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于大英:中國革命青年的榜樣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日報

于大英:中國革命青年的榜樣

瑩瑩的肖像。新華社

2009年,餘代英被評為"為新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100位英雄楷模"。

于大英,江蘇武進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他進入中文大學。他在學生時代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武漢五四運動的主要上司人之一。1920年春,餘代英來到北京,與李大昭、鄧忠夏等建立了聯系,開始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後來,他受《新青年》雜志的委托,翻譯出版了考茨基的臨時著作《階級鬥争》,對毛澤東、周恩來、董碧武等重要上司人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1921年,于代英加入中國共産黨,1923年成為上海大學教授,同年8月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宣傳部部長,創辦和編輯了《中國青年》,培養和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在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上工作,1925年上司五年運動,1926年5月被黨調到黃埔軍校擔任教官政治主任。1927年1月,他赴武漢任中央軍政學校校長,擔任政治部總法律顧問,堅決反對蔣介石和汪精衛對革命的背叛。7月,餘代英奉中央指令前往九江,擔任中共中央原敵委委員,參與南昌起義的組織與發起。12月,他上司廣州起義,成為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

1928年,于代英赴滬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組織部秘書長等職務,并擔任中央機關出版物《紅旗》主編。1929年6月,他再次當選為中國共産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二中全會中央委員。

1930年5月6日,餘代英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于大英面對敵人的脅迫和誘惑,不屈不撓。1931年4月29日,他在南京遇害,享年36歲。

"江湖的波浪記得老旅遊,是以人們的生死都是秋天。一直被遺棄平凡的東西,留下來驕傲成為一名囚犯。"這是餘代英在獄中寫的一首壯麗的詩。周恩來高度評價于代英:"他的無産階級意識、工作熱情、意志堅強、作風淳樸、犧牲精神、群衆素質、感人說服力,應永遠成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榜樣。"

人民日報 (12月,2021 0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