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老街遊池州小記前言一、李杜曾為客,芳蹤何處存二、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三、繞寺鐘聲遠,平湖日影昏。結束語

作者:老街味道

前幾日,老街經過池州,閑暇時匆匆遊覽了一番,作五律《遊池州》以記此行:

李杜曾為客,芳蹤何處存。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 繞寺鐘聲遠,平湖日影昏。古今同一夢,燈火入吟魂。

詩,即最短的遊記,記錄了幾處有名的池州景點。

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老街遊池州小記前言一、李杜曾為客,芳蹤何處存二、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三、繞寺鐘聲遠,平湖日影昏。結束語

唐朝有大李杜和小李杜。詩中的李杜是大李(李白)和小杜(杜牧)。他們都在池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創作了不少關于池州的作品。

池州,别名貴池、石城、秋浦。池州是安徽省的地級市,但是城市規模并不大。早先安徽的中心在安慶,原因是臨近長江。長江從九江朝着東北方向進入安徽,第一個城市為安慶,第二個城市就是池州,然後是銅陵、蕪湖、馬鞍山、南京。

在古代,長江是重要的客運交通要道。是以,池州和衆多沿江的古城一樣,有無數的文人墨客經過并留下不少詩篇。

其中,就有李白和杜牧。

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老街遊池州小記前言一、李杜曾為客,芳蹤何處存二、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三、繞寺鐘聲遠,平湖日影昏。結束語

李白寫池州的詩篇多達40餘首,最有名的就是《秋浦歌十七首》,其中第十五首流傳最廣: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李白在池州,隻是遊曆會友,而晚唐大詩人杜牧則是池州的父母官。唐武宗會昌4年(公元844年)9月,四十二歲的杜牧遷任池州刺史,在此地任職了兩整年 。

傳說,杜牧在池州時,寫下了《清明》這首七絕,引起了關于杏花村歸屬地的争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于杏花村的歸屬,山西汾陽和池州起過争端。如今在池州有兩處叫做杏花村的景點,不遠處就是著名的秋浦河。

我對于杏花村的興趣不大,這類景點往往是後人根據故事新造的。但是古人作品中提到的山河湖泊,其地理位置往往與今天差别不大,是以秋浦河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隻是杏花村附近的這一段秋浦河,似乎正逢枯水期,并沒有想象中的美麗,有點令人失望。

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老街遊池州小記前言一、李杜曾為客,芳蹤何處存二、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三、繞寺鐘聲遠,平湖日影昏。結束語

杜牧七律中,我最喜歡的是《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将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晖。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郁郁蔥蔥的齊山并不高大,坐落于池州市區内。據說杜牧在池州刺史時建造時,在齊山上造了一座翠微亭,嶽飛在池州練兵時登臨齊山,作過一首 《池州翠微亭》 :

征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趕月明歸。

沿着山腳小路蜿蜒前行,金地藏寺便出現在黃昏的日色中,遠望寺廟金碧輝煌頗為壯觀。這裡除了幾個看門人外,并沒有什麼遊人,非常安靜。

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老街遊池州小記前言一、李杜曾為客,芳蹤何處存二、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三、繞寺鐘聲遠,平湖日影昏。結束語

嶽飛詩中有句:好山好水看不足。在齊山腳下有一個比西湖還大的平天湖,據說嶽飛曾經在這裡操練過水師。令我感到開心的是,這裡湖邊路可以騎共享電動車,省了不少時間。

騎車穿過一片竹徑後,可以在湖中的網紅棧道上漫步。棧道連岸處是一座石橋,站在橋上任微風吹面,看夕陽下的湖光山色,很有幾分桂林山水的神韻。

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老街遊池州小記前言一、李杜曾為客,芳蹤何處存二、詩尋秋浦岸,酒問杏花村。三、繞寺鐘聲遠,平湖日影昏。結束語

池州雖小,但是曆史悠久。這裡不僅是嶽飛屯兵之地,也是南梁昭明太子編撰《文選》的地方,李白、杜牧、蘇轼、王安石等大詩人留下了無數詩篇。

可惜時間緊迫,老街隻能走馬觀花一般匆匆而過。齊山沒有機會登臨,繞平天湖也騎行了不到一半,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回到住處憑窗遠望,外面已經萬家燈火了。

古今同一夢,燈火入吟魂。

詩不甚佳,留作紀念,以後再修改吧。

@老街味道

錢鐘書先生,發現了古詩詞中最奇妙的一種修辭方式:通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