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近期流行的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有多“兇猛”?

目前,在印度首先發現的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已經在80多個國家流行,在我國廣東省也導緻了社群傳播,引起了廣泛關注。《柳葉刀》6月14日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與感染阿爾法(alpha)變異毒株相比,感染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患者的住院風險要高出一倍,表明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傳播力更強,且感染後容易出現重症。

印度媒體還報道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的耐藥性也更強,并會引發血栓、聽力障礙等症狀。那麼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究竟有多“兇猛”?現有疫苗對delta變異毒株還有效果嗎?對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了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新宇。

正在成為全球傳播的主要變異株

“正如人類從非洲走出來,逐漸演化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一樣,病毒變異也是如此。”王新宇比喻說,“毒株”概念,近似于人種概念,都是病毒變異過程中産生的亞型。

與其他生物一樣,病毒變異也充滿偶然,從一開始的标準毒株不斷突變,突變累積到一定水準,即産生新的毒株。病毒突變漫無目的,然而一旦某些突變增強了病毒的傳播力、耐藥性等特征,便提高了病毒的生存機率,于是這種突變病毒就會很快廣泛傳播,成為優勢毒株。

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隻有一條長鍊,相比具有雙鍊、相對穩定的dna病毒來說,很容易複制錯誤,也就是更容易突變。在來勢洶洶的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之前,已有分别在英國、南非和巴西首先發現的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瑪(gamma)等變異毒株廣泛流傳。

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瑪(gamma)這三種變異毒株的傳染性比标準毒株均有增加,但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的傳播力比它們更強。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waminathan)博士在例行釋出會上表示,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正在成為全球傳播的主要變異毒株。

滅活疫苗對delta變異毒株仍有效

除了傳播力增強以外,印度媒體報道,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可導緻聽力障礙、胃腸道疾病和血栓形成等。王新宇認為,以上症狀是否與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有關,還有待商榷,不能簡單歸咎于變異毒株,“印度新冠肺炎患者廣泛出現這些‘奇怪’症狀,也可能是因為醫療資源擠兌,救治能力不足。”

王新宇舉例,之前印度新冠肺炎患者大量感染毛黴目真菌,皮膚表面長出大面積黑色斑塊的照片,令不少中國讀者心驚膽戰。實際上,毛黴目真菌感染是由于患者接受救治不及時、自身抵抗力下降帶來的并發症,感染未變異的新冠病毒或患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導緻相似症狀,與新冠病毒變異無關。

那麼疫苗對delta變異毒株會不會束手無策?理論上來說,病毒變異對mrna疫苗的影響可能會更大,而我國現階段接種的主要是滅活疫苗。研究表明,我國滅活疫苗對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瑪(gamma)變異毒株仍有效果,對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也有效。

值得警惕的是,6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了一種名為蘭姆達(lambda)的新型新冠病毒變種,該變種首次在秘魯報告發現,如今已在29個國家或地區被發現。蘭姆達(lambda)變異毒株傳播力和與疫苗的對抗性均有增強,我國滅活疫苗對蘭姆達(lambda)變異毒株的保護效果如何,還需要更多資料來評估。王新宇說:“疫苗與病毒博弈過程是動态的,一款疫苗無法保證一勞永逸。但是我國的疫苗研發水準值得信任,大家不必擔心。”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侍佳妮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檔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侍佳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