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到底是往湘南走還是進軍甯岡,毛澤東的這個決定改變了太多

1927年9月26日,工農革命軍攻占蓮花縣城的第二天,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在毛澤東的住地賓興館召開會議,就下個階段部隊的去向進行商議。除前委書記毛澤東外,參會的另外三名前委委員是工農革命軍師長餘灑度、副師長餘贲民和團長蘇先俊。

紅軍到底是往湘南走還是進軍甯岡,毛澤東的這個決定改變了太多

會議開始後,毛澤東首先就宋任窮送來的江西省委密信内容向與會者進行了通報,并且談了自己對省委訓示表示支援的基本态度。得知江西省委要求工農革命退回甯岡的意見,大家感到十分震驚,餘師長的反應更為激烈,語氣中帶着一種憤怒。他說到,在文家市時,省委認為戰略計劃無法實施,堅決地要求退回到湘南,去占據湘粵大道。決議出來才幾天,又要求去甯岡,如此決策,讓人難以苟同,簡單就是朝秦暮楚。

餘灑度的激烈抨擊得到了蘇先俊的支援,蘇團長認為,原先說得好好的去汝城,走到蓮花又停腳打住,現在變成了轉到無人知曉的甯岡去。這種翻來覆去,來回倒騰,真是言而無信,叫人無所适從。

餘贲民沒有料到二人的情緒如此激烈,也沒有料到大家的意見如此對立,隻能暫時沉默不語,一下子,屋子裡的空氣就像凝住了。

紅軍到底是往湘南走還是進軍甯岡,毛澤東的這個決定改變了太多

毛澤東首先打破了這種沉默,結合自己早在武漢時就對省委書記汪澤楷的已有認識,他認為省委對甯岡是熟悉的,省委訓示并不是毫無主見地變來變去,而是根據已經變化了的情況随機應變。毛澤東就近幾天發生的一些情況和收集到的一些情報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他說我們不能一葉障目,隻見泰山,不能隻看到一個廣東,好像沒有廣東就幹不成革命一樣,湖南其實也很重要,其群眾組織比廣東還在大。況且,俗話說得好,打鐵沒樣,邊打邊像,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當初決議去湘南,那是因為工農革命軍還有一個師的兵力,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但現在部隊剩下的這些人槍到那裡去已經很難影響政治局勢了,基于此,咱們不把眼睛隻盯着湘南汝城。

談完了自己對進軍湘南基本認識之後,毛澤東将話題轉到了甯岡。他談到,省委訓示信中提到在甯岡有我們黨組織,有黨上司的一支軍隊。經過這些天的社會調查和以往的一些認知,自己現在已經能夠确認,大家之前談到的金剛山就是井岡山。這裡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像蓮花玉皇山這樣的大山有幾十、上百座,這些大山的周圍,有甯岡、永新、酃縣等六七個縣份,地理上很寬闊。兩相比較,無論是從地理條件、群眾基礎,還是黨組織基礎,甯岡比汝城的天地要大得多。是以,能夠遇到這麼一個比汝城要好的地方,并且江西省委的訓示又十分明确,他自己就對此有了考慮。

盡管毛澤東的講話思路清晰,理由充分,但畢竟進軍方向變化太大,一想到要占山為王,與土匪為伍,餘灑度和蘇先俊的思想很難轉不過彎來。

餘贲民年近四旬,人生經曆複雜,見多識廣,在前委中與毛澤東更能心靈相通,情感相近。聽到其他人的發言後,為了調和氣氛,緩沖沖突,他談到,現在警衛團隻剩下這麼一些人槍,這些都是我們黨的金貴本錢,我們再也丢不起了。部隊開往井岡山去也罷,作為暫避一時的權宜之計是可以的,但也不能太久,一旦廣東方面有動靜,我們警衛團還是要趕過去的。畢竟,警衛團是正規軍隊,軍隊就是要打仗的,老是窩在井岡山這樣的大山裡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大家争議了一番,很難得出一個一緻的意見。這時毛澤東以一種堅定果敢的态度表示,江西省委的訓示,大家是要服從的。首先,此前中央早就有相關規定,工農革命軍到哪個省份就要接受哪個省份的節制。其次,工農革命軍的現狀需要我們退到井岡山那樣的地方去。最後,放棄前往湘南汝城的原有計劃。

紅軍到底是往湘南走還是進軍甯岡,毛澤東的這個決定改變了太多

在會議難以形成決議的僵持局面下,毛澤東表現出了他堅強的政治毅力,承擔了前委書記的政治責任,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毫不退讓地做出了最後的決斷,将這些天來醞釀于心的戰略構想向大家進行了宣布。

他說到,工農革命軍到了井岡山,就像計劃在汝城實行割據一樣,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政權,以武裝鬥争開辟出一個政治局勢來。最後,他宣布,按照省委的訓示,開到井岡山,明天就出發。

賓興館前委會議摒棄了原有的退往汝城的方略,改為轉兵湘贛邊界的井岡山,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