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字子清,号荔軒,又号楝亭,工詩詞,書法不錯,家中富于藏書。曹寅的母親孫氏是康熙皇帝的乳母,因為這一層關系,曹寅和康熙皇帝從小關系親密,稱得上發小,十三歲就做了康熙皇帝的禦前侍衛,深得康熙皇帝的寵信。
康熙三十一年曹寅督理江甯織造,四十三年巡視兩淮鹽政,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康熙皇帝南巡,幾次住在江甯織造的衙署,見到曹寅的母親,非常高興,說:“此吾老人家也。”
當時院中鮮花開放,康熙皇帝親筆寫下“萱瑞堂”三個字,賜給曹母。

曹寅有錢有才,出資刻印了不少古籍,《四庫全書總目》中收錄了一本《居常飲馔錄》,署名就是曹寅著。此書其實是彙編了前代的一些飲膳之法,包括“糖霜譜”“粥品及粉面品”“制脯鲊法”等部分。
清初著名學者朱彜尊與曹寅多有來往,曾經寫過一首詩《曹通政(寅)自真州寄雪花餅》,内容如下:
舊榖芽揉末,重羅面屑塵。
粉量雲母細,糁和雪糕勻。
一笑開盤槅,何愁冰齒龈。
轉思方法秘,夜冷說吳均。
真州就是現在的儀征,距離南京、揚州都不太遠,距離朱彜尊的家鄉浙江嘉興就比較遠。曹寅不嫌麻煩,從真州寄給朱彜尊一些雪花餅,說明這種餅風味獨特。依照曹寅的地位和經濟條件,他比普通的官員更有條件講究飲食,有條件制作一些精馔美味。
雪花餅的制作方法,《竹嶼山房雜部》中介紹了兩種,一種主料是綠豆粉,另一種是面粉,看起來都不錯。問題是,任何一種面餅,在烙熟之後趁熱吃,口感最好。曹寅從真州把雪花餅寄過來,滋味肯定大打折扣。
喜好風雅的曹寅在康熙五十一年病死,身後留下巨大的财務虧空。康熙皇帝不忍追究,讓曹寅的兒子曹颙繼任江甯織造。不久曹颙也死了,康熙皇帝又做主把曹寅的侄子曹頫過繼給曹寅,繼續擔任江甯織造,但是情感上已經大為疏遠。
曹颙和曹頫不但沒有補上曹寅的巨大虧空,反而越虧越多。到了雍正時代,曹家的好日子到了盡頭。曹頫被捕入獄,抄沒家财。一般的研究者認為,曹雪芹就是曹頫的兒子,早年在江甯織造府度過,享受過富貴生活和奢華的飲食。
曹家敗落,從南京遷往北京。此時曹雪芹才十幾歲,錦衣玉食的生活發生了巨變,曹雪匠一家過起艱辛的平民生活。人世間的滄桑變化,由一枝妙筆在《紅樓夢》中曲折婉轉地表達出來,亦真亦幻,引人猜想。
小說中的賈府,馔品豐富,許多東西根本不需要出去買,自己的莊園裡就有,定期送到府裡來。一部《紅樓夢》顯示出曹雪芹豐富的情感和人生閱曆,飲食上的經驗也不同尋常,不知道他是否看過祖父曹寅編刻的那一本《居常飲馔錄》。
近年來,有研究者把一部《廢藝齋集稿》也歸到曹雪芹的名下。書中内容駁雜,講金石刻印,講風筝制作,講園林畫扇,講編織印染。其中的第八冊名為《斯園膏脂摘錄》,講的就是飲馔。
《斯園膏脂摘錄》隻有一部分殘稿可以見到,其中講到花露、桃膏、泡菜、風魚、火肉的制作,文字與冒襄《影梅庵憶語》中關于飲食的記述完全一樣,毫無疑問是直接摘錄過來的。
此外還有一種蒸米粉肉,與冒襄的著作無關。其制法隻能通過殘缺的文字來猜測,其中的主料是米粉、肥瘦相間的豬肉。把豬肉切成大小合适的薄肉片,把茴香、大料、椒鹽、五香等味料研為細末,揉擦到肉片之上,再拌上甜面醬和白糖。
處理好的肉片鋪在碗底。白米用開水燙過兩遍,濾去水份,加入清水,碾成粉狀,與碗中的肉片混合,入鍋中,大火蒸透。
《斯園膏脂摘錄》評價這道美食的特點是:“油透肉香,甜中帶鹹,油入粉中,不膩不枯,誠為上品。”
這是北方的制法,南方的蒸米粉肉不用醬,沒有醬味,隻剩下甜味。
于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