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飛蛾撲火?還是渣出天際?-徐志摩的愛情Style

“他的人生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隻有四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胡适

少年得志

是飛蛾撲火?還是渣出天際?-徐志摩的愛情Style

徐志摩于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今天浙江省海甯縣硖石鎮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徐申如早年繼承祖業,經營創辦了錢莊、發電廠、豐醬園等諸多産業,是近代有名的實業家。殷實的家境讓身為長房長孫的徐志摩在幼年時代便有了進入當地有名私塾學習的機會,也是以,他受到了良好的傳統教育。而家族中父母和長輩的關心呵護更是讓他不必為了生活衣食而擔憂,進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私塾生活中。

1908年,在父親的安排下,他正式進入開智學堂,師從張樹森先生學習四書五經。很快的,天資聰慧小志摩就在老師的照料下,以全班第一的優秀成績完成了他幼年時代的啟蒙學習。到1910年,青年時代的徐志摩第一次走出家鄉,在表叔沈鈞儒的介紹下,考入了杭州府中學堂,在這裡,他第一次展現出自己的文學天賦,開始發表各類文章,并逐漸受到關注。這個時候的徐志摩不僅潇灑不羁,而且與普通富貴人家的公子哥不同,他開始對各類新學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逐漸受到了新思潮新文化的影響。

悲慘的婚姻

是飛蛾撲火?還是渣出天際?-徐志摩的愛情Style

時間來到1915年,這一年徐志摩從浙江一中畢業,考入了上海浸信會學院。10月,18歲的徐志摩便在父母包辦的婚姻下,迎娶了上海寶山縣巨富張潤之的女兒張幼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新娘此時年僅15歲。與父母表現出的喜樂不同,封建婚姻讓已經接觸自由戀愛思想的徐志摩深感絕望。他從内心深深覺得相貌平平,智慧也平平的年輕妻子從各個方面都不符合自己的擇妻标準,也許也正是由于這種想法,從這時起就已經注定了這段婚姻悲慘的結局。

為了從絕望的婚姻中掙脫, 1916年,徐志摩果斷離開上海,先後來到天津的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習法學、日文,法文和政治學等各類學科。由于他天資聰穎,家境富貴,又好交朋友,是以很快就變成了當時上流社會的社交名人,這樣的生活也讓求學中的徐志摩感到内心深處的快樂與解脫。

可惜好景不長,1917年,在徐父母的強烈要求下,遠在上海的妻子張幼儀遠來北平。第二年,也就是1918年,徐志摩的長子便出生了,與其他父親不同,徐志摩對于兒子的出生表現的十分冷漠,此刻的他不僅沒有新為人父的新鮮感,反而感到這段婚姻帶給他的枷鎖越勒越緊,最終,為了躲避妻子和孩子,他決定再次逃走。

英倫相戀-林薇因

是飛蛾撲火?還是渣出天際?-徐志摩的愛情Style

1920年,在美國獲得了文學碩士的徐志摩來到了工業革命的中心英國求學,也正是在這裡,徐志摩終于遇到了他人生中的摯愛-林薇因。

也許徐自己也從未想過,17歲的林薇因是這樣的妩媚動人!她容貌靓麗,輕柔溫婉,一颦一笑都恰到好處,而且還與自己一樣受到過新思想的高等教育。她的一切讓徐志摩迅速為之着迷。以至于他甚至忘記自己已經身為人夫,而且林薇因也已經與自己老師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訂下婚姻。

他不顧一切的和林薇因的接觸,并向其訴說自己在婚姻中的苦難和不幸。而林也向徐表達出了女性特有的溫柔與善解人意。這讓兩個人的關系迅速升溫。至少在徐志摩認為,他們當時是處在熱戀當中。 澎湃而來的感情不僅沖刷着徐的頭腦,也催促出像火一樣炙熱鮮明的詩歌,《月夜聽琴》《清風吹斷春朝夢》《我所知道的康橋》等表現愛情的作品在這個時期相繼出現。

可惜現實總是不如詩歌那樣來的浪漫,幾個月後,正在熱戀中的徐志摩便接到張幼儀将要攜子來英的消息。他好像五雷轟頂般呆立當場,後來據張幼儀回憶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1921年,徐志摩終于向妻子提出離婚,而此時的張幼儀剛剛身懷二胎兩個多月。可即便如此,張堅強的性格不允許她在丈夫的冷漠絕情面前搖尾乞憐。她同意了離婚,獨自一人前往德國,并在第二年誕下一子。而此時,徐也來到了德國,隻不過,他的前來不是為了看望孤兒寡母,而是為了辦理相關離婚手續,在這之前,他已經跟林薇因求婚。

也許是為了懲罰抛妻棄子的徐志摩,當他從德傳回英國後,徐發現林薇是以時已經跟随父親傳回祖國。火急火燎的他是以也馬上追回國内想要挽回這段他視為生命般重要的愛情。而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徐志摩失去了摯愛,林薇因也決定嫁給梁思成。

愛情修煉-陸小曼

是飛蛾撲火?還是渣出天際?-徐志摩的愛情Style

要結束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另一段感情,徐志摩是這樣做的。

求愛遭拒的徐回到北平以後,開始頻繁參加各類朋友聚會,借助社交和酒精帶來的麻痹感,他不必時刻面對愛情上的失敗。而就在此刻,另一位交際名媛-陸小曼,迅速出現在他的視線中。

和其他認知的女人相比,性格直率潑辣的陸小曼帶給徐志摩另類的刺激感。而詩人的才華與無時不刻的陪伴,也讓陸小曼沉醉在浪漫與溫暖中。這一次,徐志摩又迅速傾倒在陸小曼的裙擺下。

1926年,首先由陸小曼像自己的丈夫王庚提出離婚,并最終取得了對方的同意。而後徐志摩跟父母提起此事,遭到了徐家的全家反對!他們認為兒子抛妻棄子在先,後追已與人訂婚的女子在後,現在竟然又要像第三者一樣介入别人的婚姻,簡直是有辱家風,是徐家的奇恥大辱!可即便是這樣的反對也沒有左右我行我素的徐志摩,在他的一再堅持下,最終他們于10月份舉行了婚禮。

婚後的徐志摩以為總算在愛情上得償所願,可是現實卻讓人大跌眼鏡。首先陸小曼的大手大腳,揮金如土的習慣給新婚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解決經濟負擔,徐分别在三所大學講課,除此以外,他還要趕寫各類文章與詩文,賺取稿費。其次陸小曼每日跳舞打牌、看戲喝酒的夜生活也讓徐深感無奈,不久後,她還染上了吸食鴉片的習慣,這讓徐志摩這個文人更加感覺到疲憊與無力。在這種情況下,他在1928年又一次選擇了逃離,而逃離的地點則是英國。

沒人知道為什麼徐選擇去英國,也許是這裡有他太多的回憶。當他目睹了曾經的城市和街道,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感慨萬千的徐志摩,寫下了他最著名的《再别康橋》。

空難離世

是飛蛾撲火?還是渣出天際?-徐志摩的愛情Style

1931年11月18日,飽經愛情婚姻摧殘的他再一次見到陸小曼抽大煙,這一次,兩人發生了激烈的争吵。在這種情緒下,他恰好得知了林薇因将要在北平講課的消息。這讓他萌生了飛往北平見她的想法。

19日,徐于早上8點整乘坐中國航空公司的郵政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在登機前,徐志摩跟自己的妻子寫了封信,信上寫着:頭痛不想走了,想要傳回上海。

然而,他再也沒有像信中寫到的一樣有機會傳回上海,也再沒有能見到林薇因和陸小曼。飛機在大霧中撞上了濟南開山,年僅34歲的徐志摩因這場空難離世!

他過世後,陸小曼悲痛莫名,不僅戒掉了鴉片,還寫出了《徐志摩詩選》《志摩日記》等作品來祭奠自己的丈夫。

回看徐志摩的一生,褒貶不一,受人争議。他對愛情的态度與他的才華甚至他死亡的方式無不诠釋着這樣一位單純熱情曾經生活在這個世間的生命。

也許正像他在自己詩裡所寫的那樣: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