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上):德爾塔毒株為何如此厲害

最初在印度被發現,後來傳到英國,目前在美國等多國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最近波及我國多個省份。多位專家表示,在目前所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中,德爾塔毒株傳播力最強,同時具備潛伏期短、病毒載量高、發病程序快等特點。德爾塔為什麼這麼厲害?

一、擴散速度驚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消息,目前對疫情影響最大的新冠突變毒株分别為:阿爾法(alpha)毒株、貝塔(beta)毒株、伽馬(gamma)毒株和德爾塔毒株。在我國近期發生的幾起新冠肺炎疫情中,确診病例感染的毒株均為德爾塔變異毒株。

7月30日,江蘇省南京市召開新聞釋出會。通報稱,目前已完成本土疫情相關的52個病例的病毒基因測序工作,均屬于德爾塔毒株。

據海南省衛生健康委釋出的通告,8月1日,在海口市發現外省輸入本土新冠肺炎确診病例(輕型)1例。經對陽性樣本基因測序,初步判定為德爾塔變異毒株。

  8月2日,河南省鄭州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表示,經基因測序,最初2名感染者與由緬甸入境并在鄭州市六院進行治療的确診患者的毒株高度同源,均為德爾塔變異毒株。

  據《湖南日報》8月2日消息,湖南省疾控中心已完成20例新冠病毒标本測序,已經完成測序結果的标本均為德爾塔毒株,與南京病例感染病毒高度同源。

  8月3日,山東省煙台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表示,煙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确診2例新冠肺炎輕型病例,經煙台市疾控中心複核并确定為德爾塔變異毒株。

  其實,早在今年4月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大暴發時,名為b.1.617的突變株系便以其驚人的擴散速度引起廣泛關注。b.1.617的一個分支——b.1.617.2,就是德爾塔突變毒株。它不僅很快成為英國新增病例中最主要的病毒毒株,還在7月下旬占據美國新增病例感染病毒的八成以上。

二、自我複制能力更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6月29日線上發表了廣東省疾控中心等機構研究人員的論文。文章分析了廣東省5月、6月新冠變異毒株德爾塔的傳播動力學資料:德爾塔變異株的平均潛伏期為4.4天,比武漢報告的5.2天(2020年3月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要短;病毒傳播的平均代際間隔為2.9天,比湖南報告的5.7天(2021年3月發表于《自然通訊》)要短;64.7%的傳播事件發生在病例出現症狀前,比之前報告的59.2%(2021年3月發表于《自然通訊》)要高。文章指出:“抑制變異毒株的快速傳播和隐性傳播是重中之重。”

  “之前,阿爾法毒株因為自我複制能力和傳染能力強,很快就在全球占了主導地位。而德爾塔毒株自我複制能力和傳染能力都更強。可以說,它是一個在進化上具有優勢的毒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金冬雁教授介紹,一般來說,在上呼吸道複制得比較好的病毒更容易傳播,“德爾塔的特點就是,在上呼吸道能夠複制得特别好,病毒載量特别高。年輕人由于活動性強,是以感染的機率會較高”。

  從2020年年底引發全歐恐慌的阿爾法毒株,到現在的德爾塔毒株,其間不時出現加州突變株、德州突變株等,新冠病毒變異意味着什麼?

  新冠病毒(2019-ncov)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它利用表面的刺突蛋白結合細胞受體,進而入侵細胞。刺突蛋白也是免疫系統識别病毒、以抗體中和病毒的重要結構。阿爾法、貝塔、伽馬和德爾塔這4種新冠病毒變異株正是因為刺突蛋白的一些關鍵位點發生突變,進而導緻了變異毒株在與細胞受體或者與中和抗體的親和力發生了明顯變化。

  “任何病毒都會發生突變。從新冠病毒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變異是點突變,即單個核苷酸的改變。新冠病毒有3萬個核苷酸,如果隻改變了一個核苷酸,大多數情況下不足以根本改變病毒的特性。此次德爾塔的變異由多個點突變組成。到底哪幾個點發生突變,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金冬雁說。

  三、延伸閱讀

  除新型冠狀病毒外,人類已知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hcov-229e、hcovoc43、sars-cov、mers-cov、hcov-hku1、hcov-nl63。目前,sars-cov引發非典的病死率近10%,但已銷聲匿迹。mers-cov引發中東呼吸綜合征的病死率達35%-40%,但它隻能從駱駝傳給人,不能持續人傳人。其他4種冠狀病毒則在人群和社群中常年存在。

“這4種冠狀病毒隻引起普通感冒。但是,它們當初由動物‘跳到’人間時,都引起過大流行。最近一次有記載的可能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世界大流行,發生在1890年前後。在那之後,我們沒有針對這4種病毒研制疫苗,因為它們引起的症狀太輕微了。”金冬雁認為,“目前,對冠狀病毒的研究還在進行時,需要時間和耐心。病毒變異隻是人類抗擊病毒道路上的小小挫折,将來可能還會有新的變異出現,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把它控制住。”

(資料來源: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