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作者:小董曆史

公元1630年8月,一代名将袁崇煥被崇祯皇帝淩遲三千多刀而死,其血肉都被百姓分而食之,然而縱觀袁崇煥一生征戰無一敗績,還數次從後金的鐵蹄下挽救明朝。是以從古至今許多人都說袁崇煥死得冤枉,但也有人說袁崇煥是漢奸死不足惜,那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袁崇煥到底死的冤不冤?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人們之是以說袁崇煥死的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功績,而袁崇煥一生最大的功績有兩個,一是甯遠大捷二是甯錦大捷。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六萬精兵渡過遼河,準備直擊山海關,一時間山海關總兵楊麟調集大軍堅守,但事實上他們前面還有一個地方沒有失陷,它就是袁崇煥鎮守的甯遠城,但當時袁崇煥手裡隻有一萬人,面對努爾哈赤六萬大軍着實有點不夠看,然而袁崇煥卻表現得有恃無恐,因為他早就料到了金軍回來進攻,是以早在兩年前他就開始修築城防囤積糧草,因為他知道清軍并不擅長攻堅,而結果也的确是這樣。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努爾哈赤率軍連攻兩日,非但沒有收獲反而被袁崇煥的紅夷大炮炸的死傷慘重,連努爾哈赤都忍不住罵道,吾自二十五歲征伐以來 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惟甯遠一城不下,最後隻得退兵。而當天啟皇帝得知該消息後贊曰,袁崇煥血書誓衆,士恊心運籌,師中排程有法,滿桂等捍禦孤城,矢心奮勇,雖未盡殲逆奴然已首挫兇鋒,此忠勞朕心嘉悅,随将袁崇煥升任右佥都禦史。緊接着努爾哈赤去世,其繼任者皇太極率八旗軍和部分蒙古軍隊再次進攻甯遠,結果又被袁崇煥堅守了足足二十天,最後清軍死傷數千人隻得後撤,而緊接着他們又被鎮守錦州的趙率用火炮轟擊又損失數千人,此一戰後金三個貝勒受傷。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一位皇子去世然而盡管如此,袁崇煥非但沒有獲得獎賞,反而被魏忠賢上司的閹黨彈劾,最後他憤而辭官以示抗議,但曆史往往就是這麼巧合。1627年天啟皇帝去世,其弟朱由檢繼位是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上位後将大肆打壓閹黨,并将袁崇煥重新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崇祯皇帝對袁崇煥甚至信任到督軍都沒有派,全權将遼東軍務交給了他,那既然如此事情又怎麼演變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呢?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這就要從崇祯當初給袁崇煥羅列的罪名說起了,他給袁崇煥羅列了整整九款大罪,分别是,托付不效,專恃欺隐,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 盡行遣散,兵薄城下,潛攜喇嘛 堅請入城。乍一看這九大罪狀袁崇煥簡直就是罪大惡極,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所謂的罪狀到底成不成立,第一大罪乃托付不效和縱敵長驅其實是一件事,它來自1628年7月袁崇煥進京的時候向崇祯帝做的一個承諾,那就是隻需五年他就能平定後金,這句話一出來可不得了,因為崇祯他真的信了,他先是給袁崇煥加太子太保銜,而後又賜予他尚方寶劍。除此之外崇祯把當時國内的七成稅收都給了他,然而袁崇煥雖然牛吹了出去,但他私底下跟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竟然直接了當的說這話是哄崇祯皇帝的,因為是個人都知道明朝和後金打了幾十年都沒結果,五年又怎麼可能解決全部問題。但袁崇煥也不是毫無作為,他利用巨大的資源開始瘋狂的築城屯兵,并且他還提前意識到蒙古可能成為後金的部署,進而讓敵軍從北方南下威脅京城。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于是他接連上書讓崇祯皇帝加強薊門一帶的防守,但崇祯帝并沒有相信他,結果到最後皇太極真的就從那打了過來,直接就怼的皇城根底下,差一點崇祯皇帝連挂歪脖子樹的時間都要沒了,還是袁崇煥帶着人馬星夜馳援才擊退敵軍。是以就此而言托付不效和縱敵長驅的罪名其實成立也不成立,因為袁崇煥畢竟是拿着全國大部分的資源在作戰,在這種情況下他自己不作為反而叫皇帝自己去注意防守,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而崇祯也是敗在過于信任他,是以此罪二人都有過錯,而第二款罪名專恃欺隐,其重點其實在隐上。而關于這點我們就要把以謀款則斬帥 以市米則資盜這兩大罪連起來講了,首先是謀款以斬帥,這裡斬得帥是當時的平遼總兵官毛文龍,他的官職比袁崇煥要大一級,并且他也擁有天啟帝賜予的尚方寶劍,他的駐地在叫皮島,位置在如今的鴨綠江口東的西北韓灣中。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那裡當年是後金的大後方位置,是以毛文龍可以時常從後方威脅後金,使得他們不敢放心大膽地進攻,然而毛文龍雖然位高權重,卻并沒有更加賣命,反而是龜縮在皮島上,并且他還變本加厲地向朝廷索要糧饷,曆史上明确記載他兩次提兵威脅,吓得朝廷直接把停了他兩個月軍饷,而袁崇煥深知毛文龍的重要性。于是他親自前去勸說,結果整整三天不管他怎麼勸毛文龍都不肯聽,于是袁崇煥幹脆用尚方寶劍将其斬殺,然後再向崇祯請罪,而崇祯在得知此事後雖然大為震驚但并沒有責罰袁崇煥,甚至都沒有罵他幾句,可見在崇祯眼裡毛文龍也有點過分了,然而不管這麼說,毛文龍身為一品大員,就算有錯也應該由朝廷審問,他自己官職還比人家低一級,而且還用本朝皇帝的劍,砍了前任皇帝賜予尚方寶劍的毛文龍。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不但是有點以下犯上,還連帶着給崇祯皇帝也扣了個黑鍋,導緻其後來崇祯想要殺死他的時候把這件事都翻了出來,至于以市米則資盜,其實這件事上到崇祯下到袁崇煥都有份,事情的起因是蒙古因為遭受嚴冬乞求與明朝貿易換取糧食,一開始明朝并沒有答應,因為他們認為賣給蒙古人的糧食很可能流入後金的手中,但此時袁崇煥卻站出來說道,如果我們一點糧食都不賣給蒙古人,恐怕他們狗急跳牆會直接倒向後金。是以最後崇祯皇帝同意計口賣米給蒙古人,所謂計口就是對方有多少人,我們就賣多少米給他們,如果他們要賣給後金那他們自己就沒得吃,本來這個計劃是挺完美的,但袁崇煥實施的時候卻變了樣。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他為了籌措軍饷把大量的糧食布匹等賣給蒙古人,而蒙古人也真的轉手賣給了後金,是以說他間接資敵其實也情有可原,最後剩下的一衆罪名都來源于一個地方,那就是皇太極兵臨北京的時候,原本袁崇煥是很快就到達北京的,但他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内投入戰鬥,反倒是站在一邊進行觀望,而後當各路援軍抵達的時候,他非但不集中兵力反而讓軍隊各自為戰,最後導緻守城大将滿桂戰死,而當戰事結束之後,崇祯驚訝地發現袁崇煥軍中竟然有後金的使者,加上袁崇煥此時一直想進城,這讓生性多疑的崇祯直接就将其視作謀反,然而即便如此也并不能讓崇祯痛下殺手,而壓倒袁崇煥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他自己。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因為他的大戰略明明是堅守發育,伺機而動的戰術,而他非要給崇祯誇下五年平定後金的海口但崇祯帝雖然年輕但也不是傻子,他後來自己也明白了袁崇煥在吹牛,而袁崇煥在這種情況下非但不做辯解,反而行為越發輕率,隐隐有一點擁兵自重的意思。是以崇祯結合他的事迹,加上之前他擅殺毛文龍,最後朝廷奸臣們再怎麼一通污蔑,直接就将袁崇煥塑造成了一個通敵叛國的大軍閥,而這對處于明末風雨飄搖中的崇祯來說,他是絕對不敢冒着風險去賭袁崇煥是不是忠臣的,是以他幹脆一殺了之。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是以縱觀袁崇煥的所作所為,他雖然有能力但處事上卻不夠穩重,經常是想當然地就開始實施起來,他或許覺得皇帝一定能了解他的行為,但他卻忘了皇帝最重要的永遠是他自己的利益,一旦你威脅到他的利益,那麼即便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痛下殺手,這一點在曆朝曆代都有發生,但不管怎麼說袁崇煥作為将領,的确盡到了守土安邦的職責。

清軍壓境,崇祯卻在此時殺死唯一能打的袁崇煥,真的是崇祯傻?

但作為臣子他卻沒有做到謙恭仁厚的表率,是以他被淩遲的悲慘下場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責任,至于他冤不冤枉反而成了千人千面的事情,但可以肯定是挂在歪脖子樹上的崇祯絕對不認為他是冤枉的,因為他覺得除了他所有人都有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