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刀郎的《翩翩》,明顯遜色于曹雪芹的《好了歌》

刀郎的《翩翩》,明顯遜色于曹雪芹的《好了歌》

刀郎那一句“未曾走到絕境路,彼岸花不開”,時時撞擊着我的心靈,今日得閑,方得細細揣摩整首歌詞。

首先想要辯證地讨論一下“未曾走到絕境路,彼岸花不開”這句,有投資者甚至将其延伸到了證券投資領域,有點類似“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味道。要知道,這是一種“覺悟”的過程,反推未必就正确。

走到絕境路,是彼岸花開的一個條件,并不是隻要走到絕境路,彼岸花就一定開;也不是,彼岸花開,必須要走到絕境。

當然了,最終往往令人在關鍵時刻靈光一現,突然覺悟的,大多又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苦難,往往能夠磨煉一個人,這跟孟子所言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有點類似。

光憑刀郎這一句話,各位就能感覺到《翩翩》,是一首在講人生覺悟的歌曲。問題就在于,很多歌迷雖然會唱,并未能了解到這層含義,這是閑閑财經想要寫這段文字的主要原因。

刀郎的《翩翩》,明顯遜色于曹雪芹的《好了歌》

刀郎2023年《山歌寥哉》的相當部分歌詞,需要有人專門來解讀的,這一度成為了一個網際網路現象。

既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

好事兒是,很多人通過解讀學到了不少中華傳統文化;壞事兒是,歌詞晦澀難懂,以至于意思在傳遞上并不精準。

當然了,尤其是近些年音樂界的“中國風”,大多繼承了“婉約派”的特點,包括另外一個寫詞高手方文山,也是如此。

衆所周知,大陸古代文風在唐宋期間有過一次重大變化,那就是古文革新浪潮,摒棄骈文,提倡散文語言,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

于是乎,唐初四傑之王勃《滕王閣序》就成了絕唱,被譽為天下第一骈文。各位不妨重讀《滕王閣序》,引經據典太多,即便是經典也免不了有堆砌辭藻的嫌疑,不懂某些典故,你甚至不知道作者要表達的含義。

各位不妨回望唐詩宋詞元曲,其實也有“古文革新浪潮”的痕迹,越是語意清晰,表達明确,越是傳播度廣。

随便拿幾句來比較,一目了然,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再比如,蘇轼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再後來的,馬緻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當今我們仿佛再也寫不出這麼優美的句子了。雖然一句“春風十裡不如你”有點感覺,但厚度欠佳。

可以說,每個字你都認識,也能清晰地了解作者要表達什麼意思,并且讓你讀過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不得不感歎造句之巧妙,這才是最優秀、最頂級的作品。

刀郎的《翩翩》,明顯遜色于曹雪芹的《好了歌》

我們回來再看刀郎的《翩翩》,需要有人專門做注釋,這就注定距離頂級詩詞作品有一定距離了。

由于《翩翩》引用典故的表層含義,已經被很多人解讀過了,閑閑财經想要把最關鍵的幾句點出來,除了前頭那句“未曾走到絕境路,彼岸花不開”之外,末了一句“邯鄲夢啊,古今同,榮華易去、青山處處英雄冢。藍采和,醉酒當歌,紅顔易老轉眼桑田轉清波。”實際上是想要表達的一種“出世”境界,這當然有佛道思想。

當品味到此,自然就能想到曹雪芹《好了歌》中的一句“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可以說,曹雪芹《好了歌》中的這兩句,其實就能概括《翩翩》所能表達的含義,而《翩翩》歌詞的含義,還需要有人專門幫助大家解讀,甚至并未能準确傳達出刀郎的本意,而曹雪芹的《好了歌》句句大家都能看得懂,并且還能讓人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可見,曹雪芹的詩詞功夫,已登峰造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