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務院的一二把手均開啟了亞洲之行。26日美國副國務卿剛剛在中國,同外交部部長王毅和副部長謝鋒見了面。國務卿布林肯緊接着就飛往印度進行通路。
由于美國一系列煽風點火的舉動,以及來華之前“從實力地位出發”跟中國談判的叫嚣,都證明了美國依然沒有從平等地位出發釋放善意,這樣的居高臨下的心态,自然不會受到歡迎。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國務卿布林肯的印度之行,也“翻了車”。

26日,印度媒體發文揭露美國的真面目,文章認為美國人詭計多端,處處給其他國家上民主課,來“美化自己”。實際上不僅是印度媒體,在幾天前就有美國官員公開表示,布林肯此次訪印就是為了跟印度探讨“人權和民主問題”。
在布林肯動身之前,許多分析人士已經做出預測。由于拜登政府繼承了特朗普時代的政治遺産,是以印度在美國盟友中的地位空前提高。白宮甚至将印度列為印太計劃的核心,鑒于印度如此重要,美國不會放棄任何拉攏印度的機會。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與印度高層互動頻繁。3月份美國防長奧斯汀就率先通路印度,而在此後的g7外長峰會上,兩國外長又見了一次面。很快印度外長蘇傑生就通路了美國
。
近年來,印度不單在貿易、軍事上向美國靠攏,而且在政治上,印度也對美國越來越依賴。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度現在是四國會談機制中最薄弱的一環,同時還被不少西方國家诟病為拖後腿。
這次是布林肯第一次通路印度。然而還沒等布林肯到達印度,印媒就已經開始唱反調了。
當地時間26日,印度網站發文揭發美國人此行的真正目的:美國人将高舉人權和民主的大棒向印度人打來,這讓很多人難以忍受。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并不富裕,經濟實力也不強勁,但是在很多群眾的心中印度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哪能容得下其他國家來指指點點。
文章指出,美國一直在嘩衆取寵、占領道德的高地,但美國自身不是完美的典範。而且美國打着正義的幌子卻“搞垮了很多民主政府”,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入侵伊拉克等國家,罪名已經罄竹難書。
而拜登政府上台後,似乎并沒有轉變這種思路,反而變本加厲地“美化自己”。對此,印度群眾的反應也很強烈,就在布林肯訪印的推文下面,有印度群眾警告美國,不要在民主問題上對印度說教,因為自以為是的美國人并不是民主的使者。
這篇文章認為,拜登政府一貫喜歡在人權和民主問題上做文章,但同時作為印度的“好朋友”,美國也不希望過度刺激印度,一方面這些幌子可能是兩國為數不多的“共同話題;另一方面美國需要在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上當“教師爺”,易凸顯自己的存在感,是以沖突是必然的。
不過,如今美國的真面目已經暴露,就連竭力拉攏的好朋友也不買賬了。美國頹勢已現,還想像以前那樣高舉人權和民主大旗忽悠全世界,已經很難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