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飞蛾扑火?还是渣出天际?-徐志摩的爱情Style

“他的人生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四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胡适

少年得志

是飞蛾扑火?还是渣出天际?-徐志摩的爱情Style

徐志摩于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今天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徐申如早年继承祖业,经营创办了钱庄、发电厂、丰酱园等诸多产业,是近代有名的实业家。殷实的家境让身为长房长孙的徐志摩在幼年时代便有了进入当地有名私塾学习的机会,也因此,他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而家族中父母和长辈的关心呵护更是让他不必为了生活衣食而担忧,从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私塾生活中。

1908年,在父亲的安排下,他正式进入开智学堂,师从张树森先生学习四书五经。很快的,天资聪慧小志摩就在老师的照料下,以全班第一的优秀成绩完成了他幼年时代的启蒙学习。到1910年,青年时代的徐志摩第一次走出家乡,在表叔沈钧儒的介绍下,考入了杭州府中学堂,在这里,他第一次展现出自己的文学天赋,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并逐渐受到关注。这个时候的徐志摩不仅潇洒不羁,而且与普通富贵人家的公子哥不同,他开始对各类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受到了新思潮新文化的影响。

悲惨的婚姻

是飞蛾扑火?还是渣出天际?-徐志摩的爱情Style

时间来到1915年,这一年徐志摩从浙江一中毕业,考入了上海浸信会学院。10月,18岁的徐志摩便在父母包办的婚姻下,迎娶了上海宝山县巨富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新娘此时年仅15岁。与父母表现出的喜乐不同,封建婚姻让已经接触自由恋爱思想的徐志摩深感绝望。他从内心深深觉得相貌平平,智慧也平平的年轻妻子从各个方面都不符合自己的择妻标准,也许也正是由于这种想法,从这时起就已经注定了这段婚姻悲惨的结局。

为了从绝望的婚姻中挣脱, 1916年,徐志摩果断离开上海,先后来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法学、日文,法文和政治学等各类学科。由于他天资聪颖,家境富贵,又好交朋友,所以很快就变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社交名人,这样的生活也让求学中的徐志摩感到内心深处的快乐与解脱。

可惜好景不长,1917年,在徐父母的强烈要求下,远在上海的妻子张幼仪远来北平。第二年,也就是1918年,徐志摩的长子便出生了,与其他父亲不同,徐志摩对于儿子的出生表现的十分冷漠,此刻的他不仅没有新为人父的新鲜感,反而感到这段婚姻带给他的枷锁越勒越紧,最终,为了躲避妻子和孩子,他决定再次逃走。

英伦相恋-林薇因

是飞蛾扑火?还是渣出天际?-徐志摩的爱情Style

1920年,在美国获得了文学硕士的徐志摩来到了工业革命的中心英国求学,也正是在这里,徐志摩终于遇到了他人生中的挚爱-林薇因。

也许徐自己也从未想过,17岁的林薇因是这样的妩媚动人!她容貌靓丽,轻柔温婉,一颦一笑都恰到好处,而且还与自己一样受到过新思想的高等教育。她的一切让徐志摩迅速为之着迷。以至于他甚至忘记自己已经身为人夫,而且林薇因也已经与自己老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下婚姻。

他不顾一切的和林薇因的接触,并向其诉说自己在婚姻中的苦难和不幸。而林也向徐表达出了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善解人意。这让两个人的关系迅速升温。至少在徐志摩认为,他们当时是处在热恋当中。 澎湃而来的感情不仅冲刷着徐的头脑,也催促出像火一样炙热鲜明的诗歌,《月夜听琴》《清风吹断春朝梦》《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表现爱情的作品在这个时期相继出现。

可惜现实总是不如诗歌那样来的浪漫,几个月后,正在热恋中的徐志摩便接到张幼仪将要携子来英的消息。他好像五雷轰顶般呆立当场,后来据张幼仪回忆说“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1921年,徐志摩终于向妻子提出离婚,而此时的张幼仪刚刚身怀二胎两个多月。可即便如此,张坚强的性格不允许她在丈夫的冷漠绝情面前摇尾乞怜。她同意了离婚,独自一人前往德国,并在第二年诞下一子。而此时,徐也来到了德国,只不过,他的前来不是为了看望孤儿寡母,而是为了办理相关离婚手续,在这之前,他已经跟林薇因求婚。

也许是为了惩罚抛妻弃子的徐志摩,当他从德返回英国后,徐发现林薇因此时已经跟随父亲返回祖国。火急火燎的他因此也马上追回国内想要挽回这段他视为生命般重要的爱情。而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徐志摩失去了挚爱,林薇因也决定嫁给梁思成。

爱情修炼-陆小曼

是飞蛾扑火?还是渣出天际?-徐志摩的爱情Style

要结束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始另一段感情,徐志摩是这样做的。

求爱遭拒的徐回到北平以后,开始频繁参加各类朋友聚会,借助社交和酒精带来的麻痹感,他不必时刻面对爱情上的失败。而就在此刻,另一位交际名媛-陆小曼,迅速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和其他认知的女人相比,性格直率泼辣的陆小曼带给徐志摩另类的刺激感。而诗人的才华与无时不刻的陪伴,也让陆小曼沉醉在浪漫与温暖中。这一次,徐志摩又迅速倾倒在陆小曼的裙摆下。

1926年,首先由陆小曼像自己的丈夫王庚提出离婚,并最终取得了对方的同意。而后徐志摩跟父母提起此事,遭到了徐家的全家反对!他们认为儿子抛妻弃子在先,后追已与人订婚的女子在后,现在竟然又要像第三者一样介入别人的婚姻,简直是有辱家风,是徐家的奇耻大辱!可即便是这样的反对也没有左右我行我素的徐志摩,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最终他们于10月份举行了婚礼。

婚后的徐志摩以为总算在爱情上得偿所愿,可是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首先陆小曼的大手大脚,挥金如土的习惯给新婚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解决经济负担,徐分别在三所大学讲课,除此以外,他还要赶写各类文章与诗文,赚取稿费。其次陆小曼每日跳舞打牌、看戏喝酒的夜生活也让徐深感无奈,不久后,她还染上了吸食鸦片的习惯,这让徐志摩这个文人更加感觉到疲惫与无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在1928年又一次选择了逃离,而逃离的地点则是英国。

没人知道为什么徐选择去英国,也许是这里有他太多的回忆。当他目睹了曾经的城市和街道,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的徐志摩,写下了他最著名的《再别康桥》。

空难离世

是飞蛾扑火?还是渣出天际?-徐志摩的爱情Style

1931年11月18日,饱经爱情婚姻摧残的他再一次见到陆小曼抽大烟,这一次,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这种情绪下,他恰好得知了林薇因将要在北平讲课的消息。这让他萌生了飞往北平见她的想法。

19日,徐于早上8点整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在登机前,徐志摩跟自己的妻子写了封信,信上写着:头痛不想走了,想要返回上海。

然而,他再也没有像信中写到的一样有机会返回上海,也再没有能见到林薇因和陆小曼。飞机在大雾中撞上了济南开山,年仅34岁的徐志摩因这场空难离世!

他过世后,陆小曼悲痛莫名,不仅戒掉了鸦片,还写出了《徐志摩诗选》《志摩日记》等作品来祭奠自己的丈夫。

回看徐志摩的一生,褒贬不一,受人争议。他对爱情的态度与他的才华甚至他死亡的方式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位单纯热情曾经生活在这个世间的生命。

也许正像他在自己诗里所写的那样: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