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新華社南昌11月6日電(記者邬慧穎)他是中國共産黨隐蔽戰線的一名傳奇人物,是一名設計師,是一名演員,還是一名漫畫家……他就是錢壯飛,被譽為中共隐蔽戰線“龍潭三傑”之一。在黨中央機關面臨巨大危險時,他冒死發出情報,保衛了黨中央機關和包括周恩來在内多名黨的上司人的安全。
錢壯飛不僅是一名威震敵膽的紅色特工,還是一名才華出衆的“斜杠青年”。90年前,他撤離上海來到中央蘇區,在這裡度過了短暫而精彩的歲月。
一棟禮堂
瑞金沙洲壩,一棟特别的建築靜靜矗立,這棟建築有8個角、17個門、41扇窗,屋後還有隐秘的防空洞,這裡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87年前,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名代表齊聚于此。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衆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
大禮堂凝聚了設計師的心血。陽光透過門窗照進來,大廳内寬敞明亮,坐在二樓也能看清一樓的主席台。
“大禮堂是著名紅色特工錢壯飛所設計。視野好是因為設計了階梯式樓座,17個門是為友善疏散、41扇窗則是為通風采光。”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曆史博物館館長楊麗珊說,“大禮堂造型也十分獨特,從高空俯瞰如同一頂紅軍的八角帽,寓意紅軍永遠駐紮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
一座紀念塔
高塔巍巍,草地茵茵,紅軍烈士紀念塔屹立在寬闊的紅軍廣場上。
“踏着先烈血迹前進”。循着八個遒勁大字,走近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很難數清布滿塔身的一粒粒小石子。
“小石子寓意無數為革命獻出生命的烈士。”瑞金葉坪革命舊址群講解員黃露芬說。
據史料記載,1934年2月2日,紅軍烈士紀念塔揭幕典禮在紅軍廣場舉行。典禮上,錢壯飛向大家作紀念塔設計經過的報告。
“錢壯飛曾打入敵人特務機關核心,經曆生與死的考驗,在設計紀念塔時傾注了很多情感。”蘇區史研究專家曹春榮說。
1931年,錢壯飛撤離上海來到中央蘇區後,擔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保衛局局長、總參謀部第二局副局長等職務。除了繁忙的工作,他還承擔起設計六大建築的重任。
在紅軍烈士紀念塔周圍,分散着紅軍檢閱台、公略亭、博生堡、紅軍烈士紀念亭等建築。曹春榮說:“這些建築都被錢壯飛賦予了特殊象征,如公略亭就是為紀念犧牲于第三次反‘圍剿’戰争中的黃公略。”
當年,中央蘇區軍民響應号召,踴躍為紀念塔募捐,瑞金工農群衆還義務參與建塔,把家中的磚石、木料都送了過來。
黃露芬說,今天看到的“紅軍烈士紀念塔”7個大字,“烈”字是當年原物。紅軍長征後,紀念塔被敵人毀掉,一位大娘冒死把殘存“烈”字的石塊藏在家中,重修時捐出。據傳,大娘的小兒子參加紅軍犧牲,老人見到這個“烈”字就像見到孩子。
當年,贛南蘇區240萬人口中有33萬人參加紅軍,60萬人支前作戰。長征路上,平均每公裡就有3名以上贛南籍戰士倒下。
一部電影
1934年1月24日,《紅色中華》報刊登了一則特寫《一個精彩的晚會》,報道了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參會代表和各機關觀衆三千多人觀看演出的情景。當晚的演出“大腕”雲集,最後表演了沙可夫執筆創作的曆史劇《我——紅軍》。
報道中提到,劇中李伯钊飾小妹,胡底飾靖衛團總,趙品三飾赤色遊擊隊長,錢壯飛飾反動師長,李克農飾土豪……這可是當時全蘇區有名的“明星”。
這不是錢壯飛第一次登台,他曾主演中國第一部黑白武俠電影《燕山俠隐》。
在中央蘇區,錢壯飛執導并主演的《紅色間諜》、執筆編寫的《最後的晚餐》、參與編寫的《為誰犧牲》等話劇,極大地鼓舞了戰士士氣,讓窮苦人更好地了解革命、讀懂紅軍。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準備進行戰略轉移,草鞋是必備物資。
當時《紅星》報在一篇題為《迅速完成廿萬雙草鞋送前方》的文章中提到,自5月下旬起到8月上旬,各地已收到十二萬三千多雙草鞋,但有的草鞋短小或不經穿。文章号召群衆迅速完成和争取“超過廿萬雙草鞋”,并“改良草鞋的品質”。文章還配有一幅漫畫,畫中兩隻草鞋一隻過小、一隻破損,一旁的文字說明寫道:“後方姊妹們,不要把這樣的草鞋送給前方紅軍哥哥罷!”
這是錢壯飛1934年8月的作品。他以簡單明了的文章,配以群衆喜聞樂見的漫畫,向群衆宣傳黨的聲音。
1935年春,錢壯飛在貴州烏江一帶遭遇國民黨飛機轟炸,與部隊失去聯系,後被認定為犧牲。
以錢壯飛的才華,他的人生本可以有很多選擇,但他偏偏選擇了最危險的紅色特工。他短暫而璀璨的一生,折射出一名共産黨員的堅定信仰——不畏難、不怕死、不愛錢,為主義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