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箋釋:丁丙緻許仁沐,韋力撰

作者:芷蘭齋

‍‍

箋釋:丁丙緻許仁沐,韋力撰

釋 文

壬伯①老兄大人閣下:

信局寄書多在日班船中,故動多遲滞,尚為慎重起見。十三奉呈《股堰雙節詩》十冊,亮照察。昨奉十四日書,并擲完十六本,均收。頃奉撿詩十冊,祈賜輯為幸。天時莽熱,不失伏象,殘體畏熱異常,如何如何。肅請

暑安。

小弟丙②頓首

十六日

鈴:景鄭持贈

箋釋:丁丙緻許仁沐,韋力撰

題記:

丁松生先生為晚清著名藏書家之一,其行事世所周知,無待贅述。此手簡一通,款署壬伯,與丁同時,許姓名沐,浙省硖川人,清光緒中浙江舉人。讀劄中語辭,似即當時助丁纂輯鄉邑著述。丁有《杭郡詩》三續之輯,或能蹤迹之,惜手頭無書可檢耳。餘卅年前亦頗搜羅藏書家尺牍,拟續先生之業,所得亦且數十家,幾更滄桑,零星片羽,不及收拾,漸皆失之無形中。此箋偶而檢及,遲暮之年,夙願難償,留之亦如雁侶之失群,何以為懷。以贈逸梅翁藏弆,庶得其所歸焉。

時己未孟冬下旬,吳縣潘景鄭

識于滬上西康路寓樓

錢唐華夢。秘笈琳琅曾坐擁。風雨滄桑。化鶴歸來覓故

鄉。  殘鱗片羽。點滴泥痕猶記取。好付苔芩。守護珍囊寄此心。

調寄《減字木蘭花》。奉寄

逸梅老前輩斧政。

寄漚詞人呈稿

‍ 钤:景鄭、景鄭倚聲、己未七三翁

‍小 注

① 許仁沐(1842—1899),原名仁傑,字公梁,号東博,更字子涵,号壬伯、庸齋,浙江海甯人。同治四年(1865)舉人,曾任分水教谕,補常山訓導,後改平湖教谕。著有《覺今庵方錄》《遲春閣文稿》《寶硯堂詩稿》《潔廬詞稿》等。

② 丁丙(1832—1899),字嘉魚,别字松生,晚号松存,别署錢塘流民、十載孤兒、青門詞隐、八千卷樓主人等,浙江杭州人。太平軍攻陷杭州期間,竭力儲存地方文獻,與其兄丁申搶救、抄配文瀾閣《四庫全書》。著有《武林金石志》《松夢寮集》等。

‍箋 釋

海甯許氏亦藏書世家,始有清初名臣許汝霖,康熙二十一年(1682)進士,曾創辦東山書院,集當地文人學士講學課藝于此,又築也園于東南湖,中有德星堂藏書,宋元未刻之集逾百。許汝霖從子許惟楷亦進士,藏書處為一可堂,其子許勉煥承祖及父業,又擴建一可堂,築敦叙樓,多蓄典籍。許汝霖孫許焞有慕迂齋、學稼軒藏書,《海昌藝文志》載:“自其祖父許汝霖以來藏書甚富。而焞尤笃于典籍,搜拾遺文,故所藏宋元未刻之集多至百十餘種,手自丹黃而甲乙之,可謂勤矣。”許焞藏書印中有朱橢圓一枚,章文為“個是醇夫手種田”,寒齋架上多有得見。

許仁沐素與丁丙友善,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中著錄有舊鈔本《說部新書》,該書為許焞手輯,丁丙跋稱:“吾友許壬伯廣文人傑,為公之元孫,有跋綴于後。”《八千卷樓書目》又著錄有《硖川詩續鈔》十六卷,為許仁沐與蔣學堅合作輯成,該書乃繼曹宗載所輯《硖川詩鈔》而作。

許仁沐任平湖教谕期間,還曾訪求當地學者陸隴其遺書近二百卷,輯為《陸子全書》。在訪求過程中,丁丙曾将所藏陸隴其遺文供其采用,《先考松生府君年譜》同治五年(1866)載有丁丙監修陸清獻公祠墓事,又載:“迨戊子三月海甯許壬伯丈司訓平湖,既輯《陸子全書》,複撰《景陸粹編》,府君因出藏書俾資纂輯。修甫兄力贊其成,刊之甬東。”《陸子全書》後由平湖知縣吳佑孫付梓。

錢塘丁氏八千卷樓與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浙江歸安陸氏皕宋樓并有“晚清四大藏書樓”之稱。首任八千卷樓主人為丁丙祖父丁國典,至丁丙、丁申昆仲時,沿用祖父室名,并将其新增加的藏書樓命名為“後八千卷樓”“小八千卷樓”及“善本書室”,總藏書室名“嘉惠堂”,所藏後為江南圖書館收購,現存于南京圖書館。

《國朝杭郡詩》前後有三輯。第一次為吳颢所輯,其孫吳振棫補輯。其次為《國朝杭郡詩續輯》,吳振棫輯。第三次即《國朝杭郡詩三輯》,由丁申、丁丙昆仲輯成,前有吳振棫之孫吳慶坻序:“曆二百年,人文炳然,甄錄所作,以彰國家教養培育之厚。人系以傳,一如前例。左采而右獲,晨鈔而暝寫,蓋二十年而始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