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接觸14秒就感染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有多厲害?

6月22日下午,深圳召開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并通報,21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完成劉某的新冠病毒基因測序,結果表明,目前“6·14”疫情4個報告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均為delta變異株,與ca868國際航班輸入的陽性病例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

此次在廣州發生的疫情是由最早在印度發現的b.1.617.2變異株引起的,世界衛生組織給這種變異株命名為“德爾塔”變異株。

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繼在廣州引發本土疫情後,近日又在深圳、東莞引發本土疫情。

接觸14秒感染

據新京報報道,廣州警方在對一起四代重點病例接觸追溯過程中發現,第三代接觸者與第四代接觸者,僅用14秒就完成傳播。

接觸14秒就感染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有多厲害?

根據警方公布的監控畫面顯示,黃某就曾與魯某(第四代感染者)在用餐時,兩人分别進入衛生間,雙方在無接觸肢體情況下14秒就完成了病毒傳播。随後警方還補充道,在同一環境下14秒就完成病毒傳播,是本輪疫情接觸時間中最短的。

接觸14秒就感染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有多厲害?
接觸14秒就感染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有多厲害?

什麼是德爾塔新毒株

據新華社報道,這一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發現,起初被媒體稱為“雙突變”病毒。據印度衛生部今年3月底公報,由10個實驗室組成的“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組學聯盟”在馬哈拉施特拉邦采集的樣本中發現,這種新的變異毒株攜帶e484q和l452r突變,可能導緻免疫逃逸和傳染性增強。這一變異毒株被世衛組織命名為b.1.617,并在5月31日用希臘字母δ(德爾塔)命名。

印度阿育王大學特裡維迪生物科學學院院長、病毒學家沙希德·賈米勒接受印度《西隆時報》專訪時介紹說,這種變異毒株叫“雙突變”不夠準确,b.1.617總共包含15處突變,有6處發生在刺突蛋白上,其中又有3處比較關鍵:l452r和e484q突變發生在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的區域,l452r提高了病毒侵入細胞的能力,e484q有助增強病毒的免疫逃逸;第三處突變p681r也能使病毒更有效地進入細胞。

這些突變的綜合效應使病毒能部分避開一些中和抗體,傳染性增強。

目前已有92個國家和地區檢測到德爾塔毒株傳播,其中8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的是b.1.617.2亞型,12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的是b.1.617亞型。今年5月,世衛組織已将德爾塔毒株列入“需要關注”的新冠變異毒株。

德爾塔新毒株有何特點

據央視新聞報道,過去24小時,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确診病例超過4.2萬例。這個資料與第二輪疫情最高峰單日新增40多萬相比,已經有了明顯下降,印度各地近期也開始了逐漸解封。不過,印度首先報告的“德爾塔”變異毒株,以及它的進一步變異體“德爾塔+”,依然引起了各界的擔憂。

一、傳播力更強

接觸14秒就感染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有多厲害?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表示,從廣州本輪疫情的病例情況看,“德爾塔”變異株病毒的傳染性和傳播能力顯著增強,特别是潛伏期或者傳代間隔縮短,在短短的10天内就傳了五六代,病毒的傳播速度在加快。感染者的樣本pcr檢測病毒結果顯示,病毒載量有顯著增加的特點。這個變異毒株的傳播能力比以往毒株傳播能力提高了1倍,比在英國發現的毒株傳播能力提高了超40%。

二、病毒載量高

接觸14秒就感染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有多厲害?

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發現,與感染英國最早發現的“阿爾法”(alpha)變異毒株的人相比,感染“德爾塔”變異株的人群住院風險要高出1倍。在此次廣州疫情中,患者發病以後轉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而且轉為重型、危重型的時間提前。患者的ct值非常低,ct值越低就表示體内病毒載量越高,患者核酸轉陰所需要的時間延長。

三、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但疫苗仍有保護作用

接觸14秒就感染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有多厲害?

對此,馮子健解釋稱,“從這次廣東的疫情來看,确診病例裡面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群,轉為重症或者發生重症的比例顯著高于接種疫苗的人,疫苗對新毒株仍有保護作用。”此外,還有研究表明,3例從四川入境回國後确診感染“德爾塔”毒株的病例中,2例已接種過疫苗,1例未接種。研究稱,相比未接種疫苗的病例,接種疫苗的病例從确診到産生抗體陽性的時間短、ct值高、住院時間短。

【來源:武漢晨報綜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