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用血肉“制成”炮彈,成為新四軍最所向披靡的武器|緻敬勞模吳運铎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蘇聯經典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名言影響着幾代中國人,主人公保爾也成為無數青年的楷模。而在中國,有一個人被人們譽為“中國的保爾”,他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一度風靡許多社會主義國家。

他用血肉“制成”炮彈,成為新四軍最所向披靡的武器|緻敬勞模吳運铎

吳運铎

《把一切獻給黨》的作者,1917年出生在江西省萍鄉市安源煤礦的一個礦工家庭,他13歲就在煤礦當了學徒。之後成長為礦上能人。1938年,受到資本家迫害的吳運铎,在中共黨組織的幫助下,離開礦區投奔新四軍。

當年4月,新四軍深入敵後發展,軍部由江西南昌遷至皖南雲嶺山區。由于敵人的嚴密封鎖,部隊武器彈藥十分缺乏,有技工基礎的吳運铎被配置設定到了新四軍軍部修械所。

其實,吳運铎當時是想拿步槍上前線殺敵人,但接待他的人說:你留下來修槍吧,我們正缺乏勞工,你拿槍上前線,和在後方生産槍炮彈藥,一樣是革命。

1939年,軍長葉挺帶着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走進了雲嶺山區的新四軍修械所。史沫特萊拿起新制的步槍一連試射了數發子彈,她看到四周并沒有造槍的機器,于是好奇地問道:這槍是怎麼造出來的?吳運铎指着旁邊的一些木凳、木樁,還有木闆,回答簡短而又自豪:“就是這些”,這讓這位外國記者驚呼奇迹!

1939年5月18日,吳運铎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1940年底,新四軍接到指令,向長江以北轉移,修械所也為北移作着緊張的準備。而吳運铎在檢修裝置時,不小心腳踝受了傷。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腳傷幾乎要了他的命,踝骨周圍的肌肉都腐爛了。1941年初,國民黨悍然發動“皖南事變”,新四軍遭受毀滅性打擊。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吳運铎留在了農戶家養傷。

部隊走後,吳運铎不甘心留在農民家,堅持要追趕部隊。于是就忍着傷痛,拄着拐杖,不分白天黑夜地走。口渴了,就喝點水稻田裡的苦水。

“想到後面戰場上英勇戰鬥的同志,想到前面開辟道路的戰友,爬也要爬過長江去!”

——吳運铎自傳《把一切獻給黨》

吳運铎化裝成難民,穿越敵人的封鎖區,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于一步步走到了江蘇鹽城的新軍部。

他用血肉“制成”炮彈,成為新四軍最所向披靡的武器|緻敬勞模吳運铎

然而,剛和部隊會合的他卻發現新四軍的現狀不容樂觀。

部隊的子彈、炮彈非常缺乏,一個人隻發五發子彈。戰士們就把高粱稈切成一段一段的,和子彈一樣長,裝到背的子彈袋裡。這樣敵人看到子彈袋,就會以為我們還是有子彈的。

他用血肉“制成”炮彈,成為新四軍最所向披靡的武器|緻敬勞模吳運铎

按軍部指令建立子彈工廠,這一艱巨任務壓在了吳運铎的肩上。接到任務當天,吳運铎顧不上腳傷,連夜帶領勞工趕到蘇皖邊界的小朱莊。這麼偏僻的村子,首先面臨的是裝置和原料都沒有着落。吳運铎跑遍周邊村鎮,磨壞了幾十雙草鞋,終于打聽到了一個好消息。

雷興科 江蘇省金湖縣檔案館副館長:老百姓告訴他們,據說國民黨在淮河下遊,就是三河這一帶可能有鋼材,這時候我們就出動了附近的農民、漁民去打探,最後終于摸清了鋼材的位置,通過用漁船把鋼材打撈上來了。

這批國民黨建造水閘遺留的鋼材,成為建設子彈廠的重要原材料。

子彈廠剛剛投入生産不久,一批從日軍手裡繳獲的報廢迫擊炮彈被送到了廠裡。軍部指令吳運铎,要盡一切可能修好這批炮彈。從沒有接觸過迫擊炮彈的吳運铎,隻能靠拆卸炮彈來掌握它的構造原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找出了修複這批炮彈的關鍵難點——缺少引爆的雷汞。

雷汞,是裝填于雷管中的烈性炸藥,當地根本沒有制造雷汞的原材料和裝置,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從舊炮彈中提取雷汞。

這其中的危險,吳運铎也心知肚明。雷汞隻要受到輕微摩擦、撞擊或加熱,都會産生爆炸。但想到前線敵軍炮火轟鳴,我軍卻缺少炮火支援,吳運铎坐不住了。

就在他小心翼翼地從雷管當中提取雷汞的時候,意外發生了!“轟”的一聲巨響,雷管爆炸了!

一瞬間,吳運铎左手的四個手指被炸斷,大拇指炸去了二分之一,左眼也炸瞎了。

昏迷的吳運铎被緊急送到醫院,他醒過來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回去,前方正等着要炮彈呢!”

左手殘疾,失去左眼的吳運铎,因失血過多身體已是衰弱不堪,但他依然堅持傳回工廠。

“跑不了多久,一出醫院門,就摔倒在地上,繃帶掙斷了,血管弄破了,同志們含着眼淚又把我擡回病床”——吳運铎自傳《把一切獻給黨》

最終,工友們擰不過倔強的吳運铎,他如願傳回兵工廠,在他的指導下,第一批迫擊炮彈終于修複成功,運往抗戰前線。

“我們多流一滴汗,戰士少流一滴血”

平射炮、槍榴彈、地雷……3年時間中,他研制的新式武器成為新四軍戰場對敵的殺手锏。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争中,這些武器裝備不僅是新四軍殺敵的利器,還有力地支援了八路軍。吳運铎也成為了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上司人熟知的“槍炮大王”“兵工專家”。

他用血肉“制成”炮彈,成為新四軍最所向披靡的武器|緻敬勞模吳運铎

1947年,剛剛結婚兩年的吳運铎,帶着妻子陸平乘坐小火輪出海,沖破敵艦的封鎖,抵達大連。在這裡,他将受命參與建設炮彈廠。

随着廠房的陸續建成,第一批炮彈也很快生産出來,但是,新炮彈必須經過成功試爆,才能送往前線。而在沒有火炮進行試射的情況下,吳運铎他們隻能用土辦法進行試爆。

1947年9月23日,新研制的炮彈迎來了第一次試驗。吳運铎和炮彈廠廠長吳屏周對剛剛下線的八枚炮彈進行試爆,随着“轟”“轟”的巨響,炮彈相繼爆炸。但是,試爆到第七枚的時候,炮彈卻遲遲沒有炸響。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七枚炮彈還是遲遲沒有動靜,隐蔽在掩體後的吳屏周和吳運铎十分焦急。兩人同時站了起來,争着去排除故障。

吳屏周快步跑上前,吳運铎見狀也趕緊追過去。就在兩人蹲下的一瞬間,炮彈突然爆炸!吳屏周和吳運铎瞬間被巨大的氣浪抛飛。

吳屏周不幸犧牲,吳運铎身負重傷,被緊急送到醫院,這次他整整昏迷了七天七夜。

吳小榮 吳運铎之子:其中一個挺大的炮彈皮擊中胸部,我父親正好,當時胸前戴了一塊懷表,那個炮彈皮把懷表打得粉碎,懷表那個殼就在胸部炸了一個紫紅的血印子。

渾身是血的吳運铎躺在手術台上,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身上的彈片被一塊一塊取出來,劇烈的疼痛讓他幾度昏迷。數天後,吳運铎清醒過來才得知,自己的左手被炸斷,右腿被炸殘,僅剩的右眼也被彈片擊傷,面臨雙眼徹底失明的危險……

“隻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為黨為人民工作一天”——吳運铎自傳《把一切獻給黨》

面對命運的殘酷,他沒有低頭。為盡快解決炮彈生産難題,吳運铎把實驗室搬進了醫院。

他用血肉“制成”炮彈,成為新四軍最所向披靡的武器|緻敬勞模吳運铎

1948年,吳運铎研制的引信和改良的炮彈成批投入了生産。這些炮彈被源源不斷地送到前線。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吳運铎從皖南到蘇北,從淮南到東北,從制步槍到造炮彈,在一次又一次生與死的較量當中,他全身上下布滿了100餘處傷口,經過了20多次手術,身上還殘留有幾十塊彈片。吳運铎用自己的生命诠釋着《把一切獻給黨》的真谛和信念!

他用血肉“制成”炮彈,成為新四軍最所向披靡的武器|緻敬勞模吳運铎

文字:李騰達 編輯:宋欣桐 主編:姜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