻一味,盡在不言中。

道出的卻是英雄如夢的殘酷現實。英雄在權利面前是什麼?是工具,是拗不過的。于是辭職之後的他,飲酒作賦,好不快樂。1151年,61歲的韓世忠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