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武天皇的東征路徑與稻作技術傳播線路一緻,他真是來自中國嗎?

作者:燒死的火

根據日本人的史觀,日本是神的國度, 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然而天皇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其産生和發展經曆了複雜的曆史沿革。

最早的日本天皇是什麼人,他從哪裡來的,從什麼時候開始統治日本,這一切至今籠罩在神秘的迷霧中,日本人卻用一部神話解釋了天皇的由來和其家族世系。

關于天皇的各種神話傳說,集中展現在日本最早的曆史典籍《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

神武天皇的東征路徑與稻作技術傳播線路一緻,他真是來自中國嗎?

《古事記》是日本最早的史書,于公元712年寫成,以天皇系譜為主軸,叙述了日本從混沌初開到推古天皇在位期間的神話傳說與史實。

《日本書紀》則是一部用漢語寫成的早期史書,記叙了日本從開天辟地到持統天皇在位期間的神話傳說與史實。

根據這兩部史書,日本列島是由兩個創世神所生的,這兩個神是一對兄妹,哥哥是伊耶那岐神,妹妹是伊耶那美神,日本史書這樣叙述了他們創造日本的過程:

二神降到島上,建立起天之禦柱,造成八尋殿。然後兩個創世神生出了日本諸島。

于是伊耶那歧命問其妹伊耶那美命道:“你的身子是如何長成的?”

她回答道:“我的身子都已長成,但有一處未合。”

伊耶那歧命道:“我的身子都已長成,但有一處多餘。今以我所餘處填塞你的未合處,産生國土,如何?”

伊耶那美命答道:“好吧。”

于是伊耶那歧命說道:“我和你繞着天之禦柱走去,相遇而行房事。”

即約定,乃說定道:“你從右轉,我将從左轉。”

約定後,繞柱而走的時候,伊耶那美命先說道:“啊呀,真是一個好男子!”

随後伊耶那歧命才說:“啊呀,真是一個好女子!”

各自說了以後,伊耶那歧命乃對他的妹子說道:“女人先說,不好。”

然後行房之事,生子水蛭子,将此子置蘆舟中舍使流去。其次生淡島,此亦不在所生諸子數中。

于是二神商議道:“今我等所生之子不良,當往天神處請教。”

即往朝天神。天神乃命占ト,邀告示日:“因女人先說,故不良,可回去再說。”

二神回去,仍如前次繞天之禦柱而走,于是伊耶那歧命先說道:“有呀,真是一個好女子!”

随後伊耶納美命說道:“啊呀,真是一個好男子!”

這樣說了之後,複會合而生淡道之穗之狹别島。

就這樣,這兩個創世神先後生下了淡道之穗之狹别島(淡路島)、伊像之二名島(四國)、隐岐之三子島(隐岐島)、築紫島(九州)、登岐島、津島(對馬)、佐渡島大倭主秋島(本州)等“大八州國”。

神武天皇的東征路徑與稻作技術傳播線路一緻,他真是來自中國嗎?

兩位大神然後又生了山川、草木和八百萬神,後來又生了一位美麗的太陽女神,她就是“皇祖”天照大神,天皇萬世一系的源頭就在于此。

按日本史書,2600年前,天照大神統治着被稱為高天原的天國,大約在基督降臨之時,天照大神被熊襲部落的首領逼迫,與來自北韓的一個海盜結合,生下了瓊瓊杵尊,他的重孫就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

神武天皇名叫彥火火出見,按《日本書紀》,他45歲那年,以“八纮一宇”的理想為己任,從九州島日向國起兵東征,經過一番左征右讨、縱橫捭阖的操作,降服或消滅了各個敵對勢力,确立了他的統治地位,于公元前660年正月初九(明治時期被改為2月11日)即位稱帝,這一天,就成了日本的建國紀念日,神武天皇成為“始馭天下之皇”。神武天皇還接受了天照大神授予的,用以傳國的三件神器:象征知識的青銅鏡、象征權力的寶劍以及一串勾玉,稱為鏡、劍、玺。

很顯然,關于日本國土形成和天皇誕生的叙述是一個神話而非信史,而日本卻把這段神話當成真實的曆史寫入了教科書。可是即使是日本本國學者也不相信這種用神話來解讀的曆史。日本著名曆史學家井上清就說:“日本皇室,雖說自古就為人們所知,但是那種所謂遠

在2600年以前就有一個叫作神武的天皇,它的祖先可以上溯至諸神,從神武起才變為人,子子孫孫傳續至今,這種說法是沒有确鑿證據的。怎麼就從神變成了人呢?這種不合邏輯的說法,當然不值一駁。

首先,我們就無法認為曾經有什麼第一代的神武天皇其人。《古事記》與《日本書紀》中,關于神武天皇從日向東征,進入大和,并在畝旁概原宮即位的記載,完全是編造的,實際上并無其事。這是經過津田左右吉博士詳細調查過的,今天成為曆史家的定論。神武的稱号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很晚以後,即距今約1200年前,在奈良朝末期,由淡海三船等漢學家從中國古書中選出了一些字句,起了綏靖、安甯以下40多個天皇的稱号,也包括了神武天皇這個稱号。在《日本書紀》中,神武天皇被稱作肇國天皇,意思是最初治理國家的天皇,但是被定位第十代天皇的崇神天皇也稱作禦肇國天皇,那麼究竟是誰第一代天皇?可見連《日本書紀》的作者實際上也不清楚。”可見,日本史學界也并不是都把這段神話當做曆史真實的。

神武天皇的東征路徑與稻作技術傳播線路一緻,他真是來自中國嗎?

然而,雖然這種叙述隻是虛妄的神話,可神話往往是現實的映射,是以,從這段神話中,也能發現一些日本從蒙昧走向文明的脈絡。

現代研究表明,作為日本農業文明基礎的稻作技術,是從中國傳來的,而日本的水稻種植是從九州北部逐漸傳播到本州和日本東北部的,這與神武天皇的東征路徑正好相符。中國的農耕技術無論是經過北韓半島渡過對馬海峽還是從東海直接登陸日本,第一站都是日本最西部的九州,這似乎暗示着日本的文明來自中國或北韓,神武天皇應該是中國人或是北韓人。

1948年,日本曆史學家江上波夫提出了“騎馬民族征服說”,認為“神武東征”是東北亞遊牧民族的一次入侵,他們以強大武力征服了日本的土著“繩紋人”,這些土著被趕到琉球和北海道,成了琉球人和蝦夷。

東北亞遊牧民族入侵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曆史上,他們不僅善于騎馬馳騁,也善于駕船航海。在公元1019年3月,就發生過女真人入侵的“刀伊入寇”事件,三千多名女真人乘坐五十艘大船渡過對馬海峽,在對馬、壹岐、築前一帶大肆劫掠燒殺,還把對馬銀礦付之一炬,給日本造成了很大損失。可見到了11世紀,女真人仍然善于航海,在更早的曆史中完全可以到達日本。但是包括女真人在内的東北亞遊牧民族,并沒有水稻種植技術,是以,發起“神武東征”的不會是他們,而最有可能的是中國人和北韓人。

關于神武天皇的原型,曆史上一直有猜測,有人認為他就是帶着五百童男童女東渡的徐福。

然而神武天皇的時代在公元前660年前後,正處于中國春秋時期,而徐福的時代在公元前221年前後,差了四百多年,但這個問題是可以解釋的。

日本古代從公元601年開始才有了中國的幹支紀年法,秦漢時期有一種讖緯學,根據這種學說,辛酉年必有大事,而每21個辛酉年“天命将大改”,601年正是辛酉年,再往上推21個周甲,就是公元前660年,恰好是神武天皇建國的那一年。這種巧合隻能是人為附會的結果,是以,神武天皇如果真是徐福,那麼他的登基日被定為公元前660年完全是後世的需要,這個時間并不是他稱王的真實日期,是以不能以這個日期來排除徐福就是神武天皇的可能。

神武天皇的東征路徑與稻作技術傳播線路一緻,他真是來自中國嗎?

除了徐福就是神武天皇的猜想外,天皇是吳泰伯後裔的說法也不絕于中日兩國的史書。

三國時期魏國史官魚豢所編撰的《魏略》記載:倭人“男子無大小,皆鲸面而文身。聞其舊語,自謂泰伯之後。”後來《晉書·倭人傳》記載:“日本戶有七萬,男子無大小,皆鲸面而文身,聞其舊語,自謂泰伯之後。”《梁書·倭傳》中記:“倭者自雲泰伯之後。”宋司馬光所撰的《資治通鑒》雲:“今日本又雲吳泰伯之後,盍吳亡,其支庶入海為倭。”宋末元初的學者金履祥在他所編寫的《通鑒前編》中提到:“吳泰伯至夫差二十五世,今日本國又雲吳泰伯之後,蓋吳亡其支庶入海為倭。”

吳太伯,又稱泰伯,是周文王的叔叔,為了禮讓王位,遷居到荊蠻之地,自号“勾吳”,是吳國第一代國君,吳文化的始祖。

在日本,曆來有“皇祖太伯說”,意為天皇的祖先是吳太伯。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的建國紀念日就是吳太伯的誕生日,都是陰曆正月初九。公元八世紀,日本奈良時代編撰的《新撰姓氏錄》中,有三成日本姓氏自稱其源自中國,是中國某姓之後,其中便有“松野,吳王夫差之後,此吳人來我之始也”的記載,松野氏自稱,他們從吳國來日本後住在松峽野,是以後來改姓為松野。

江戶時代的大儒林羅山,在他所著的《神武天皇論》一文中說:“太伯逃荊蠻,……其子孫來築紫,……姬氏之子孫可本支百世,萬世為君矣,不亦盛哉!彼強大之吳,雖滅于越,我邦之寶祚,于天地而無窮,于是愈信太伯之至德。”意思是說,吳太伯從荊蠻之地出逃,來到日本的築紫地區,姬氏的子孫可以世代當國君,真是非常興盛啊!強大的吳國雖然被越國滅了,但吳人來到我國,我國的國祚是以可以無窮無盡的傳下去,是以更加相信吳太伯有大德。文中所說姬氏就是吳太伯的姓氏,林羅山為日本人是吳太伯後裔而感到自豪。

明治維新前,日本學者松下見林,在其所著的《異稱日本傳》書中也說:“吳之時,其國王姬姓亡命日本,是日本開國之始。”

還有日本考古學者研究後認為,誕生了神武天皇的天國“高天原”指的就是古吳國。所謂“高天原”是指“高于天上的地方”,就是“口在天上”的“吳”字,即指吳國

神武天皇的東征路徑與稻作技術傳播線路一緻,他真是來自中國嗎?

三國和魏晉時期,中國是有使者到過日本的,《魏略》書中的記載就來自三國時魏國人張政的叙述,他曾奉朝廷委派出使日本,這一史料的真實性,得到中日史學界的承認。而《晉書》說:“……聞其舊語,自謂泰伯之後。”應該是指中國使者聽到他們說“舊語”,也就是吳國話,這說明到魏晉時期,日本還有人會說吳語。

在先秦時期,“倭”并不是指日本,那時華夏族把南方吳越所處的荊蠻地區稱為“倭”,由于“倭”“吳”在吳語中是諧音,是以也可稱“吳”,如今的上海話中“倭”“吳”是一個讀音。東漢王充的《論衡•恢國篇》記載:“成王之時,越裳獻雉,倭人貢暢。”可見周成王時倭和越一樣,都是指南方荊蠻土著。是以吳人東渡日本後,自稱為“倭”順理成章,中原自然也稱日本為“倭”。

如今人們聽上海或蘇州等吳語區的人說話,往往會覺得像日語,說明兩種語言的發音确有相似之處,這不免讓人有了更多的聯想。

事實上,日本與中國在文化和血緣上的聯系不僅存在于曆史記載中,在科學上也有依據。據日本著名的體質人類學家長谷部言人博士等對全國280年縣市數萬名男女日本頭型、血型的分析研究,證明日本人種的源流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沿海的吳越民族。

日本統治者一開始并不稱天皇,而隻是稱大王。據《日本書紀》記載,直到推古十六年,也即公元608年8月,日本使者小野妹子出使隋朝時,在遞交的國書中出現了“東天皇至書西皇帝”之句。如果神武天皇真的是徐福或吳人,那這種現象就可以解釋了。因為吳人東渡時,中原還沒有出現過“皇帝”稱号,是以吳人到日本後也不會稱皇帝;如果神武天皇是徐福,那麼他知道秦始皇稱皇帝是因為其功高蓋世,前無古人,是以才将三皇五帝集于一身,自稱皇帝,跑到一個荒島上的徐福,又怎麼敢自比秦始皇呢?是以推古天皇以前的諸位天皇的稱号都是後世附會上去的。而神武天皇所謂“始馭天下之皇”的說法與秦始皇稱始皇帝如出一轍,明顯是日本人借鑒附會的結果。

神武天皇的東征路徑與稻作技術傳播線路一緻,他真是來自中國嗎?

仁德天皇陵墓

日本天皇世系的源流至今撲朔迷離,但以現代的科學技術,隻要對現存早期天皇的陵墓做一次考古發掘,也許就能解開千年迷題。但是這在日本是無法實施的,時至今日,掌管天皇陵墓的日本宮内廳以種種理由阻撓對陵墓的考古活動,聲稱要守護祖先的安甯。其實他們真正擔心的還是怕在陵墓中發現對他們不利的證據。

圖檔來自網絡公開管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立即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