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侃紅樓196:嫡母被罵,賈探春仗義挺身,把握時機,三小姐脫穎而出
鴛鴦不同意給賈赦做妾,受到賈赦威脅,一生的幸福注定盡毀。鴛鴦也是烈性情,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就捅到賈母那裡,一五一十揭發了賈赦的嘴臉。

賈母一聽鴛鴦的話就氣得不行。由于賈赦、邢夫人都不在,隻有王夫人在旁邊。賈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對着王夫人一通罵,意思是兒子、媳婦們都在背後如此算計她。
賈母罵王夫人當然是遷怒,但也是必然有的事實。人心隔肚皮,兒女尚且與父母有一些心思,何況是兒媳婦。
但賈赦讨鴛鴦這件事,王夫人确實不知情,就算知道了她也不好管。
賈母雖是遷怒,卻也反應出賈赦突然讨鴛鴦做妾,是替兒子賈琏被兒媳婦王熙鳳悍妒控制出頭。讓王熙鳳看看婆婆邢夫人如何作為。
王熙鳳控制賈琏納妾生子,更是對姑媽王夫人當年控制賈政有樣學樣。
賈政雖然有周姨娘、趙姨娘,但周姨娘明顯是當初的平兒,而趙姨娘則是賈寶玉出生後才有的。賈探春出生之前,賈政也沒有庶出兒女。上文已經分析過,本文不贅述。
王夫人被罵,李纨在鴛鴦一哭訴時就及時将姐妹們帶出去。古代的規矩不允許閨閣女兒聽這些大人的話,也不好參與長輩的事。
薛姨媽由于是姐姐被婆婆教訓,她也不好插嘴勸說,隻能尴尬地在旁邊聽着。
王熙鳳、賈寶玉都不敢說話,這是規矩和禮節。這時候誰要插嘴,反而會弄巧成拙。
(第四十六回)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雖有委曲,如何敢辯;薛姨媽也是親姊妹,自然也不好辯的;寶钗也不便為姨母辯;李纨、鳳姐、寶玉一概不敢辯;這正用着女孩兒之時,迎春老實,惜春小,是以窗外聽了一聽,便走進來陪笑向賈母道:“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幹?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裡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賈探春實在是“好”,她此時出頭正是一箭三雕的好時機。聰明人盡管很多,但懂得把握時機的一定是最聰明的人。探春無疑就是。她此時出頭,正是最好時機。
首先,家和萬事興,從大局觀的角度,這件事都需要化解,不能任由發展下去。
賈赦讨鴛鴦的出發點不論是什麼,都激怒了賈母,造成母子嫌隙,如今連王夫人都怪罪。則王夫人和賈母,與賈赦、邢夫人都會有嫌隙。
探春勇于出頭化解,代表了家族的責任。最是應該的“擔當”。
其次,賈探春是王夫人的“女兒”,嫡母被祖母罵,又很委屈不能分辨,就需要她來出頭替嫡母化解。
母親有了責難,女兒不能代為受過,卻可以想辦法化解。
探春出頭替王夫人向賈母分辨一二是最好的。别說王夫人沒錯,就算真有錯,孫女向祖母撒個嬌,也好過兒媳婦向婆婆低頭認錯。
而王夫人得了探春的解圍,擺脫尴尬不說對探春的貼心會有更深層的認識。
人心都是肉長的。不同于對賈環不聞不問,王夫人從小撫養賈探春,雖然不如親生,卻也很有感情。
賈探春此時再表現出維護嫡母的态度,自然讓王夫人感到貼心,雙方感情更進一步。
日後王熙鳳流産休養,王夫人點名賈探春代為管家,就是這裡埋下伏筆,要着力培養她。
賈探春管家表現出的能力,也果然不讓人失望。她的遠見卓識要比王熙鳳等人更高,管家方式也更進階,更有效。
最後,賈探春出頭不但解了王夫人的圍,也替賈母解了圍。
賈母罵王夫人是“遷怒”,在那個父母為“天”的時代,她遷怒兒媳婦再正常不過。但是,王夫人終究沒有問題還被賈母罵,到底也是“冤枉”。
按說賈母罵錯人應該道歉,可那時父母不可能向兒女低頭。錯了就錯了。
賈探春适時出場,替王夫人分辨一二,賈母也就順坡下驢,得了台階。
(第四十六回)猶未說完,賈母笑道:“可是我老糊塗了!姨太太别笑話我。你這個姐姐他極孝順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爺,婆婆跟前不過應景兒。可是委屈了他。”薛姨媽隻答應“是”,又說:“老太太偏心,多疼小兒子媳婦,也是有的。”賈母道:“不偏心!”因又說道:“寶玉,我錯怪了你娘,你怎麼也不提我,看着你娘受委屈?”寶玉笑道:“我偏着娘說大爺大娘不成?通共一個不是,我娘在這裡不認,卻推誰去?我倒要認是我的不是,老太太又不信。”賈母笑道:“這也有理。你快給你娘跪下,你說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紀了,看着寶玉吧。”寶玉聽了,忙走過去,便跪下要說;王夫人忙笑着拉他起來,說:“快起來,快起來,斷乎使不得。終不成你替老太太給我賠不是不成?”寶玉聽說,忙站起來。賈母又笑道:“鳳姐兒也不提我。”
賈母說自己“老糊塗了”是“認錯”之言。她先向薛姨媽解釋,是尊重王家親家。又說王夫人孝順,邢夫人“應景兒”,也算家醜外揚了。但這話就是老人的常話,也不能當真。
賈母又說賈寶玉也不提她,白讓王夫人受委屈,還讓他代替自己向王夫人賠罪。是給王夫人面子。
王夫人哪裡敢讓賈母“道歉”,連說不敢。婆媳這段公案也就此揭過,本就不是大事。探春居功至偉。
賈母再說王熙鳳也不提着她,是為了緩和氣氛。王熙鳳當時最沒有立場說話。賈赦、邢夫人是她公公婆婆,王夫人是她姑母,又是嬸子婆婆,她作為孫子媳婦最不好開口。
賈母問她就是要她緩和氣氛,王熙鳳不負衆望開口就說:“誰教老太太會調理人,調理的水蔥兒似的,怎麼怨得人要?我幸虧是孫子媳婦,若是孫子,我早要了,還等到這會子呢。”
王熙鳳的玩笑話說了賈母,賈母随後又将了她一軍:“你帶了去,給琏兒放在屋裡,看你那沒臉的公公還要不要了!”鳳姐兒道:“琏兒不配,就隻配我和平兒這一對燒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罷。”
賈母與王熙鳳這段對話很重要,點明了這次賈赦讨鴛鴦的核心就是因為王熙鳳“悍妒”影響了賈琏納妾生子。賈母明白賈赦的意思。
先不提衆人反應,回頭再說賈探春的時機把握。有能力的人善于把握住機會。賈探春雖然不像王熙鳳那般“唯利是圖”,但她知道什麼時候出現最好,并且效果最好。
賈母那麼多兒女、孫輩,要說最像她的,應該就是賈探春、史湘雲和林黛玉。
史湘雲像的是性格。林黛玉像的是風度。賈探春可能是最像祖母的一個。而且,賈敏的風度讓人折服,賈探春與姑姑可能也非常近似。賈母喜歡她不是沒道理。
賈探春是賈家第四代中,能力最傑出的人才。她的能力将在後文徹底展現出來。對于她,脂硯齋給的評價最高,在第二十二回元宵節燈謎那一回,脂硯齋【庚辰雙行夾批:此探春遠适之谶也。使此人不遠去,将來事敗,諸子孫不緻流散也,悲哉傷哉!】
賈探春如果不遠嫁,賈家有個核心人物,子孫們也不至于樹倒猢狲散,各奔東西了。這是将賈探春與賈母并列提到了。
這邊賈母态度緩和了,那邊外頭人來報“大太太來了”。衆人一聽都知趣地散了,不知道賈母會與邢夫人對話又有什麼故事。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關注作者、點贊、收藏,《趣侃紅樓》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為您持續更新!
文|君箋雅侃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