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铎,祖籍湖北武漢,1917年生于江西萍鄉,早年曾在安源煤礦當勞工。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曆任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工廠中的房間主任,淮南抗日根據地子彈廠廠長、軍工部副部長,華中軍工處炮彈廠廠長,大連聯合兵工企業引信廠廠長,株洲兵工廠廠長。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奉命轉移至淮南抗日根據地。敵人層層封鎖,軍工生産困難重重,他想方設法帶領同志們自制土原料、土裝置,為前方部隊制造急需的槍炮彈藥。一次在修複前方急需的炮彈時,雷管發生爆炸,他左手被炸掉4個指頭,左腿膝蓋被炸開,左眼晶體被炸破,幾近失明,昏迷不醒十餘天。他帶領技術勞工研究改良武器裝備,成功研制出射程達540餘米的槍榴彈和攻打碉堡的平射炮,以及定時、踏火等各種地雷,為提高部隊戰鬥力作出重要貢獻。 “心中沒底,不敢動手。”面對兇險的槍炮研制工作,吳運铎也曾有過害怕。他在自傳中回憶,一次面對摸不清底細的炸彈時,兩條腿不知不覺地從彈坑裡往外走,這種舉動讓他感到十分羞愧。“臨陣脫逃不僅是怯懦而且卑鄙,死又有什麼可怕,任何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字裡行間是舍生忘死的信念與決心。 在戰争年代,他始終以頑強毅力戰勝傷殘,堅持戰鬥在生産、科研第一線。他說:“活着就要完成任務,死了就算革命到底。” 新中國成立後,黨組織送他到蘇聯去治療。經過精心治療,他的左眼重見光明。根據自己的成長、戰鬥經曆,吳運铎寫成的自述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後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内外廣為流傳。 吳運铎曾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長、機械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五機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職,主持多項兵器科研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軍勞工才,為國防現代化和改善部隊裝備作出重要貢獻。離休後,他應邀擔任京、津、滬好幾所工讀學校的名譽校長和許多中國小的校外輔導員,并擔任一些刊物、群衆團體的顧問,為教育事業、殘障人士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民政部、人事部、中國殘障人士聯合會授予他“全國自強模範”的光榮稱号。1991年5月2日,吳運铎在北京逝世,享年74歲。 2009年,吳運铎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2019年,他榮獲“最美奮鬥者”稱号。 “吳運铎同志‘把一切獻給黨’的精神力量将永遠激勵着我們勇往直前。”武漢市蔡甸區生态集團野戰國防園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王文貴說,現在每年都有數萬名幹部群衆來吳運铎紀念館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以吳運铎名字命名的運铎公園也成了蔡甸孩子們的一處樂園,綠意盎然的園區内,時時傳出歡聲笑語。 (據新華社武漢5月30日電 記者潘志偉)